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夕涼風忽至,炎暑稍消,即事詠懷,寄汴》

作者

白居易

詩詞正文

裊裊檐樹動,好風西南來。紅缸霏微滅,碧幌飄颻開。
披襟有余涼,拂簟無纖埃。但喜煩暑退,不惜光陰催。
河秋稍清淺,月午方裴回。或行或坐臥,體適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繞樓台。雖非滄溟阻,難見如蓬萊。
蟬迎節又換,雁送書未回。君位日寵重,我年日摧頹。
無因風月下,一舉平生杯。

作品鑑賞

此詩描寫了開封至濬縣一帶當年初秋的景色,時過景遷,生態、氣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喚起人們保護生態的意識,延緩氣候變化。《詩經·鄘風·乾旄》就有“孑孑乾旟,在浚之都。素絲組之,良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處又見“美人在浚都,旌旗繞樓台。”可見濬縣自古多出美女。如果不是山清水秀,水土養人,根本不可能養育出可人的兒女。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他的詩文流傳極為廣泛,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對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現存詩有2800多首。有《白氏長慶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