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非洲三萬里:李文斯頓傳》

《深入非洲三萬里:李文斯頓傳》

中《深入非洲三萬里:李文斯頓傳》, 作者:張文亮,由敦煌文藝出版社於2006年12月1日出版!描述的是150年前,李文斯頓深入非洲這塊被稱為蠻荒之地的“黑暗大陸”,面對異教文化、叢林猛獸的強勢圍攻,李文斯頓滿懷敬畏、熱忱與信心。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敦煌文藝出版社;第1版(2006年12月1日)
叢書名:新百合傳記文叢
平裝:258頁
開本:32開
ISBN:7805878420
條形碼:9787805878423
商品尺寸:21x14.4x1.5cm
商品重量:118g
品牌:成都以諾
ASIN:B0011ES4ZW

內容簡介

深入非洲三萬里》(李文斯頓傳)(新百合傳記文叢)配有多幅珍貴的圖片、插畫與地圖,更助人亨受身臨其境的閱讀印象。150年前,李文斯頓深入非洲這塊被稱為蠻荒之地的“黑暗大陸”,面對異教文化、叢林猛獸的強勢圍攻,李文斯頓滿懷敬畏、熱忱與信心。透過作者的生花妙筆,其千辛萬苦、九死一生的探險奇遇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讀之興味盎然不忍釋手。除了險象叢生的驚奇之旅外,非洲的山川河流之美,動物植物之奇,風土人情之最,莫不躍然紙上,作者娓娓道來,令人感動莫名。

編輯推薦

深入非洲三萬里》(李文斯頓傳)(新百合傳記文叢)是對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探險家李文斯頓一生感人經歷的描述,在簡短介紹其家世與求學生活後,作者濃墨重彩地詳細記錄了他三次進入非洲的驚險旅程。150年前,李文斯頓深入非洲這塊被稱為蠻荒的“黑暗大陸”,面對異教文化、叢林猛獸的強勢圍攻,李文斯頓滿懷敬畏、熱忱與信心。透過作者的生花妙筆,其千辛萬苦、九死一生的探險奇遇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37年之久,李文斯頓行走非洲三萬里,在任何危險的時刻,他從沒有對任何人——包括食人族與奴隸販子——發射過一顆子彈。就醫學而言,他是進入非洲內陸的第一位醫生;就地理而言,他是畫出非洲內陸河川、山脈的第一人;就政治而言,他是終止非洲人被販賣為奴的關鍵者;就探險而言,他是打開外界進入非洲內陸的先鋒;就科學而言,他是詳細記載中非洲動物與植物的先河。後世的人,稱他是“非洲之父”。非洲地圖上,現仍有30多個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後世的人,稱他是“非洲之父”。他深得非洲土著的敬愛,至今,非洲人仍稱他是“非洲人的朋友”。
他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宣教士之一(中國有戴德生,印度有克利威廉,而非洲有李文斯頓),他將上帝的永恆之光帶進了黑暗的非洲大陸!

作者簡介

張文亮,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著有:《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科學大師的求學、戀愛與理念》、《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等20多本膾炙人口的書。

目錄

原推薦序:驚奇之旅/饒孝楫
一個李文斯頓迷的自序/張文亮
前言:非洲探險史
第一篇成長與告別
1 家世與童年
2 中學時期的抉擇
3 大學時期的裝備
4 前往非洲的呼召
第二篇前往非洲與第一次的探險
5 前往非洲
6 文明的邊緣──庫魯曼
7 象牙之谷
8 貝克文族
9 哭泣的山谷
10 與獅子搏鬥
11 找一隻溫柔的魚
12 戰爭風雲
13 黑犀牛的攻擊
14 卡拉哈里大沙漠探險記(一)
15 卡拉哈里大沙漠探險記(二)
16 鱷魚河
17 非洲內陸的心臟
18 邊城之戰
19 最大的部落
20 橫越西非探險記(一)
21 橫越西非探險記(二)
22 橫越東非探險記(一)
23 橫越東非探險記(二)
24 異鄉人的歸回
25 非洲內陸的代言者
第三篇第二次的非洲探險
26 第二次前往非洲
27 尚比西河探險記(一)
28 尚比西河探險記(二)
29 尚比西河探險記(三)
30 回到非洲內陸
31 再見了,淋楊地
32 大湍流泛舟
33 第二支探險隊
34 尼亞薩湖探險隊
35 尚比西河難民營
36 露烏瑪河探險記
37 最佳的助手──柯克
38 隆加瓦河探險記
39 孤舟橫越印度洋
40 與兒女相處的時光
41 尼羅河水源之謎
第四篇第三次的非洲探險
42 第三次前往非洲
43 戴德拉高地
44 坦乾伊喀湖流域探險記
45 毛依洛湖探險記
46 遍革威露湖探險記
47 烏齊齊之戰
48 與食人族同住
49 探險史上最著名的相會
50 最後的旅程
李文斯頓年譜 
參考書目 
文摘

書摘

掉到溪里的男孩
歷史像一條發出有趣曲調的小溪,眾人永遠猜不出下一個最佳音符會在哪裡出現。上帝的恩典也是叫人難猜,在人永遠想不出的角落,忽然放下一顆石頭,在歷史的小溪上濺起美麗的水花。“咚!”的一聲,一個名叫大衛·李文斯頓(DavidLivingstone,以下皆稱李文斯頓)的男孩掉到小溪里,他的手裡還抓著一條剛釣起的鮭魚呢!
1813年3月19日,李文斯頓生於蘇格蘭克萊德河(ClydeRiver)畔的布蘭第里(Blantyere)鎮。他的父親尼爾·李文斯頓(NeilLivingstone)是一個茶葉商人,在布蘭第里開了一間茶葉店,並常到附近的格拉斯哥(Glasgow)販賣茶葉。格拉斯哥是蘇格蘭的第一大港,酒店很多。尼爾·李文斯頓在年輕時就相信耶穌基督的救恩,成了基督徒。酒店的老闆經常向尼爾·李文斯頓購買茶葉。想請他喝一杯酒,但他卻堅持不喝酒,贏得了“不沾酒茶壺”的外號。
格拉斯哥有個律師,名叫韓特(GavinHunter),他被當地人稱為“窮人的律師”。韓特是法律界的異類,他是個敬虔的基督徒,經常為窮人打官司,且不收費用。韓特聽到這個“不沾酒茶壺”的故事,就經常請尼爾·李文斯頓來家裡喝茶,不久,就把女兒愛格尼絲·韓特(AgnesHunter)嫁給這名年輕人。這對夫婦後來生了三個男孩與兩個女孩,有“世界上最偉大的探險家”之稱的李文斯頓,就是第二個男孩。
大探險家的基本操練
尼爾·李文斯頓的堅持,使得茶葉生意略受影響。布蘭第里是個小鎮,人口不足2000人,買茶的顧客不多。李文斯頓後來寫道:“我的家裡掛了一個牌子,上面刻著:‘寧願誠實而窮,不願虛謊而富。’父母的遭遇,就是我小時候最愛聽的故事,他們是我一生最好的榜樣。他們教導我四點,使我一生受用。第一是勤勞的美德。勤勞是除了必要的休息之外,不浪費時間在無意義的事情上。第二是節儉的生活。節儉是對物質需用的節制,以最少的需求去面對每天該盡的責任。第三是讀書的習慣,使我一生在不斷的學習中進步。第四是敬畏上帝。敬畏上帝是上帝塑造人性格的鋼骨。”這四點對於李文斯頓後來在非洲的生活,極為有用,以至過去幾千年來許多探險家無法達成的使命,李文斯頓達成了。探險成功的關鍵。不在探險隊的人多、設備精良、糧食充足、享有盛名,而在人的勤勞、節儉、愛讀書與對上帝的敬畏——這些看似與探險沒有直接相關的事上。
李文斯頓的父親是一個喜好大自然的人。在星期日聚會後,他常帶著五個孩子,在克萊德河畔撿化石,辨認樹木,採集昆蟲。這對李文斯頓的一生有不可磨滅的影響。一個善於觀察大自然的人,無論到哪裡去,在森林中,或在草原上,或在沙漠裡,都不會無聊,周遭的一切會成為有趣的觀察對象。
小孩釣大魚
李文斯頓從小就會用鐵線自制不同尺寸的魚鉤,用來釣不同大小的魚。有一次,他用一個大魚鉤釣到一條大鮭魚,抓這條魚時一不小心跌到水裡,他在水裡掙扎一陣,從水中起來時,手上仍然抓著魚,沒有因為一驚慌就亂了手腳。
但對一個小孩而言,這條魚實在太大了。李文斯頓把自己的長褲脫下來,將褲管的尾端綁起來,將鮭魚放在褲管里,只穿著短褲背著魚回家。回到家時,鮭魚還是活的。李文斯頓的母親將這條鮭魚做成一頓豐富的晚餐。李文斯頓的父母對於孩子能夠臨危不亂,印象很深刻。
一個偉大探險家的特質,從小就慢慢地顯露出來。
喜歡讀書的孩子
1820年,李文斯頓進入布蘭第里國小就讀。1823年。蘇格蘭受到貿易不景氣的影響,農產品價格大跌,許多人都找不到工作。買茶葉的人就更少了。同年,李文斯頓與父親、哥哥都進入鎮上的棉紗廠工作。兄弟兩人下班後再去念國小的夜校,直到晚上10點鐘才能回家,隔天早上6點鐘起床,又要準備去棉紗廠上班。
李文斯頓第一個星期的薪水是5先令。他給母親一半的薪水,另一半的薪水買陸第曼Ruddiman)所著的簡易詞典《拉丁文初階》(rudimentsofLatin)。這是一件非常特別的事,一個10歲的孩子,將他獲得的第一筆錢不是拿去吃喝,而是買一本詞典。一個孩子以後會不會做大事,從他小時候用錢的選擇,就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將書本放在紡紗機上的閱讀法
李文斯頓的工作是紡紗機的操作員。他把學校的課本打開。插在紡紗起重機的架子上,每當他經過這個起重機,就在課本旁邊讀幾段內容。就在紡紗機的轟隆聲中,他學習了學校的功課。他的同事看他勤勞地工作與讀書,就給他取了個“驢子”的外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