《綠度母寶藏》

《綠度母寶藏》

本書分為本論、總論、釋意三部分。其中核心的本論部分來自秋吉·林巴大師的《三勝法的精要口訣》。此精要口訣不同於其他藏傳佛教經典,而是取自度母的心意伏藏。這個伏藏於千年前由蓮花生大士藏於傳承者的心識之中,後來由秋吉·林巴大師於淨見中看到度母之時,發掘出這個佛法伏藏。它的殊勝之處,在於涵蓋三個不同的見地:聲聞乘、大乘、金剛乘,而成為一條緊密無縫的直達通道,讓人可以從最基本開始,最終了悟綠度母心要的真諦。

基本信息

看點

封面封面

在很久以前,觀音菩薩曾經發願:在眾生成佛之前,自己決不成佛。於是,她不辭辛勞普救眾生,使其免受生死輪迴之苦。可是有一天,當菩薩用她的慧眼觀察六道時發現,眾生的痛苦並未減少,她不禁悲憫落淚,淚滴成海,化成蓮花寶座,寶座中央現出了身色綠如翡翠的綠度母。

綠度母由觀音菩薩的眼淚而生,是佛教慈悲的象徵。以慈悲消除人們心中一切的恐懼、憤怒與嫉妒,喚起最慈悲的力量,幫助人們度過災厄、獲得幸福,這便是綠度母的功德。

正像伏藏大師秋吉·林巴在書中講述的那樣,慈悲是我們獲得幸福的最佳捷徑。大師在書中告訴我們,慈悲的真諦不是施,而是舍:捨棄那些束縛我們心靈的枷鎖。所以真正的慈悲不是對別人的,而是對我們自己的。

內容簡介

綠度母是佛教中最慈悲的女神,擁有著16歲少女般的天姿和絕世容顏,具有極為殊勝而慈悲的願心,能夠救度眾生有情於一切苦難、煩惱,消除恐懼和無明,使眾生免受生死輪迴之苦,並能增長福壽、財富。因此,千百年來,她受到了人們的普遍尊崇和熱愛,而關於綠度母的修持法門也自然成了藏傳佛教儀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本書呈現了珍貴的伏藏文本《三勝法的精要口訣》,它是蓮師授記的偉大伏藏師秋吉·林巴的度母心要與修持,其最可貴之處是涵蓋聲聞乘、大乘、金剛乘三個不同的見地,並將這三個法乘結合或交織成為一條緊密無縫的單一道路,讓人可以遵循。

同時,本書還呈現了對這份伏藏文本的兩份重要開示,一份來自於偉大的近代大圓滿上師祖古·烏金仁波切,一份來自於囊謙的楚喜·阿帝仁波切。他們的教言,可親易讀,美妙鐫刻。

此外,本書圖文並茂,近百幅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精美唐卡和數座造型優美的鎏金銅像,將帶您感受佛教文化的震撼和瑰美。

作者簡介

本論作者:秋吉·林巴(ChokgyurLingpa,1829-1870,第一世秋林仁波切),眾多的伏藏里,最廣為噶舉弟子所熟悉的,即是當他參訪噶瑪寺時在淨觀中所發現蓮師對於21位噶瑪巴的伏藏預言。秋吉·林巴大師圓寂後的轉世有兩個傳承,一為涅瓊·秋寧傳承(TheLineageoftheNetenChoklings),另一為慈克·秋林傳承(TheLineageoftheTsikeyChoklings)。第四世涅瓊·秋寧仁波切即是電影《密勒日巴》的導演;而第四世慈克·秋林仁波則為祖古·烏金的二兒子(即詠給·明就仁波切的二哥),同時也是第三世頂果欽哲仁波切的父親。總論作者:祖古·烏金(TulkuUrgyen,1920-1996)

祖古·烏金仁波切是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大圓滿瑜伽士。祖母貢秋·巴炯為大伏藏師邱吉·林巴之女,婚配給倉薩家族的烏金·確波(OrgyenChPEL)。許多已經了證的大師都選擇從他那裡領受《新伏藏》灌頂。祖古·烏金仁波切在蓮花生大師時代,是蓮師廿五成就弟子中,以神通著稱的桑給·耶喜(努青巴)。目前的轉世者為涅頓·邱林仁波切(現居印度比爾)之子,名為烏金·吉美·惹瑟(OrgyenJigmeRabse)。

楚喜·阿帝(TrüshikAdeu,1930-2007),阿帝仁波切是藏傳佛教竹巴噶舉傳承中非常重要的上師,是康藏等地竹巴傳承所有灌頂口傳的唯一持有者。阿帝仁波切生前為青海佛協常委、玉樹州佛教協會會長、青海省政協常委、玉樹州政協副主席,對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名家評價

“綠度母”可以說是一切度母的根本與基礎。度母的修持,在聖地印度、還有雪域西藏都是最重要,也是最珍貴、最被重視的一個修持法門。為什麼說“度母”有這么重要呢?因為,沒有比綠度母,更能夠幫助我們消除障礙與恐懼了。”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2006年印度菩提迦耶德格寺綠度母開示)

“對於想修度母法門的人來說,可能沒有比秋吉·林巴的指示更為上選的了。它絕對完整,從所有的前行法,到分為外、內、密三儀軌的正行法,以及隨後瑜伽等等,這份伏藏本文全都涵蓋。”

——楚喜·阿帝仁波切

“對許多修行人來說,度母有著啟發人心的樣貌。她總集了女性最受人矚目而重要的特質:曼妙、優雅,以及養育、照顧和保護的能力。除此之外,度母也是一位真正的勇者,能擊敗恐懼和無明……”

——瑪西亞·賓德·舒密特

“將《度母甚深精要》這類的伏藏法公諸於世是很殊勝的,因為在許多度母的相關經典和法本中都提到,度母能夠依據眾生的個別希求,而以許多不同方式來利益有情。因此,即使未曾接受度母灌頂的的讀者也能讀此書……”

——涅瓊·秋寧仁波切(秋吉·林巴仁波切轉世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