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倦的死亡》

《疲倦的死亡》

《疲倦的死亡》是由弗里茨·朗導演,Lil Dagover 等主演的一部德國奇幻片。

詳細資訊介紹

《疲倦的死亡》疲倦的死亡
導演
弗里茨·朗Fritz Lang

編劇
弗里茨·朗Fritz Lang

Thea von Harbou

演員
Lil Dagover .....Junge Maedchen/Zobeide/Fiametta/Tiaotsien

Walter Janssen .....Der junge Mann/Franke/Francesco/Liang

Bernhard Goetzke .....Der Tod/El Mot/bogner

影片類型:
奇幻

片長:
105 min (16 fps) / USA:114 min
國家/地區:
德國

對白語言:
德語
色彩:
彩色 黑白

劇情介紹

《疲倦的死亡》《疲倦的死亡》
一對相愛的年輕情侶來到一個小城市,在當地結識了一個神秘的陌生人。她在墳地附近有一塊地皮,房子沒有門,周圍卻有很高的圍牆。後來小伙子突然神秘失蹤了,姑娘找到這個陌生人,原來他就是死神。死神把姑娘帶到一個點滿蠟燭的大廳。他跟姑娘說:“如果你能在三根蠟燭熄滅之前戰勝死神,你就能挽救你的情人的性命。”原來三個蠟燭代表了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發生在九世紀的阿拉伯國家巴格達,第二個故事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威尼斯,第三個卻來到了童話般的中國。在這三個故事中,這對情侶始終被死亡分割著,死神又給了她最後一個機會。她救了一個孩子的命,想以此來作為條件,但是依然無濟於事。最後姑娘為了她所愛的情人,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由此她才戰勝了死神。

導演介紹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電影導演、編劇,生於維也納,1976年8月2日卒於洛杉磯。

弗里茨·朗1918年進入德克拉影片公司任編劇,也曾從事剪輯工作,後升為導演。他於1919年自編自導的第一部影片《混血兒》,隨後他又導演了《切腹》 (1919)、《蜘蛛》(1919)等片。由於《蜘蛛》上集受到觀眾極大歡迎,他放棄了本來準備由他導演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工作,於1920年拍攝了《蜘蛛》下集。所以他把後來成為電影史上的不朽傑作《卡里加里博士》的拍攝工作,讓給了另外一個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巨匠羅伯特·內執導,後者把這部影片導演得十分成功。

當時在德國是表現主義的天下,因為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特別是德國,瀰漫著反思人類行為的氣氛,在這個思潮下,湧現了一大批表現主義作家、導演和藝術家,而弗里茨·朗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表現主義的特徵是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對人性中複雜和陰暗的東西進行變形揭示,對人類社會比較悲觀,這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帶給歐洲人的毀滅和挫折有關。

1921年,他執導了表現主義電影傑作《疲倦的死》,獲得了成功。影片講述了一個少女為了讓自己死去的戀人復活,和死神打交道的故事,結果即使是少女願意以自己的生命來換回戀人的生命,她最後也沒有成功。這樣的影片,它的故事清潔就充滿了表現主義的思想,他運用了象徵主義的手法,在燈光和布景上都有匠心,是他的電影藝術的一次突破,在德國電影史上占有一席地位。次年,他執導了電影《賭徒馬布斯博士》,這部電影的表現主義的特徵要弱一些,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描繪了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現實,表現了他的現實政治態度和關心社會的姿態。

1924年他拍攝了電影《尼伯龍根之歌》,這是德國的一部民間史詩,是德國民族的英雄傳奇,由於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影片,比較好把握,他的改編拍攝十分成功,獲得了歐洲觀眾的廣泛好評。於是,趁著一股勁頭,他拍攝了當時耗資巨大的影片《大都會》,這是他一生中拍攝的最重要的影片,也是德國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影片之一,這部影片帶有表現主義和科幻色彩,通過對一個虛構的大都會的建築的描繪,分析了未來的技術社會,而這個社會將導致人類走向毀滅。影片獨特,風格怪異犀利,無可爭議地使他確立了自己在德國電影史上牢固的地位。

1928年,他自己成立了一家製片公司,拍攝了電影《間諜》《月亮中的女人》。這個時候,有聲電影開始出現了,1931年,他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有聲電影《M》,這是一部恐怖片,講述了一個精神變態的人殘害兒童的故事,他在影片當中出色地運用了聲音和畫面結合的手法,把氣氛渲染得十分成功。這部影片給他帶來的聲譽,甚至超過了影片《大都會》,現在,有很多的電影研究專家,對他這部影片的評價仍舊非常高,很多電影導演也十分推崇這部電影,他們從中間吸取著營養。現在的一些恐怖片,仍舊有著他那部影片張揚過的元素。

時間到了1932年,這個時候正是德國納粹在德國興起的時候,他拍攝了影片《馬布斯博士的遺囑》,因為惹怒了納粹,在1933年被禁止上演。從事電影藝術創作忽然變得艱難和危險了,他遭到了警告和威脅。這樣的情況下,一切有良知的藝術家,在德國的處境都十分困難了,而切,他聽到傳說德國納粹要委任他擔任納粹管理電影的官員,他嚇壞了,他知道自己肯定不願意從命,但是因此會丟掉性命,於是在1933年,他和妻子一起被迫離開了德國,來到了法國。

在法國流亡期間,他還繼續拍攝電影,但是拍攝的唯一一部電影沒有突破,後來,躲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浩劫,他再也沒有雄心拍電影了,回到德國之後幾乎隱居了起來,1976年病逝了。但是,作為德國電影的早期代表人物,他的影響卻十分深遠。

幕後製作

《疲倦的死亡》《疲倦的死亡》
影片的主旨在於:人無法擺脫死神的控制,人是自己命運的奴隸。本片在內容上有超現實的神秘色彩,在形式表現上屬於具有浪漫想像力的民間童話,在畫面構圖和節奏控制上也顯示出導演的匠心,光影的運用富有表現主義的脅迫感和恐怖氛圍,一些特技鏡頭對後來的許多電影有借鑑意義。本片在敘述風格上有極大的創新,年輕姑娘與死神的對話貫穿於三個小故事,而它們又是不可分割的,用象徵手段串成一組故事。光亮和黑暗的極端反差,在光的運用中又加入了一層塑膠薄膜。這部影片如同《卡里加里博士》一樣,是一部表現主義“風格化”的影片。影片的特技給美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道格拉斯·費爾巴克斯買了這部片子的著作權,直到他的《巴格達竊賊》 1924年在美首映時,才反映《疲倦的死亡》。這是德國導演弗里茨· 朗格第一部最成功的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