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吳道子畫》

這首詩是作者所寫<鳳翔八觀>中的一首,作於嘉祐六年(1062),時任鳳翔府判官。王維和吳道子都是唐代的大畫家。 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的一些傳統藝術部類如繪畫、雕塑等又注入了新的題材,從而表現了新的特色。邵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說:“鳳翔開元寺大殿九間,後壁吳道子畫,自佛始生、修行、說法以至滅度,山林、宮室、人物、禽獸數千萬種,極古今天下之妙。”蘇軾在鳳翔做判官,遊蹤所及,又以詩筆對這些佛教繪畫進行了再創造。這首詩總結吳、王二派的畫風,發表對繪畫藝術的見解,並對中國藝術的風格論提出獨到的看法(如“清且敦”即是兩種相反而相成的風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就是以文為詩的突出表現。而其藝術效果,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絲毫也沒有影響詩歌的形象性,相反,倒是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加強了這種形象性

作者

蘇軾

詩詞正文

何處訪吳畫,普門與開元。
開元有東塔,摩詰留手痕。
吾觀畫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實雄放,浩如海波翻。
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
亭亭雙林間,彩暈扶桑暾。
中有至人談寂滅,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捫。
蠻君鬼伯千萬萬,相排競進頭如黿。
摩詰本詩老,佩芷襲芳蓀。
今觀此壁畫,亦若其詩清且敦。
祗園弟子盡鶴骨,心如死灰不復溫。
門前兩叢竹,雪節貫霜根。
交柯亂葉動無數,一一皆可尋其源。
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
摩詰得之於象外,有如仙翮籠樊
吾觀二子皆神俊,又於維也斂衽無間言。

注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