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忘卻的紀念》

《為了忘卻的紀念》

《為了忘卻的紀念》是魯迅做的一篇合悼五位烈士(柔石、白莽、李偉森、胡也頻、馮鏗)的紀念性文章,是在烈士殉難兩周年紀念之際,寫下的這篇戰鬥檄文,曾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基本信息

時代背景

魯迅魯迅

《為了忘卻的紀念》中所寫事件,發生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黨反動派為了配合反革命的軍事“圍剿”,他們一方面利用反動文人對抗革命文藝運動,一方面採取查禁書刊、封閉書店、逮捕、暗殺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專制主義手段“圍剿”左翼文學。

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聯”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槍殺於上海龍華,大批“左聯”作家被通緝,魯迅先生也時刻面臨著被捕的危險。但魯迅先生毫不畏懼反動派的淫威與屠刀,在聞知柔石等五位青年遇難的訊息後立即發表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狀》等文章,強烈抗議和揭露反動派的罪行。在烈士遇難兩周年的日子裡。即1933年2月8日,魯迅先生用飽含血淚的筆,帶著無限悲憤的感情寫下了《為了忘卻的記念》這篇紀念性文章。

文章題解

“忘卻”與“記念”意義相反,連在一起,似乎矛盾,實際具有深刻的寓意。有人認為“忘卻”是反語,也有人認為“忘卻”即“擺脫”“擱置”之意,實質“忘卻”是要把無比的悲痛暫時忘卻,擱置一邊,使自己從極度的悲痛中掙脫出來,化悲痛為力量,以更有效地進行戰鬥。“為了忘卻”實際是“為了戰鬥”,唯有戰鬥,才是對烈士最好的最有價值的紀念。而對敵人欠下的血債,永遠不會忘卻,對烈士的光輝業績,永遠不會忘卻。

作品賞析

《為了忘卻的記念》,這篇著名雜文並沒有全面的寫五位烈士的事跡,而是著重寫了兩位,其餘的三位只簡約的點到而已。作者回憶自己與白莽(殷夫)、柔石在文學事業與生活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觸,特別記敘了他們被捕後的獄中生活以及遇害的情景,既深情地頌揚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與人品,又有力地控訴了反動派屠殺人民的罪行。同時還抒發了作者懷念烈士、憎愛分明、堅信革命一定勝利的思想感情。

嚴謹有序,委婉曲折

左聯的五位青年作家(一)被反動派殺害的左聯的五位青年作家(一)

雜文是嚴謹、有序的組織結構,筆法特別灑脫自如,既很好地運用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的方法,尤其是恰當的採用了委婉曲折的表情達意方法,鮮明而深沉地抒寫了作者豐富的感情內涵。

作者當時身處白色恐怖之中,面臨“未敢翻身已碰頭”的險境,為了讓文章得以發表,不得不採用委婉曲折的筆法,來表達複雜深處的思想感情。但它含蓄而不晦澀,委婉而富有情致。魯迅先生在運用曲筆時,也是不拘一格,異彩紛呈。

矛盾衝突,悲憤交織

文章的題目及第一段文字,作者在“紀念”與“忘卻”的心理矛盾衝突中,一方面表達對幾個青年作家的遇害,心情極為沉痛,悲憤之情始終不已,所以兩年之後仍寫文章悼念他們;另一方面又表達了我們不能只陷入悲痛之中,要將悲痛化為力量,完成先烈未竟的事業,這是對烈士最好的紀念。

要忘卻的是什麼?一味的悲痛,要紀念的是什麼?烈士的精神。其實,我們可以感觸到,兩種感情猶如兩股烈焰,同時迸發。如此之曲筆,顯得深沉有力。

旁徵博引,借古諷今

作者善於引用古人、古事,或作比喻或隱射今人今事和今時。請看文章在敘寫柔石的“硬”和“迂”的性格時,自然的聯想到他的同鄉明儒,正直而剛烈的方孝儒,耐人思索;寫到柔石被捕、作者逃跑時,引出《說岳全傳》中高僧坐化的故事,既揭露反動派濫殺無辜的罪行,也表達了作者反對“坐以待斃”,主張保存實力、堅持戰鬥的精神,這使文章波瀾起伏,富有情趣;寫到作者文章“無寫處”時,又提到魏晉時文人向子期和他的文章〈〈思舊賦〉〉。其用意是在於揭露蔣介石統治的黑暗兇殘,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在“禁錮得比罐頭還密”的情況下仍要悼念烈士的心曲。旁徵博引,曲妙有致,借古諷今,含蓄深沉。

借題發揮,弦外有音

被反動派殺害的左聯的五位青年作家(二)被反動派殺害的左聯的五位青年作家(二)

文章在寫到與白莽的交往中,作者贈送給他的兩本彼得斐的詩文、不幸被巡捕沒收了一事,文章據此就敘說,這兩本書如何來之不易。不僅表達作者對白莽真摯的友誼,並藉此傾訴對巡捕之流的厭惡之情。借題發揮,弦外有音,耐人尋味。

作者運用了委婉曲折的筆觸,表達作者豐富多彩的情愫,是這篇文章重要的特色之一。當然,文章的的語言的含蓄,也同樣色彩鮮明,耐人咀嚼。正如先生在〈〈南腔北調集、題記〉〉里所說到,“打雜的筆墨,是也得給各個編輯者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於是文章也就不能劃一不二,可說之處說一點,不能說之處便罷休。”這也許就是——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使用曲折的筆墨和含蓄的語言的緣由。

歷史典故

把柔石比做方孝孺

柔石和方孝孺在威武不屈,捨生取義的剛烈精神上是一致的,他們都將為後人敬仰和讚頌;同時,作者用朱棣慘無人道,濫殺無辜的暴行,來暗示國民黨反動派殺害進步青年的罪行,是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深刻的揭露和控訴。

《說岳全傳》中高憎坐化的典故

這個典故旨在揭露白色恐怕的世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柔石被害的案情也是誰也不明白;秦檜捉拿道悅,與國民黨反動派要抓魯迅又非常相似,暗示了這個社會有如秦檜當道的時代,是奴隸們的苦海。魯迅先生對道悅自行涅磐的做法是不贊成的,他並不像道悅和尚那樣束手待斃,他有自己的壕塹戰術,逃走避居,保存實力,繼續戰鬥。

向子期《思舊賦》的典故

旨在借古諷今,將自己當時的處境,心情同向子期相比,露蔣介石的反動統治與司馬氏以殺奪手段建立的晉朝一樣,在政治上都是極端黑暗腐朽的,人們稍有不慎,都可招來殺身之禍。因此,正直的人是沒有言論自由的,這是一個無言論自由的黑暗社會。

迂是柔石思想性格的一個特質,魯迅對柔石的回憶多處圍繞這個迂字展開。迂,一般說來並非褒義,所以很值得研究探討,深入領會。柔石的迂有多重含義。概括地說,一是自己認準的路,明知吃虧也要走到底;二是跟女性一同走路,過分拘謹;三是不知人心險惡,總以為人們都是好的。革命文學的道路上,柔石的迂,又表現為知難而進的奮鬥精神。一旦決定改變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他就不惜放棄熟悉的一套,,不怕從頭學起,不知困難為何物。

相關組織

左聯”:全稱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於1930年3月2曰在上海成立,它是一個由文學研究會、創造社、魯迅先生髮起的進步青年所組成的文學組織,魯迅在“左聯”成立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並當選為常委。“左聯”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並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工作方針,主張“對舊社會和舊勢力的鬥爭必須堅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實力”。白莽、柔石、馮鏗、李偉森、胡也頻均參加了這一進步組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