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崗寨》

《瓦崗寨》

隋大業七年(公元611年),翟讓聚眾瓦崗寨,即今河南滑縣南,舉起反隋義旗,到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率部投唐,前後9年,在中原大地活躍著一支矛頭直指隋廷的農民武裝力量,這就是翟讓和李密領導的瓦崗起義軍。

歷史上的瓦崗寨

在隋末的“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煙塵”中,瓦崗最初也只是一座默默無聞的小山寨,可後來卻迅速崛起,一躍而成隋末最大的一支反政府武裝,其首領李密也受到各路反王的一致擁戴,共推為“盟主”。然而,就在瓦崗如日中天的時候,形勢卻忽然逆轉-李密在邙山被老對手王世充一戰擊潰,部眾大多降於王世充,原本割據的地盤幾乎全部丟失,走投無路的李密只好率殘部降唐,瓦崗就此覆滅。

瓦崗寨圖瓦崗寨圖

正所謂“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那么,究竟是什麼促成了瓦崗的迅速勃興,又是什麼導致了它的頃刻敗亡呢?

一切都要從頭說起……

瓦崗的草創者名叫翟讓。此人本是東郡(今河南滑縣)的一名法曹,不知何故犯了死罪,被丟進大牢,所幸一個叫黃君漢的獄吏看他尚有幾分英雄氣概,就私下把他放跑了。翟讓死裡逃生,仔細想想也沒什麼地方可去,索性拉了一支人馬,跑到瓦崗(今河南滑縣南)落草為寇

天下第一寨天下第一寨

瓦崗寨就這么誕生了。
可是初生的瓦崗卻很不像樣。因為翟讓這個人雖說有幾分膽識,但實際上胸無大志,很容易滿足現狀。所以瓦崗寨開張後,從沒見他有什麼大的行動,頂多就是帶人在附近的官道上劫掠一些過往商旅而已。別說什麼逐鹿中原、爭奪天下,就連擴張地盤、壯大實力的心思好像都沒有。
或許翟讓也想把瓦崗做大,但實在沒有那份才具和魄力,所以只好滿足於當車匪路霸了。從這個意義上說,當時的瓦崗充其量就是一個土匪窩,就算不被隋朝官兵滅掉,遲早也會被別的反王吞併。好在翟讓雖然本事不大,但他的肚量卻不小,挺能容人,也善於聽取部屬的正確意見。所以瓦崗開張沒多久,也就是大業七年(公元611年)年底,就有兩個驍勇過人的年輕人先後投到了翟讓的麾下。他們就是單雄信和徐世績(李世績),單雄信是翟讓的同鄉,善使馬槊,有萬夫不擋之勇;徐世績祖籍離狐(今山東菏澤西北),後遷居衛南(今河南滑縣東),投奔瓦崗的這一年僅17歲。
有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徐世績不僅有勇,而且有謀。他一來就給翟讓出了個主意,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要窩在這小地方了,應該把隊伍拉出去,乾一票大的。翟讓心動了,隨後就照徐世績所說,在汴水流經的滎陽(今河南滎陽)、梁郡(今河南商丘南)等富庶地區設了多個據點,專門攔劫過往的官私船隻,很快就搶了個缽滿盆滿。翟讓笑得合不攏嘴,手下弟兄更是個個腰包滾圓。
瓦崗從此鳥槍換炮,聲名遠播。附近的變民爭先恐後地投奔瓦崗,短短時間內部眾就增至一萬多人,儼然成了中原地區頗具競爭力的一支武裝勢力了。
然而,如果沒有另一個人的到來,瓦崗也不會有日後的那一番造化。因為不管是翟讓還是徐世績,顯然都還缺乏一種高瞻遠矚的戰略目光和宏大的戰略規劃

現代的瓦崗寨

瓦崗寨現名為:瓦崗寨鄉,現有人口四萬八千左右,下設行政村有:瓦崗村,大范莊、小范莊、東大操、西大操,東小屯、西小屯、赤水村、彭莊村、百尺口村、馬莊、趙莊、位莊、原莊、新鄉屯、耿莊、張虎莊、鄧莊、周道村、孟一村、孟二村、孟三村、孟四村、東孟村、劉莊村、倫莊村、馮寨

山水瓦崗寨山水瓦崗寨

村,近幾年來瓦崗寨發展變化不大,經濟發展緩慢,是安陽市滑縣相對來說經濟發展比較滯後的鄉鎮。當地人主要以種田以及外出打工為生,區內相對來說化工業發展比較突出,小的油漆加工廠較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經濟的發展。在三四年前瓦崗寨鄉政府招商引資不到百萬,興建了當年瓦崗寨軍起議遺址,現在為當地的一個旅遊景點,每到逢年過節,人氣很旺,不過大多是十里八村的人來這裡遊玩,自2008年後當地政府相應地對其做了推廣,全國各地的遊客雖然不多,但經常見到,景點現在門票價格是:15元人民幣。景點具體位置在:瓦崗寨鄉瓦崗村東一公里左右。乘車路線:從全國各地出發可以乘座發往安陽市滑縣道口鎮的班車,然後在轉從道口鎮到瓦崗寨的鄉村公交。也可以從道口鎮轉乘發往長垣、開封等地的路過車在慈周寨下車,在向西走大約三公里到達。

潮劇《瓦崗寨》

內容

李密殺楊國公後,被劉雄捉獲,押解過瓦崗寨,遇救上山,眾英雄擁之為王,伺機反隋。臨潼為隋都要隘,軍師徐茂公命程咬金、王伯當二將,化裝入關打探軍情。時臨潼總兵尚師徒奉召至江都參議國政,其子尚至龍素好尋花問柳,因羨江家女廷鳳嬌美,強娶而去,並踢死江母林氏。事為程、王所覺,乘機冒充江家親屬,混入尚府打探軍情,並將鳳救出。鏇至龍領兵追殺,咬金被擒,伯當保護江家眾人逃回山寨報訊。尚師徒聞瓦崗細作入關,即趕回府,提審咬金。忽報瓦崗兵臨城下,尚即開城迎敵,瓦崗大將尤俊達敵尚不過,元帥秦瓊出戰。尚不敵,換騎呼雷豹,其哨聲如雷,秦之馬被嚇跌倒。下馬步戰,秦乘機奪呼雷豹,尚失寶馬,敗逃入關。瓦崗兵馬將城池團團圍住。

考釋

故事見《說唐全傳》。30年代演出本。本事見《潮劇劇目綱要》。

摘自林淳鈞陳歷明編著《潮劇劇目匯考》

隋唐武將排名(其中部分為瓦崗寨將領)

第一傑:西府趙王李元霸 

第二傑:天寶大將宇文成都,胯下賽龍五斑駒,掌中鳳翅鎦金鏜,勇貫三軍

第三傑:銀錘太保裴元慶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沒角癩麒麟,掌中一對八棱梅花亮銀錘

第四傑:紫面天王雄闊海,一根熟銅棍,壓蓋武林

第五傑:雙鏜無敵伍天錫,胯下青龍馬,掌中一對短把鳳翅鎦金鏜,英勇無比

第六傑:南陽太守伍雲召,跨下踏烏白雪馬,掌中鳳翅鎦金鏜

第七傑:少保羅成,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龍,掌中五鉤神飛亮銀槍

第八傑:花刀大將魏文通,跨下花斑馬,一把花刀是隋營數一數二的大將

第九傑:靠山王楊林,胯下金睛獸,掌中一對虬龍雙棒

第十傑:銀面韋陀秦用,秦瓊的乾兒子,胯下赤炭火龍駒,掌中八棱紫金降魔杵

第十一傑:呼羅國王,胯下青鬃馬,掌中單錘,乃突厥第一戰將

第十二傑:四寶大將尚師徒,胯下寶馬呼雷豹,掌中烏龍提瀘槍,山馬關大帥

第十三傑:神拳太保秦瓊秦叔寶

第十四傑:皂袍大將尉遲恭

第十五傑:赤發靈官單雄信,單二員外,江湖總瓢把子,胯下棗紅馬,掌中一把金釘棗陽槊

第十六傑:銀槍將蘇定芳方,胯下銀龍馬,掌中亮銀槍

第十七傑:勇三郎王伯當,胯下黃斑馬,掌中花槍

第十八傑:大刀王君可,胯下一匹赤兔馬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