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讀懂孩子的心》

《父母要讀懂孩子的心》

《父母要讀懂孩子的心》:父母給了孩子耳朵的清淨,才會看到孩子燦爛的笑容;父母給了孩子適當的空間,才會看到孩子純真的笑容,父母給了孩子更多的時間,才會看到孩子幸福的笑容,父母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利,才會看到孩子滿足的笑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父母要讀懂孩子的心》針對當前青少年日趨多變的心理問題而編寫,從行為問題、情緒問題、學習障礙、敏感問題、社會交往及人格特徵等多個方面,對孩子經常出現的典型心埋做了細緻的分析,並結合生動的案例為父母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和對策,有助於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採取更好的教育方式,同時加深孩子與父母的感情,讓父母與孩子成為知心朋友。由於現代孩子思想的多樣性、複雜性,讓父母與孩了的溝通常常出現事與願違的現象。

目錄

第一章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從心開始
為什麼父母讀不懂孩子的心/3
為什麼父母要適應新時代孩子的心理所想/5
為什麼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長/7
為什麼要適當的放下家長的架子/9
為什麼要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孩子/11
為什麼不要把孩子變成“小大人”/14
為什麼要讓快樂伴隨孩子成長的每一天/17
第二章讓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暢通無阻
為什麼要理解孩子/23
為什麼要尊重孩子/25
為什麼要用心理暗示與孩子溝通/27
為什麼要用眼神與孩子溝通/29
為什麼要用微笑與孩子溝通/32
為什麼要與孩子有技巧的說話/33
為什麼不能總是斥責孩子/37
為什麼要換種方式批評孩子/39
為什麼不能總是嘮叨孩子/42
為什麼要給孩子適當的自由/44
第三章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心理引導
為什麼要多聽聽孩子的心裡話/49
為什麼孩子的內心更渴望父母的賞識/51
為什麼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53
為什麼孩子會自卑/56
為什麼孩子會有恐懼的感覺/59
為什麼孩子會有抑鬱的傾向/61
為什麼孩子會感到孤獨/64
為什麼孩子會害羞/66
為什麼孩子會喜歡攀比/69
為什麼孩子會嫉妒別人/71
為什麼孩子做事總是後悔/74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學習/76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思考/78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與人交往/80
為什麼要讓孩子走出“滿分”誤區/82
為什麼孩子考試總是發揮失常/84
第四章父母應該知道的心理常識
為什麼一件小事會讓孩子整天都難以安心/89
為什麼孩子會想方設法的取悅別人/90
為什麼孩子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792
為什麼孩子做事之前總是先想好做錯的藉口/94
為什麼孩子習慣在最後通牒中才完成任務/96
為什麼父母的態度會影響孩子/97
為什麼孩子常常覺得自己很聰明/101
為什麼孩子遇到挫折會自暴自棄/103
為什麼“好孩子”心理也需呵護/106
為什麼遲到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107
為什麼孩子對驚險刺激的運動樂此不疲/110
為什麼孩子總給自己貼標籤/112
為什麼孩子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114
為什麼受到漠視會扼殺孩子的積極性/116
為什麼進入角色以後,孩子才會理解更多/117
第五章對孩子不良習慣的心理引導
為什麼要讓抱怨遠離孩子/123
為什麼要讓懶惰遠離孩子/125
為什麼要讓嬌氣遠離孩子/127
為什麼要讓說謊遠離孩子/129
為什麼要讓偷東西遠離孩子/131
為什麼要讓自私遠離孩子/134
為什麼要讓胡亂花錢遠離孩子/136
為什麼要讓不負責任遠離孩子/138
為什麼要讓貪玩遠離孩子/140
為什麼要讓拖延遠離孩子/143
為什麼要讓不愛整潔遠離孩子/145
為什麼要讓髒話遠離孩子/147
為什麼要讓焦慮遠離孩子/148
第六章對不同類型孩子的心理引導
為什麼要及時引導逆反的孩子/153
為什麼要及時引導任性的孩子/155
為什麼要及時引導喜歡逃學的孩子/157
為什麼要及時引導愛打架的孩子/160
為什麼要及時引導吸菸的孩子/163
為什麼要及時引導喝酒的孩子/166
為什麼要及時引導迷戀網路遊戲的孩子/168
為什麼要及時引導悲觀的孩子/171
為什麼要及時引導離家出走的孩子/174
為什麼要及時引導自殺的孩子/177
第七章塑造孩子完美人格的心理調試法
為什麼要給予孩子積極向上的力量/183
為什麼要培養自律的孩子/185
為什麼要培養自信的孩子/188
為什麼要培養勇敢的孩子/191
為什麼要培養感恩的孩子/194
為什麼要培養有自尊的孩子/196
為什麼要培養有主見的孩子/199
為什麼要培養合群的孩子/201
為什麼要培養有愛心的孩子/204
為什麼要培養有氣質的孩子/207
為什麼要培養樂觀的孩子/209
為什麼要培養獨立的孩子/211
第八章鍛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九章對孩子成長問題的心理引導

前言

孩子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心理世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但要面臨各種學習壓力,還要面臨來自社會的各種誘惑,各種心理問題也油然而生,為人父母者往往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
很多父母都不明白,前一天還乖巧聽話的孩子,怎么今天就不理人了呢?其實,孩子就像是一本立體的書,從童年到少年、從少年到青年,父母都在被稱為年華的書頁上不斷地往後翻著,但父母要真正讀懂孩子的心卻十分不容易。因為,孩子們不但有物質方面的需求,更需要心理上的理解和幫助。可是,現代的父母,工作壓力大,工作繁忙,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去閱讀孩子這本書,於是,這本書上,寫滿了一筆筆的哀傷。
更多的父母認為,“我每天都要上班,回來還要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我還不夠愛你嗎?就這樣每天累死累活的,你還不滿意,還對我一肚子牢騷呢!”長期下去,親子之間的溝通就越來越簡單。

精彩書摘

如果家長不能與孩子在心靈上進行溝通,那么即使掌握了再多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方法也是沒有用的。反之,家長如果能真正放下架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那么,許多困擾家長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父母對孩子有撫養、教育的責任;孩子也應該尊重父母,聽從父母的正確教誨。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孩子必須對父母的話唯命是從,而平衡這一矛盾的最佳方式,就是父母要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這種溝通可以從和孩子討論一件事情或者和孩子談談他喜歡的人等人手,逐漸的了解孩子,同時也可以談談自己對某件事的看法,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聽從父母的心理引導。為什麼父母要適應新時代孩子的心理所想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崇尚孝順的國家,但這種孝順讓我們的孩子不能和父母“頂嘴”,對父母的話不能有任何反抗的餘地,只能“絕對服從”,孩子只有“聽從”的義務,沒有辯駁的權利,就是父母說得不對,孩子也要聽。
這種老套的教育方法在今天已經不適用了,但很多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甚至80年代生人的父母,還會有這種想法存在,他們很喜歡命令孩子去做事,當孩子不願意做時,就強迫他去做,而理由還很充分,那就是:“我愛你,所以你要聽我的。”這些父母根本不在意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父母們總是用自己的方式來愛孩子,長此以往,這種愛就會害了孩子。
當孩子蹣跚學步,開始探索世界時,父母們忍不住要替孩子們完成任務。孩子跌跌撞撞地拿玩具時,父母們遞給他;孩子四處爬來爬去時,父母們因擔心而制止他;孩子快樂地玩耍並大喊大叫時,父母們警告他們小聲一點……父母們為了安全,為了“愛”孩子,而嚴重妨礙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努力。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