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窯記》

《破窯記》

《破窯記》全名《呂蒙正風雪破窯記》,內容講述白馬寺中,呂蒙正夫婦前往燒香,劉員外認婿,表明自己羞辱呂蒙正正是為激他上進,免得迷戀富貴,父女終於和好。恰巧寇準做官因採訪賢士也至此,眾人團圓。

《破窯記》

正文

明代傳奇作品。全名《呂蒙正風雪破窯記》,簡稱《呂蒙正》或《破窯記》。作者佚名。據《永樂大典目錄》《南詞敘錄》記載,《破窯記》為南戲“宋元舊篇”。元雜劇中也有同名作品,現存《呂蒙正風雪破窯記》 1種。明代傳奇有富春堂刻本《新刻出像音注呂蒙正破窯記》和書林陳含初刻本《李九我先生批評破窯記》。此外,在《群音類選》(“諸腔”類)、《摘錦奇音》、《萬曲長春》、《玉谷調簧》、《詞林一枝》、《徽池雅調》等書中,選有《夫妻被逐》、《歸窯》、《蒙正夫妻祭灶》、《劉氏采芹遇婢》、《小姐破窯聞捷》、《呂蒙正游觀破窯》等出,內容均與《破窯記》有關,各出大體相同。明末又有王曾改《破窯記》為《彩樓記》。

《破窯記》《破窯記》
此劇演呂蒙正發跡故事。儒生呂蒙正博學多才,貧困不堪。宰相劉懋彩樓招婿,其女劉千金拋彩球擊中蒙正。劉懋為激勵蒙正發憤讀書,成就功名,乃將蒙正和千金逐出家門。蒙正夫婦同居破窯,受盡饑寒。後蒙正考中狀元,榮歸故里,翁婿和好。呂蒙正在北宋時實有其人,但戲中情節多屬虛構。
作品圍繞相府小姐與落拓秀才這兩個貧富懸殊的人物的結合,展開了戲劇衝突。呂蒙正貧窮時,十扣朱門九不開,受盡冷淡和歧視,甚至連寺院僧人也屢加嘲弄;一旦高中,頓時聲價百倍,白屋生輝。這就形象地披露了當時社會上“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的醜惡風習。劉千金以宰相之女,毅然隨呂蒙正到寒窯過露宿風餐的生活,堅貞不二。她的甘守清貧也是對嫌貧愛富思想的批判。然而,把劉懋寫成呂蒙正日後榮顯的促成者,卻對作品的主題思想有所削弱。
劇中許多重要場面具有濃郁的喜劇色彩。在呂蒙正夫婦被逐出相府以後的《暫投旅舍》、《破窯居止》、《夫妻祭灶》、《邏齋空回》等出,作者以讚許的態度和樂觀的心情,描繪了這一對恩愛夫妻悲喜嗔怒交織的生活畫面,即使在貧困生活中仍不失幽默感;對呂蒙正性格中迂闊的一面也作了善意的嘲諷。
《破窯記》對後世戲曲有一定影響。它在高腔系統的川劇湘劇中得到保存和發展,在梆子系統和花鼓系統的劇種中保留了一些折子戲。梨園戲《彩樓記》也可能與它有一定關係。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