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九龍潭》

《游九龍潭》是唐代女皇帝武則天的作品之一。

作者

武則天

詩詞正文

山窗游玉女,澗戶對瓊峰。岩頂翔雙鳳,潭心倒九龍。
酒中浮竹葉,杯上寫芙蓉。故驗家山賞,惟有風入松。

作品簡析

《游九龍潭》見於《全唐詩》卷五《則天皇后》。這是一首寫游宴山水的詩,相當有特色。此詩對仗工整,清新自然,雖然聲律不夠諧和,但已接近五律格式。

此詩是武則天與女兒太平公主一起游九龍潭時寫的遊樂詩。首聯“山窗游玉女,澗戶對瓊峰”,眾多的公主后妃在山洞間遊玩,想必灰暗的山石會為之光彩四射,前半句是動景映靜境。後半句一澗對一峰,高低相形,氣勢突現。頷聯“岩頂翔雙鳳,潭心倒九龍”,想像奇特、描寫誇張,“雙鳳”是指自己與太平公主。“九龍”既是實寫也是虛寫,此地為九龍潭,作者想像著能在水中見到蛟龍倒騰,不過,她本人也就是一條真龍了。頸聯“酒中浮竹葉,杯上寫芙蓉”,從頷聯的寫巨觀之景轉而寫微觀的細小事物,從潭心含九龍化為酒中浮竹葉,銜接自然奇巧。竹葉美酒,芙蓉玉杯,皆華美之物,皇室的高貴和奢靡盡顯在小小的杯酒中。尾聯筆鋒陡轉,“故驗家山賞,惟有風入松”,檢驗回顧一下,家鄉山水的風景,只有風吹動松樹的聲音是相同的。很平實的語句,很質樸的思緒情感,或許她在作此詩句的時候是有一種思鄉的淡然的情緒。身在政治的陰謀權詐中,她還所剩下無關權力和鬥爭的東西很稀少了,因為她的生命已經充斥著權杖和百姓。

作者簡介

武則天(624~705)中國古代女皇帝。名曌,唐代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武士彠之女。14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賜號武媚。太宗卒,削髮為尼。高宗時,復召為昭儀,進號宸妃。655年(永徽六年)立為皇后,參決朝政,號為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683年(弘道元年)臨朝稱制。690年(載初元年)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705年(神龍元年)中宗復位,後徙居上陽宮,去帝號。卒謚則天大聖皇后。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在位16年,實掌國政40餘年,素多智謀,兼涉文史。曾召文學之士周茂思、范履冰編纂《要覽》、《字海》、《樂書要錄》等,撰有《垂拱集》100卷,俱佚。《全唐詩》存詩46首,《全唐詩續補》補詩3首,詩序1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