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真博物館》

《純真博物館》

帕慕克200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創作的第一部作品,小說於2008年9月在土耳其出版,曾在土耳其創下兩天銷售十萬冊的紀錄;2009年10月底小說英文版上市。中文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引進,2010年1月與讀者見面。

基本信息

書籍

純真博物館》是作家奧爾罕·帕慕克的最新長篇小說;也是帕慕克200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創作的第一部作品,小說於2008年9月在土耳其出版,曾在土耳其創下兩天銷售十萬冊的紀錄;2009年10月底小說英文版上市。中文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引進,2010年1月與讀者見面。
《純真博物館》封面《純真博物館》中文版封面

故事

《純真博物館》講的是一個愛情故事,又不止於愛情。1975年的伊斯坦堡,有婚約在身的30歲富家公子凱末爾愛上了自己的窮親戚、18歲的清純少女芙頌。凱末爾決定與紙醉金迷的上流社會決裂,他毅然拋棄了婚約,卻發現芙頌已離他而去。凱末爾追隨著少女的影子和幽靈,深入另一個伊斯坦堡,穿行於窮困的后街陋巷,流連於露天影院。他努力向芙頌靠近,直到無法承受的思念使生活完全偏離。為了平復愛的痛苦,他悉心收集起心上人的一切,她愛過的甚至她觸碰過的一切,將它們珍藏進自己的“純真博物館”。

作者

奧爾罕·帕慕克奧爾罕·帕慕克

費利特·奧爾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在中國最常見的譯名為奧爾罕·帕慕克(Orhan Pamuk)被認為是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當代歐洲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是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1952年6月7日出生於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堡科技大學主修建築。1974年開始其寫作生涯。1979年寫成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長和他的兒子們》,並在1982年出版。1997年的《新人生》成為了土耳其歷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書籍。2002年出版的《雪》以思想的深度著稱,是其本人最鍾愛的作品;2006年10月12日奧爾罕·帕慕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07年1月7日,奧爾罕·帕慕克受邀主編伊斯坦堡的自由派日報《Radikal》一天,化觀點為文章,表達對本國知識分子命運的關切。同年5月16日,奧爾罕·帕慕克作為該屆評審會成員出席嘎納電影節,並走上紅毯。2008年5月21日,帕慕克開始了其在中國的十日行程。
文學評論家把帕慕克和普魯斯特托馬斯·曼卡爾維諾、博爾赫斯安伯托·艾柯等大師相提並論,稱他是“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其作品被譯成40多種語言出版,在眾多國家和地區廣泛流傳。

寫作

在小說中,帕慕克依託於凱末爾的這種激情,對時間、欲望及占有進行了一場深入思考。在這部包含83個章節的作品中,富含了帕慕克年輕時代所生活城市的細節:國產品牌、土耳其電影明星、街道、階層與階層間、傳統與現代間的那種錯綜複雜的關係。該書責任編輯表示,如果說帕慕克的《伊斯坦堡》是以作家的視角為伊斯坦堡刻畫了一幅肖像,那么《純真博物館》更具紀念意義,是為了“懷舊”伊斯坦堡。
書籍原版封面書籍原版封面

自我評價

《純真博物館》是戀物癖戀舊癖)奧爾罕·帕慕克一部最為抒情的風物小說。這部作品他歷時10年才完成:“這是我最柔情的小說,是對眾生顯示出最大耐心與敬意的一部小說。”

幕後

帕慕克為寫此書,曾走訪全球各大小博物館,“泡館”有癮。他2008年來中國時,每到一座城市必逛博物館,不論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還是上海博物館,且對館內藏品表現出由衷的喜愛。另外,小說中的純真博物館確實存在。帕慕克多年前曾在伊斯坦堡購置一處房產,所在地正是書中所述芙頌家的住址——楚庫爾主麻的達爾戈奇·契柯瑪澤街24號。此處房屋以本書命名並改建為特色博物館,藏品主要反映伊斯坦堡當地的文化和生活。純真博物館計畫於2010年起接待遊客,憑本書中所附的門票即可免費參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