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騷》

《潮騷》

《潮騷》於1954年問世,中篇小說,曾獲第一屆新潮社文學獎。《潮騷》對青春的描寫,提高了愛情的純潔度。新治和初江的愛情故事,除了崇高的情和純潔的愛,沒有介入任何雜念,從而將這對戀人的愛情推向至純至潔的境界,並在靈與肉的均衡幾近破滅的緊張中創造了美。亦即,從愛欲、肉慾中抽走了猥雜的東西,使之回歸自然,返樸歸真,完成了絕對的純化。這不僅回歸到了日本傳統的深層,而且使理想之鄉的傳統的、古樸的美完整無瑕地再現於現代。小說貫穿了自然美與人情美的主導思想,將人物的生活、勞動、思想、感情鑲嵌在大海的自然畫框裡,以大海寄意抒情,創造了一種自然美的獨特魅力。這種美——生、活力和健康,通過三島由紀夫的妙筆,出色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基本信息

著書背景

潮騷潮騷
1952年週遊歐美之後,三島對希臘的體驗使他覺得比起內在的精神性來,更應重視外在的肉體性,重視生、活力和健康,便萌生念頭要以古希臘朗戈斯的最出色的田園傳奇愛情小說《達夫尼斯和赫洛亞》藍本,寫一本日本式的傳奇愛情小說,來讚美樸素真摯的愛情。這就是《潮騷》這部小說誕生的因由。

內容介紹

《潮騷》獲第一屆新潮社文學獎。這是一部以戰後漁村生活和愛情為題材的中篇小說,主要描寫貧苦青年漁民久保新治和財勢雄厚的船主獨生女宮田初江相愛,兩人幾經挫折,堅貞不渝,終於成為眷屬的曲折歷程。初江通體洋溢著純真之美。她敢於衝破世俗偏見,鄙視門第財產,執著追求愛情,熱烈憧憬美好的未來。儘管她和新治從性格到家庭環境有著很大差異,但他們那種純樸而又善良的內心世界卻是相通的。照吉故意製造障礙來培養女兒的愛情,表明青年只有經風雨,見世面,嘗過人間辛酸,才能獲得真正的愛情。

作者介紹

三島由紀夫三島由紀夫

三島由紀夫(1925-1970),日本作家。本名平岡公威,生於東京一個官僚家庭。1949年發表長篇小說《假面自白》,確立作家地位。1970年11月25日寫完《豐饒之海》第四卷《天人五衰》後自裁。一生共創作40部中長篇小說、20部短篇小說及18部劇本。代表作品有《虛假的告白》、《潮騷》、《春雪》、《志賀寺上人之戀》、《金閣寺》等。其前期作品唯美主義色彩較濃,後期作品表現出一種可怕的藝術傾斜和顛倒。

作品賞析

《潮騷》獲第一屆新潮社文學獎。這是一部以戰後漁村生活和愛情為題材的中篇小說,主要描寫貧苦青年漁民久保新治和財勢雄厚的船主獨生女宮田初江相愛,兩人幾經挫折,堅貞不渝,終於成為眷屬的曲折歷程。初江通體洋溢著純真之美。她敢於衝破世俗偏見,鄙視門第財產,執著追求愛情,熱烈憧憬美好的未來。儘管她和新治從性格到家庭環境有著很大差異,但他們那種純樸而又善良的內心世界卻是相通的。照吉故意製造障礙來培養女兒的愛情,表明青年只有經風雨,見世面,嘗過人間辛酸,才能獲得真正的愛情。我們從《潮騷》的主題、人物、情節等所謂文學作品選材的三大要素看,可能理解三島由紀夫說他“寫《潮騷》是以《達夫尼斯和赫洛亞》為藍本,尋覓同文明隔絕而瀰漫著淳樸美性的小島”這句話的內涵。《達夫尼斯和赫洛亞》是古希臘晚期作家朗戈斯的田園詩式的愛情小說,著力刻畫主人公戀愛中的歡樂和痛苦,謳歌樸素、真摯的愛情;而《潮騷》也正是通過新治的苦難生活和愛情歷程,撥動了讀者的心弦。作家通過富家子弟和家貧如洗的漁民之間強烈的性格反差,徐徐展開有聲有色的戲劇衝突,美醜褒貶自然寓於其中。人們從安夫的愛情失敗和新治的愛情勝利中,認識到“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袴少偉男”的道理。小說塑造了久保新治、宮田初江以及大山十吉、龍二等漁民群像,表達了他們的喜怒哀樂,展示了他們的思想和靈魂,歌頌了生活勞動在伊勢海灣歌島村的純樸漁民們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書籍文摘

歌島是個人口一千四百、方圓不到四公里的小島。歌島有兩處景致最美。一處是八代神社,坐落在島的最高點,朝西北而建。從這裡極目遠望,伊勢海的周遭一覽無遺,歌島就位於其灣口。北面瀕臨知多半島,由東向北伸展著渥美半島。西面隱約可見從宇治山田①迤邐伸到津市②的四日市的海岸線。拾二百級的石階而上,來到由一對石雕唐獅子守護的牌坊前,回首望去,可以看到被這種遠景包圍著的亘古不變的伊勢海。這裡,原先松枝交錯,形成一座“松牌坊”,為賞景的人提供了一個別有風趣的自然畫框。但是,松樹在幾年前已經完全枯死了。松樹的綠還很淺淡,靠岸的海面已經被春天的海藻染上了赭紅色。西北的季風不斷從港口吹過來。在這裡賞景,寒氣襲人。八代神社供奉著綿津見神。這種對海神的信仰,是漁夫們從生活中自然產生的。他們經常祈求海上平安,如果遭遇海難,獲救後就首先來到這座神社奉獻香資。八代神社的珍寶是六十六面銅鏡,有八世紀的葡萄鏡,還有日本僅有十五六面的中國六朝鏡複製品。鏡子背面所雕刻的鹿群和松鼠群,是在遙遠的過去從波斯的森林輾轉漫長的陸路,再渡重洋,旅行半個世界,來到如今這個島上安家落戶的。島上景致最美的另一處,就是靠近東山山頂的燈塔。燈塔聳立的斷崖下,不斷地傳來伊良湖海峽的海潮聲。起風的日子裡,這連線著伊勢海和太平洋的狹窄的海峽,翻捲起無數的鏇渦。隔著海峽,是渥美半島的盡頭,在多石而荒涼的岸邊,聳立著一座伊良湖海岬的無人小燈塔。在歌島的燈塔上,東南可以望及太平洋的一角。刮西風的拂曉時分,在東北隔渥美灣的群山遠方,有時還可望及富士山。從名古屋和四日市出入港的輪船,擦過星散在灣內至外海上的無數的漁船,經由伊良湖海峽時,燈塔看守從望遠鏡中看了看,很快就念出了船的名字。在望遠鏡的視野里,攝入了三井航線的一千九百噸貨輪“十勝”號。貨輪上的兩個身穿工作服的船員一邊邁步一邊在閒談。過了片刻,又一艘英國的“塔里斯曼”號輪入港。可以清楚地看見上甲板上的一個正在投套圈的船員小小的身影。值班小屋裡,燈塔看守坐在辦公桌前,將船名、信號符號、通過時間和方向,都一一記在船舶往來報表上,並將它擬成電文進行聯絡。多虧這種聯絡,港口上的貨主才能及早做好準備。①三重縣伊勢市的舊稱,一九五五年改稱伊勢市。②三重縣的一個市,縣府所在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