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1961年黃梅調]

《紅樓夢》[1961年黃梅調]

改編曹雪芹的《紅樓夢》小說,1961年被移植為黃梅戲。

基本信息


簡介

黃梅戲紅樓夢黃梅戲紅樓夢

1961年《紅樓夢》被移植為黃梅戲,在唱腔、表演上都取得了成功,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領的安慶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在其漫長的過程中,不斷地吸收了青陽腔、徽劇等和當地民歌及其他戲曲的音樂精華,逐漸形成了今天自己獨特的風格。該劇中王毓琴飾賈寶玉(後在1991版《紅樓夢》中飾演賈母),林黛玉紀延齡主演,紀延齡1932年生,安徽壽縣人。曾在《王金鳳》中飾團支書,獲安徽省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員三等獎。也曾在《西廂記》中飾崔鶯鶯,《紅色宣傳員》中飾英愛,《江姐》中飾江姐(前半部),《龍女情》中飾龍母等。演出的小戲有《打豬草》 (1953年赴朝鮮前線慰問)、《柳樹井》、《砂子崗》、《包公賠情》等。

發展

黃梅戲紅樓夢黃梅戲紅樓夢

1991年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推出了全新創作的《紅樓夢》,影響廣泛。由陳西汀執筆編劇,導演是馬科,主要演員有馬蘭吳亞玲周莉龔衛玲王毓琴黃新德陳小成黃宗毅等。著名黃梅戲演員馬蘭本是旦角演員,這次一改女兒態,扮演賈寶玉。當劇團在蘭州公演時,一度轟動的無法停演。誕生在九十年代的黃梅戲《紅樓夢》,不惜打破以往“紅樓夢”中寶、黛“對子戲”、“雙主角”的慣例,突出賈寶玉,全力塑造他的叛逆性格。以“夢”的倒敘包裝全部“紅樓”。全劇空靈灑脫,具有濃郁的詩請風格。該劇從已出家為僧的賈寶玉在茫茫大地上由遠處走向觀眾,啟開榮國府的重門開始,到賈寶玉身披袈裟踏著茫茫大地由近而遠地走去,關閉榮國府的重門結束。通過賈寶玉的痛苦回憶展開了當年與紅顏知己林妹妹悲歡離合的情景:黛玉初進榮國府,兩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星移斗轉,兩顆純真的心慢慢地萌發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懷。藉助《西廂記》相互敞開了愛情的心扉。寶玉巧妙地借張生的話說:“我就是那個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我的傾國傾城貌”。黛玉心有靈犀一點通:“等了那么久,一句就點透”。至此,他兩人共同構築了一口“情感的深井”……

這個《紅樓夢》不同於以往的演出本,它沒有沿襲寶玉、黛玉、寶釵三人戀情婚姻糾葛的窠臼,而是以寶玉的個人境遇為主線,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惡,倡揚個性解放的必然。馬蘭是旦角演員,這次卻一改女兒姿態,扮演賈寶玉。反串小生的表演,使馬蘭的藝術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峰。該戲的導演馬科認為:“我覺得從來沒有一個《紅樓夢》比這個本子的品位更高”。“在臨近彩排時,我為寶玉哭靈這一場連夜寫了四十多句唱詞,作曲者馬上譜曲”。《紅樓夢》的演出,使黃梅戲更上一層樓,也確立了馬蘭在業內舉足輕重的地位。

後來馬蘭、吳亞玲主演的大型黃梅戲《紅樓夢》獲得了文華獎,並成為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的保留劇目,而20多年過去,馬蘭等金花們都已離去,只有吳亞玲和院長蔣建國夫婦還堅守在安徽省黃梅戲劇院, 2000年,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未雨綢繆,著眼於後繼有人和持續性的發展,成立了小梅花團。魏蓓蓓當時從安徽藝術學校黃梅戲班畢業,有幸成為小梅花團的第一批演員。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小梅花團漸漸成熟,魏蓓蓓也很快成長起來。

2004年該劇院推出了“青春版”《紅樓夢》。此次復排的“青春版”《紅樓夢》由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小梅花團的青年演員擔綱主演,雖然這些演員在表演上還顯稚嫩,但因為他們的青春靚麗,還是給整齣戲增添了不少光色。

該劇由魏蓓蓓飾演林黛玉,何雲飾演寶玉,程小君飾演王熙鳳,這幾位演員後來成為了新世紀的黃梅五朵金花。劇中飾演賈寶玉的何雲演唱頗有當年馬蘭的韻味,特別是在最後的《死別》一場中,何雲顯然已經完全進入到角色之中,“哭靈”一段,何雲將寶玉面對黛玉靈柩那種欲哭無淚的悲痛唱得絲絲入扣。

本劇採取倒敘的方式,通過出家寶玉的回憶,再現了曾發生寶黛之間的愛情故事,淋漓盡致的刻畫了劇中幾個主要人物的鮮明個性。該劇的導演馬可先生說:“把這部堪稱中華民族文化驕傲的文學名著搬上舞台是許多戲劇家永恆的追求,由於它是那樣的博大精深,不管哪次改編都只能從中取其‘一瓢飲’,反映創作者不同的藝術感受。”

賈寶玉的形象由馬蘭演繹,充分表現出了這一"痴人"的性格特徵。馬蘭,1962年出生,安徽太湖人。1980年畢業於安徽省藝術學校黃梅戲班。畢業後,即分配到安徽省黃梅戲劇團。適逢劇團要去香港演出,團里考慮她在學校里的成績,及她自身的條件,決定由她扮演《女駙馬》中的馮素貞。接到角色後,她虛心向前輩求教,刻苦學習 ,香港演出一炮走紅,大受港胞的歡迎。回到內地,又在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上亮相,一段《女駙馬》中“為救李郎離家園……” 名聲大振,飲譽國內外,眾皆紛說嚴鳳英有了接班人。

此後又主演了《風流杏花村》、《風塵女畫家》、《無事生非》、《紅樓夢》、 《戲牡丹》等劇; 錄製播出黃梅戲廣播劇《春城飛花》、《花家村傳奇》等。與此同時,她還拍攝了電影黃梅戲藝 術片《龍女》,黃梅戲電視連續劇《嚴鳳英》、《劈棺驚夢》、《西廂記》、《西遊記》等。 她扮相俊俏,大度不凡,且功底厚,身段美,唱腔動聽,行腔優美, 吐字清晰,能唱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演上不囿程式,而是刻劃人物形象,她所扮演的各色各類人物,都能給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

她曾榮獲政府最高獎“文華獎”, 戲劇表演“梅花獎”, 以及“白玉蘭獎”。她曾是4至7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她在藝術上的成就,已被大多數觀眾所承認,是繼嚴風英之後,又一位黃梅戲的代表人物。 

林黛玉則由吳亞玲主演,吳亞玲是國家一級演員、安徽省政協常委,並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她扮相俊美,氣質溫存,表演含蓄,當年與馬蘭、吳瓊、袁玫、楊俊並稱為五朵金花,曾在電影《龍女》中演珍姑;電視劇《狐女嬰寧》中飾演嬰寧,《遙指杏花村》中飾演桂芳;舞台劇《天仙配》中飾演七仙女;《女駙馬》中飾演公主;《紅絲錯》中飾演張榴花;《千秋架》中飾演公主。2002年,吳亞玲憑藉在新編黃梅戲《牆頭馬上》中飾演的“李千金”一角摘得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成為馬蘭、黃新德、楊俊、韓再芬、李文、趙媛媛等人之後又一位獲梅花獎的黃梅戲演員。

特色

這部香港版《紅樓夢》有“紅樓電影經典”的美譽,被譽為紅樓夢電影之經典。樂蒂、任潔、丁紅主演。 音樂大師王福齡的配樂將寶黛之戀的悲情帶上高峰。導演袁秋楓高度概括了大觀園眾生相又凸顯了寶玉、黛玉和寶釵的三角戀。悲劇製造者王熙鳳以掉包拆散金玉良緣;寶玉成婚夜,打開迎婚花轎,發現黛玉芳蹤已渺。

由著名導演袁秋楓執導,古典美人樂蒂出演林黛玉,寶玉則由任潔反串。這裡要說明一下,黃梅調電影是李翰祥大導演開創的,源於大陸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但是和真正的黃梅戲相比雖相似但還是有些區別。雖然是香港大規模的拍攝黃梅調電影,但真正造成轟動的還是在台灣,樂蒂與凌波主演的《梁祝》在台灣打破了票房和上映時間的記錄,可以說是萬人空巷,人人都能哼兩句黃梅調。當初李翰祥看到《天仙配》在海外大買,說服邵氏公司拍攝黃梅調電影,結果掀起了黃梅調的熱潮,但是卻讓男演員們叫苦連天,無戲可演,因為電影中的男角基本上都是有女演員反串的,到武俠片熱潮的時候,男演員們才絕地大反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