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2003年黃梅舞台劇]

《紅樓夢》[2003年黃梅舞台劇]

《紅樓夢》[2003年黃梅舞台劇]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故事情節由主次兩條矛盾線索構成的。一條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為中心,貫穿全書的全線。賈寶玉由著名黃梅戲演員馬蘭扮演,林黛玉由著名黃梅戲演員吳亞玲扮演。

劇情

《紅樓夢》[2003年黃梅舞台劇]《紅樓夢》[2003年黃梅舞台劇]

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故事情節由主次兩條矛盾線索構成的。一條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為中心,貫穿全書的全線。它以賈、林爭取愛情自由、婚姻自主和個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禮教之間的矛盾為線索,以賈、林最後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徹底背叛和愛情的悲劇結局而告終。

主演

馬蘭馬蘭

馬蘭——賈寶玉

馬蘭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是迄今為止國內既囊括了舞台劇表演全國最高獎項、又囊括了電視劇表演全國最高獎項的唯一人。2007年,榮獲美國紐約市文化局、林肯表演藝術中心和美華協會頒發的“亞洲最傑出藝術家終身成就獎”。

馬蘭1962年4月23日出生於安徽太湖縣,原籍安徽壽縣。1975年學藝安徽藝術學校黃梅戲表演專業,1980年畢業分配進安徽省黃梅戲劇院。馬蘭從十八歲正式登台獻藝以來,先後在黃梅戲的舞台和影視劇中精心塑造出張玉良(《風塵女畫家》),李碧翠(《無事生非》),紅杏(《遙指杏花村》),賈寶玉(《紅樓夢》),祝英台(《梁山伯與祝英台》)以及雲花公主(《龍女》),嚴鳳英( 《嚴鳳英》 ),崔鶯鶯(《西廂記》)等等藝術形象,個個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是黃梅戲藝術寶貴的財富。她是一位功底紮實,才華橫溢的演員,唱做俱佳,生旦齊能。她扮相俊俏,大度不凡,且功底厚,身段美,唱腔動聽,行腔優美,吐字清晰,能唱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演上不囿程式,而是刻劃人物形象,她所扮演的各色各類人物,都能給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都體現出獨特的藝術風采,像一首首流動著的詩,即博人觀賞,又耐人尋味。她曾領銜赴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巡迴演出,赴港澳台演出,赴德國,瑞士,新加坡,美國訪問演出以及日本訪問,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馬蘭在強手如林的中國乃至國際劇壇上,相繼在“全國黃梅戲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和“全國黃梅戲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中榮奪“十佳演員”之首,贏得了“文華獎”,“梅花獎”,“白玉蘭獎”,“飛天獎”的優秀女主角獎,“金鷹獎”的最佳女主角獎,全國電視“十佳”演員以及海外“金猴獎”,“亞洲最傑出藝術家終身成就獎”等最高的獎勵,使她在全國藝術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為黃梅戲的振興、發展,起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之作用,作出了卓越之貢獻,她是繼嚴鳳英之後黃梅戲中最傑出的旦角演員。她的藝術成就卓著,是繼嚴鳳英之後當代黃梅戲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馬蘭在海內外華人中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她的表演,品味高雅而又充滿生命力,在人物性格塑造、內心刻劃、舞台節奏和演唱厚度上廣受好評,被學術界公認為“國內把傳統藝術和現代精神結合得最好的極少數表演藝術家之一”。

馬蘭從1983年起,連任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1985年起,先後榮獲全國總工會和全國婦女聯合會授予的“五一勞動獎章”,“優秀文藝工作者”,“三八紅旗手”,“先進工作者”榮譽以及團省委“七五建功者”稱號;1987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1992年文化部授予“優秀專家”稱號;1992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貢獻津貼。現任上海大學文學院、浙江傳媒大學兼職教授;上海戲劇學院特聘專家,主持戲曲音樂劇專業。

吳亞玲——林黛玉

吳亞玲,安徽省宿松縣許嶺鎮人。 國家一級演員、安徽省政協常委、黃梅戲“五朵金花”(吳亞玲、吳瓊、馬蘭、袁枚、楊俊)之一,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曾榮獲全國青年演員黃梅戲電視大賽“十佳演員獎”。中國安慶第二屆黃梅戲藝術節“表演銀獎”。她扮相俊美,氣質溫存,表演含蓄。她在電影《龍女》中演珍姑;電視劇《狐女嬰寧》中飾演嬰寧,《遙指杏花村》中飾演桂芳、《家》中飾演梅表姐、舞台劇《天仙配》中飾演七仙女; 《女駙馬》中飾演公主; 《遊春》中飾演趙翠花、《紅絲錯》中飾演張榴花;《鞦韆架》中飾演公主、《長恨歌》中飾演梅妃。尤其在《紅樓夢》中飾演林黛玉、《雷雨》中飾演繁漪,《牆頭馬上》中飾演的李千金更是生動的體現了她的表演風格,深受觀眾喜愛。

2002年憑藉在《牆頭馬上》中“李千金”一角的出色表演獲得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幕後

《紅樓夢》[2003年黃梅舞台劇]劇照《紅樓夢》[2003年黃梅舞台劇]劇照

選擇黛玉進府作為全劇的開篇,不是說是抓鬮一樣,而是有他的道理的,徐進曾經考慮過“元妃省親”或“賈母做壽”的熱鬧場面開始,也曾經在初稿中寫過主人公們游大觀園開始,這能烘托出這一貴族家庭開始時的鼎盛氣氛。“可是,缺陷在於寫一個大家庭的熱鬧場面,往往人物眾多,一擁而出,觀眾目不暇接……”4上海越劇院的大劇院版《紅樓夢》用“元妃省親”作為開場,該出現的主要人物都齊齊亮相,雖說舞台效果不錯,但是總覺得故事是從中間開始講的。寶黛釵一起出現,雖在唱詞中含沙射影地道出了各人的性格和心思,卻比經典版的“寶黛初會”削弱了人物的曖昧關係,以及將一個伏筆徹底拋棄了。什麼伏筆呢?在徐進的劇本中有這樣一個情景設定,寶玉見黛玉沒有像他一樣的一塊玉,於是不高興地將自己身上佩戴的通靈寶玉摔在地上,眾人苦苦相勸寶玉都拒絕,直到王夫人說了一句“當心你爹知道。”寶玉便愣住了,乖乖地順從了。徐進將這個原著中小細節保留了下來,給劇本留了一個非常重要人物命運的啟示,因為這個“爹”也就是賈政,幾乎每一場中都有提及,以至於後來的寶玉和寶釵的婚姻也是“老爺做的主”。
徐進用“黛玉進府”借用林黛玉的視線,觀賈府環境,察賈府人物。觀眾如同和黛玉一起進入賈府,打量著賈母正房古老華貴的陳設,感到“一聲咳嗽不聞”的嚴肅氣氛,認為“外祖母家確與別家不同”,是個“不可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走一步路”的所在。觀眾又能清晰地看到女主人公林黛玉孤零零的身世,寄人籬下的身份。然後,透過她的眼睛,一個一個介紹賈府的主要人物:先介紹了眾星拱月般出場的老祖宗賈母,而後介紹了王夫人,接著又出來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王熙鳳,突出了她特殊的地位和為人處事八面玲瓏的本事,最後讓主人公賈寶玉登場,和黛玉相見,並且以“摔玉”的行為來初露這個即是寵兒又是“孽障”的頭角。通過“黛玉進府”還可以看到眾人與黛玉的關係:賈母的憐惜,王夫人的關懷,鳳姐的奉承,寶玉的一見如故。可見這一開端的見效是很大的,沒有無用的筆墨,沒有多餘的情節,觀眾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都傾注在了兩個兩小無猜的人物身上,期待著他們身上將會發生的故事。

看點

在舞台劇上,由於空間的限制,林黛玉進府的情景不能完整地展現出來,只是一般的人物登場。舞台場景是賈母的正房,黛玉登場便已經在室內了。然而電影或者電視劇,沒有嚴格的條件限制,所以無論是62版的越劇電影《紅樓夢》還是87版的電視劇《紅樓夢》等都是以鏡頭模仿人物的視線將榮國府上上下下的環境瞧個遍。62版越劇電影的開場“……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又往西行,不多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卻也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的角門……眾婆子上來打起轎簾,扶黛玉下轎。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遊廊,當中是穿堂……”5整個鏡頭的運用都是流動式溫和切換的,這個與舞台不一樣,舞台是全景,電影是鏡頭的組合,可以彌補舞台上觀眾無法捕捉到的視角。

表現手法

電影《紅樓夢》省去了榮寧街的鏡頭描寫,大概是舞台藝術片的限制,只是在鏡頭上出現了一個石頭獅子以示榮國府的威嚴,林黛玉的轎子在獅子後面走過,採用虛鏡頭,之後黛玉下轎已經在舞台搭景上了。戲曲片的拍攝,鏡頭的運用跟一般的影視劇有所區別,特別是人物一多,因為有大段的演唱,往往使用的是長鏡頭來表現。以“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為例:寶玉見家裡來了一個客人(中景突出人物的好奇),林黛玉便起身迎上去(也是中景),之後兩人對唱(由全景漸推至中景)而後寶玉演唱的時候人物便錯開了,一前一後,鏡頭的倚重點在寶玉身上,等到黛玉唱的時候,演員便自動調和,黛玉走上前來,於是鏡頭便在了黛玉身上,之後鏡頭又回歸至全景。看似簡單的一段唱,鏡頭的運用卻很講究,如果在一般的影視劇中可以直接用人物的正反打來完成。戲曲的程式化比影視劇更加的複雜,每個鏡頭的運用在影視基礎上添加了文化本身所賦有的特定意義,這個特定意義即是演員的程式化表演,也是戲曲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

評價

《紅樓夢》[2003年黃梅舞台劇]劇照《紅樓夢》[2003年黃梅舞台劇]劇照

黃梅版《紅樓夢》似乎有些偏離了原著或者說寫得不好。
首先:寶玉對寶釵的態度就不符合原著,黃梅版《紅樓夢》寶玉對寶釵的印象先由“寶姐姐你真好”到生病時寶釵來看望他他反而煩寶釵叫她離開而不願意看到她。如果打開原著看,曹雪芹筆下的寶玉絕不是這樣的。寶玉對寶釵根本沒有討厭之意,只不過寶玉更偏愛黛玉而已。

其次,對於寶玉出場亮相和林黛玉進賈府兩場戲安排的不合人意。他採取的是電視劇手段“回憶”即倒敘式,先讓寶玉在十九年後以和尚面貌出現,這種倒敘手段可以說是黃梅戲的一種新創作。原著沒有這樣寫,實際上也沒有必要這樣寫,完全多餘了,因為戲的結局已經這樣安排了。我覺得完全可以從“林黛玉進賈府”一場開始寫,當然如果這樣改的話寶玉剛出場時,不應該是和尚,而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黃梅戲《紅樓夢》在這場中採取的是虛實結合的寫法,寶玉是虛,而賈母等人是實,這就不能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沒有看過原著的人可能不會明白的。

最後,“生死離別”一場和原著也大相逕庭。可能是余秋雨教授不贊同高鄂筆下的結局寫法而作了大面積的改動。原著是黛玉巧遇傻大姐從她口中得知寶玉要和寶釵成親一事,然後一急一痴一清醒逐漸明白的,最後病情加重帶著無限惆悵離開了人世。黃梅戲是這樣安排的:黛玉和紫娟在病重期間在園內觀花散心,黛玉爬到高坡上聽到了喜樂鑼鼓聲而推測寶玉成親然後一急吐血身亡的。其實這兩種寫法都很好,如果要按照原著寫,可能不太好寫,要花很大力氣的。還有一點,黃梅戲中“寶玉的出走”是由蔣玉涵逃離王府而引發的,原著中他的出走是命中注定的。一個是主觀因素大一點,一個是客觀因素大一些。

當然黃梅戲《紅樓夢》不因為偏離原著而減小其吸引力,加上馬蘭,吳亞玲周莉的精湛表演成為梅開二度的代表作品是毫無異議的,可以說當之無愧。為了情節的需要作適當的改動是必要的,但是要聽聽普通觀眾的心聲,因為黃梅戲是民間藝術,千萬不能失去其鄉村泥土氣息。

影片資訊

馬蘭馬蘭

馬蘭獲“亞洲最傑出藝人獎”

頒獎儀式上,主辦方首先播放短片,回顧了馬蘭演藝生涯中的代表作。馬蘭隨後上台清唱了《夫妻雙雙把家還》《女駙馬》等經典黃梅戲曲目。

在從林肯中心、美華藝術協會和華美人文學會代表手中接過獎狀後,馬蘭表示,會把這次獲獎看作新的起點。中國戲曲文化被西方世界接受不容易,因此此次獲獎意義重大。馬蘭還透露,目前正全力打造的新劇《憶秦娥》將引入百老匯戲劇元素,希望將中國傳統戲曲推向世界。

頒獎儀式後,馬蘭以《我心目中的中國戲劇表演》為題,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戲曲的特徵。

“亞洲最傑出藝人獎”由林肯中心、紐約文化局和美華藝術協會於1981年創立。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和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等人都曾是該獎項得主。

馬蘭是安徽太湖人。1980年從安徽省藝術學校畢業後分配到安徽省黃梅戲劇團任演員,曾經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以及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等多種獎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