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海鷗》

《海鷗海鷗》

作為“2010國話之秋”唯一的一部改編自外國經典名作的小劇場話劇,曾在“消夏戲劇廣場”深受觀眾喜愛的《海鷗海鷗》,將於2010年11月17日到28日在北京木馬劇場連演十場。此次演出,集合了國話中青年實力派演員,特別是在前兩版中分別出演阿爾卡金娜的高寶寶和呂靜,此次將各演五場,用不同風格演繹契訶夫筆下這位夾在兒子與情人之間左右為難的名女人的情感掙扎。

基本信息

簡介

《海鷗海鷗》《海鷗海鷗》

根據契訶夫經典名作改編的話劇《海鷗·海鷗》,將作為“2010國話之秋”演出季唯一一部外國經典改編的小劇場話劇,於11月17日到28日登入木馬劇場。《海鷗·海鷗》曾作為“2010消夏戲劇廣場”開幕戲上演,憑藉對俄國經典的出色演繹,獲得了觀眾的喜愛。此次亮相木馬劇場,舞台調度將更有新意,同時集合了李曄、曲雙雙、趙寰宇、高寶寶等國話實力派中青年演員,陣容堪稱豪華。

《海鷗,海鷗》改編自契訶夫經典名作《海鷗》,講述了三對男女在愛情和道德,理想與現實之間掙扎的故事。2010年國話秉承打造“百姓劇院”的宗旨,舉辦了具有公益性質的“消夏戲劇廣場”,《海鷗·海鷗》作為俄國戲劇的代表作品成為了開幕戲劇。

“消夏”版《海鷗·海鷗》在原版本基礎上,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創作和舞台表現日趨成熟。舞台正中垂掛的白布,延續了極簡主義風格,台詞中融入了更多中國式幽默,使人物形象更立體,讓觀眾更易讀懂大師名作精髓。尤其是國話青年演員李曄出演了男主角特列普列夫,他的表演生動、細膩而富於激情,將一個飽受事業和愛情煎熬的戲劇青年刻畫的淋漓盡致,為角色賦予了鮮活的靈魂。有觀眾專程從南京趕來領略俄羅斯戲劇名作的魅力,散場時更是對新版讚不絕口,稱該戲瀰漫著濃郁的俄羅斯氣息,令他們回憶起年輕時的豪情壯志。

國話青年導演戲劇營中的重要劇目《海鷗,海鷗》將在國話小劇場與觀眾們見面。很多觀眾都覺得契訶夫的戲劇作品晦澀難懂,但《海鷗,海鷗》的主演趙寰宇卻告訴記者說,觀眾可以把《海鷗,海鷗》看成是揭秘當下娛樂圈的戲劇作品。

《海鷗,海鷗》是青年導演楊申的處女作。從俄羅斯彼得堡戲劇學院畢業的楊申,此次特意選擇了契訶夫的名作《海鷗,海鷗》向這位大師致敬。此外,導演楊申也對《海鷗,海鷗》作了巧妙的修改和處理,比如原劇作中的小說家特里果林變成了戲劇評論家,藉以批評當今很多惡劣的藝術評論風氣。

憑藉消夏戲劇廣場積累的良好口碑,《海鷗·海鷗》被納入到“2010國話之秋”演出季中,成為秋季演出季唯一一部改編自外國經典名作的小劇場話劇。此外,國話中青年精英班底李曄曲雙雙趙寰宇、高寶寶、呂靜、崔奕、崔凱等人聯袂出演,陣容堪稱完美。本次演出選在位於百子灣22藝術街區的木馬劇場進行,劇場頗具特色的舞台空間,也給了《海鷗·海鷗》全新的創作靈感。該戲製作人表示:“新版《海鷗·海鷗》將根據劇場舞台空間的特點靈活調整演員調度,讓‘海鷗’以嶄新的姿態飛翔在觀眾面前。”

《海鷗,海鷗》將於2010年11月17日到28日在木馬劇場同觀眾見面。相信在主創人員的不斷完善之下,全新亮相的《海鷗·海鷗》必將更加成熟,

劇情

 《海鷗海鷗》劇照:被吸引 《海鷗海鷗》劇照:被吸引

故事講述的是在索林的莊園裡,三對不滿意生活現狀、渴望改變人生和價值、最終卻難遂人願的男女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故事。他們每天都過著看似快樂的生活,不停的高談闊論,不停的欺騙自己,欺騙他人。特里波列夫非常不滿自己身邊的狀況,尤其是自己吝嗇,高傲的母親,為了證明自己,他創作了一個非常新穎的劇本。

特里波列夫的戀人妮娜一直的夢想就是成為演員,於是她不顧家庭的反對,出演特里波列夫寫的話劇的女主角。在演出中特里波列夫的母親(是本劇目中我最喜歡的演員高寶寶,從小就跟著俄國老師學習,俄式情懷很濃!),名演員阿爾卡基娜不停的給話劇施加壓力,最後只能選擇中止。特里波列夫與妮娜之間的感情也出現了裂痕。妮娜喜歡上了作家、評論家特里果林,她選擇成為特里果林的情人(真實版的現代社會的體現,赤裸裸的揭露了演藝界潛規則),一天特里波列夫突然打死了一隻海鷗,他將打死的海鷗扔在了妮娜的面前。

很多年以後,特里波列夫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評論家,被特里果林拋棄了的妮娜成為了一名演員,特里果林回到了特里波列夫母親的身邊。妮娜告老還鄉,一天她懷著內疚的心去看特里波列夫,兩人深深的談了談過去的事情,在交談中妮娜回憶起了特里波列夫射殺的那隻海鷗。特里波列夫感覺自己依舊沒有走出黑暗之中,在妮娜走後不久,他選擇自殺了······

影視特點

《海鷗海鷗》劇照:迷茫《海鷗海鷗》劇照:迷茫

1、海鷗海鷗》拒絕惡搞嚴肅創作向大師致敬
由中國國家話劇院製作並推出的小劇場話劇《海鷗海鷗》將於2010年11月17日到28日作為“2010國話之秋”參演劇目,亮相北京木馬劇場。該戲改編自俄國劇作家契訶夫經典名作《海鷗》,曾在“消夏戲劇廣場”演出中作為公益劇目演出,獲得了觀眾的喜愛和支持。該戲製作人高澎表示,國話看重戲劇普及,希望能通過年輕團隊對經典的演繹,將更多優秀的外國戲劇帶給中國觀眾。

對此,製作人高澎表示:“國家話劇院非常看重戲劇藝術的普及和推廣,契訶夫名作《海鷗》在戲劇界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我們排《海鷗海鷗》,就是希望通過演出,讓更多的觀眾欣賞到文化氣息濃厚的小劇場戲劇。目前的小劇場演出,也和電視、電影等行業一樣,面臨著娛樂性和商業性的衝擊。在這個時候,做《海鷗海鷗》,也是希望能給喜歡思考、追求戲劇品質的觀眾一個選擇。我們不會為了迎合市場,去刻意追求明星,去製造什麼惡搞或者娛樂的噱頭,只看合適不合適,能不能傳達出契訶夫的心聲。這次的演員陣容,集合了前兩版演出時深受觀眾和業內認可的幾位演員出演,就是為了實實在在地演繹出俄式戲劇的味道。”

2、不追求明星不製造惡搞《海鷗海鷗》緊扣理想主題
《海鷗海鷗》改編自俄國著名劇作家契訶夫的經典名作,原作是一部具有象徵性和詩意性的現實主義作品,是俄羅斯人民藝術劇院的奠基石。故事描述了19世紀的俄國,三對男女錯綜交織的感情故事。他們每個人都對生活感到不滿,無論是愛情還是事業。每個主人公都面臨著向生活妥協還是追求理想的選擇。前兩輪演出中,《海鷗海鷗》緊扣“理想”的主題,激發起觀眾對於“理想”愛情和事業的渴望。該戲在“消夏”期間,作為公益戲劇推出後,立即受到了觀眾,特別是年輕白領和學生階層的喜愛,也讓這部以“難排”聞名的經典劇作與觀眾之間產生了久違的親切感。
3、重讀契訶夫名劇保留經典內涵大膽結構
《海鷗,海鷗》改編自俄羅斯戲劇大師契訶夫的名劇《海鷗》,故事講述了三對不滿意生活現狀、渴望改變人生和價值、最終卻難隨人願的男女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故事。

劇本保留了原作中濃郁的俄式情懷,精彩的人物情感糾葛,卻對人物身份、部分台詞大膽改編。對此,主創人員宣稱:要力爭做一部讓觀眾看得懂的名著。

劇中,“寫實與寫意結構與展現名著”的手法,被導演楊申大量運用。不同於一般話劇中常見的惡搞經典台詞,《海鷗海鷗》中被改變為現實問題的台詞依舊嚴肅,絕不惡俗。

影視結構解讀

 《海鷗海鷗》劇照:挽救愛情 《海鷗海鷗》劇照:挽救愛情

《海鷗海鷗》重新解讀和解構契訶夫名劇------真實的揭露了演藝界的誘惑
話劇《海鷗海鷗》是俄國偉大的劇作“契訶夫”所寫的名劇之一,故事的大背景是沙俄統治時期下的俄國,區別於其他的劇作家,契訶夫在寫《海鷗海鷗》的時候並沒有把過多的墨水放在政治上,而是把重心放在了人性上。大量的動作和台詞展現出了不同人物的人物性格,並且在敘事機制上有著統一性,所有的故事和細節都是在為同一個敘事機制服務。《海鷗海鷗》與原著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進行了重新解讀和解構,包括刪掉四個人物,讓線索、人物變得更加清晰。劇本保留了原作中濃郁的俄式情懷,精彩的人物情感糾葛,卻對人物身份、部分台詞大膽改編。該劇“寫實與寫意結構與展現名著”的手法,被導演楊申大量運用。在《海鷗海鷗》中,楊申從始至終沒有放過一個痛批當下戲劇現狀的機會,不但將戲劇圈罵得狗血淋頭,更將戲劇現狀鞭撻得體無完膚,直斥當下的狀態為“灑狗血”、“偽藝術家”等,同時不乏對理想的謳歌。楊申說:“我們的批判雖然直指戲劇藝術,但其實把這個規定情景放在哪個工作崗位都能夠成立。外人對業內的理解總是神秘,但卻很難體會其中的辛酸。批判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謳歌一種執著追求理想的精神。

相比之下,另一位藝術家特里果林,卻是一位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的人。他寫的評論妙極了,深受讀者的歡迎。然而,特里果林在談到自己的創作時,卻異常苦惱。特里果林不願一直停留在有才氣戲劇評論的階段,而是渴望寫出偉大的舞台藝術作品,並且抨擊當今劇壇烏煙瘴氣的可笑現狀。特里果林作為導演的代言體,以一個藝術家的嚴峻無情的態度審判著自己,這反映了他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的藝術家。然而,特里果林清楚地感覺到失去創作火焰的危險正在威脅著他。對此,他懷有深切的痛苦與哀傷。他的寫作帶有機械性,他總在記錄著忽然來到的一個念頭,考慮著將來可能用於一個小劇場戲劇的情節。藝術已經成為慣常的模式,成為了一種習慣,而不是熱情。

作為特里果林藝術與愛情的雙重競爭者,特里波列夫是一位初登文壇的作家,追求新形式以為革新,他寫了一個稀奇古怪的劇本。但演出卻中途夭折了。只因為他媽媽的一句批評傷透了他的自尊心。這也暗指了當今某些初出茅廬的戲劇青年特立獨行的標榜先鋒實驗的悲哀。同樣遺憾的是,特里波列夫太傲慢了,在他的古怪的劇本里,他夢想著勝利,夢想著物質和精神會融化成完美和諧的一體。然而,他自己卻像哈姆雷特,都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缺乏重整乾坤的力量。他對特里果林的恨,也包含著些許“哈姆雷特情節”。他自以為堅強勇敢、自以為負有革新使命,卻沒有清晰的、偉大的思想。他是有才華的。但脆弱的他一與生活接觸,就連夢想也失去了。情場上的狹隘的嫉妒操縱著他,他自殺過,但沒能成功。同時這也耗幹了他藝術的才華。最後只能窮極無聊的成為了一個戲劇評論家。他被自己的才華葬送了,並且在他與妮娜重逢後,唯一的精神支柱——對妮娜命運的遐想——也轟然倒塌,最後平靜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特里波列夫就是第二幕里被射殺的海鷗。

妮娜也不止一次的將自己比作海鷗。但與特里波列夫不同的是,妮娜是振翼高飛的海鷗。雖然她曾經天真把藝術簡單的想像成是一條通向榮耀的光輝道路。但她剛一踏上人生之途,人生就立刻無情的在她的道路上堆滿了障礙,讓她陷入了完全得不到幫助的境地。但是,這為姑娘堅持住了。她用巨大的代價換得了真理:“在我們這種職業里,主要的不是光榮,也不是名聲,也不是我們夢想過的那些東西,而是要學會忍耐。”“我是海鷗,不,我說錯了,我是演員”,妮娜一遍遍重複著這句話,她審視著自己走過的路,她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富於幻想的小姑娘了,雖然鮮血染紅了她潔白的裙子,但是現在她的精神力量成長了起來,她戰勝了生活的黑暗與重壓,對自己的天職充滿信心,她是一個演員,一個真正的藝術的活的靈魂。妮娜就像振翼高飛的海鷗一樣永遠前進。妮娜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見證了藝術才能的歸屬。

同樣,戲裡的藝術較量,戲外仍然繼續激烈的上演。作為青年戲劇pk營中的一部戲,雖然其他三部我沒看過所以無法比較,但是起碼從內容與立意方面,《海鷗海鷗》絕不會差。更何況導演的某些處理上讓我很是驚喜,可以說整體感覺很舒服。

舞台很小、舞美設計十分簡約,卻極具詩意的韻味。湖藍色的“泛著微波的”半圓形舞台,白色的帷布,高出一層的階梯,雜亂無章的“冷漠”的書籍,給人一種寒冷卻唯美的通感,契訶夫的戲就應該是一副印象主義的繪畫。其中,白色的帷幕通過伸展、扭曲、遮蓋等變形,表現與再現相結合,非常巧妙的發揮著主觀能動性。打牌的那場戲形式化了,衝擊力很強,包括最後,特里波列夫的自殺,也沒有全劇本中槍聲之類的死亡渲染,而是羽毛般的鏇轉墜落,象徵生命的結束,將唯美簡約的風格堅持到底,將氣氛烘托到極致。唯一不足的就是那隻被打死的海鷗,比較粗糙。還有頭一次聽說的嗅覺設計的運用,非常新鮮。演出過程中從能聞到一股香味,時濃時淡,也營造出了一種藝術的通感。

契訶夫的作品一直被公認為最難排的劇本。《海鷗》在莫斯科第一次上演的時候就像特里波列夫的蹩腳劇本一樣慘敗收場。甚至契訶夫本人也生氣發誓再也不寫劇本了。直到遇上了丹欽科的慧眼識珠,以及斯坦尼的全新解構,才使得海鷗從新起飛,並且成為了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標誌。所以說,究竟是誰贏得了大幕落下時的徐徐掌聲呢?仍舊是個迷。在《海鷗海鷗》這部戲裡,對於契訶夫最擅長的停頓、靜場的把握,以及斯坦尼對細節的精益求精還做的不夠完美。人物的上下場略顯凌亂,這也是契訶夫作品最難掌握的一點。楊申導演的《海鷗海鷗》,可以說是具有楊申特色的戲劇作品,劇本的本土化改編是一大看點,但又不算徹底,稍顯生硬。當然,作為導演,楊申一直自詡“戲劇公敵”。在這部戲裡,可以說每個角色都是他自己,卻又不完全都是,但都飽含了他對戲劇真誠、忘我、同情、嚴格的情懷。戲劇的生命力在於作用於人的情感的魔法。這部戲之所以能夠打動人,也在於創作者的全新投入,就憑這一點此戲就絕對完勝,也見證了導演本人的藝術才能的歸屬。我想不論是戲劇人還是普通觀眾,都能夠從這部戲裡獲得精神養份。

導演“楊申”推崇極簡主義的舞台效果,為了表現人物內心的激情與困惑,海藍色牆圍布滿整個舞台背景,代表洶湧的浪花和自由的天空,舞台中央懸吊起白色的寬大布帶,以簡約清新的設計喻義劇中人情慾的糾纏,對生活的激情和對理想的執著,表現了靈與性在舞台中的撞擊。對戲劇充滿理想和憧憬的女主角妮娜和年輕而才華橫溢的特里波列夫在戲中有大量“高難度”動作通過白色布帶完成。扮演妮娜的中戲表導班大四學生曲雙雙,與國話青年優秀演員商子見最多對手戲,二人將有大段念白和表現感情糾纏的場景需要配合“高難度”動作完成,有高空懸掛、鏇轉和翻滾等大量肢體語言,唯美別致的形體設計讓觀眾將人物困苦掙扎,愛欲交織的內心情感一覽無遺。這也是我最為喜歡的一部分,也是人物情慾交織和內心困惑的表現形式。

幕後製作

《海鷗海鷗》劇照:無奈的愛情《海鷗海鷗》劇照:無奈的愛情

1、導演:俄羅斯情結難解,不懼經典難題
《海鷗,海鷗》改編自契訶夫經典名作,講述了三對男女在愛情和道德,理想與現實之間掙扎的故事。談到選擇契訶夫的《海鷗》進行改編的原因,導演楊申表示,“契訶夫是世界最頂尖的戲劇大師,同時也對中國戲劇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過重大且深遠的影響。我本人是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出身,又曾經在俄羅斯生活和學習多年,對俄羅斯的戲劇以及文化風土很了解。”

楊申表示,選擇《海鷗》其實也有私心在裡面,因為這個戲曾經成就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成就了莫斯科大劇院,但是在中國卻極少被人搬上過舞台,特別是沒有任何劇院裡的中國導演正式排演過該劇,更多的只是戲劇學院的教學。“我就喜歡排別人不敢排的經典戲,也只有國話能夠提供這種機會!我希望在此次消夏戲劇廣場中,將契訶夫偉大的戲劇精神傳達給觀眾和戲劇創作者。”楊申說,“在別人都去弄原創流行的時候,我寧願做弘揚經典的異類,相信觀眾並不是不需要經典戲劇。幸運的是,我的演員們都是我的知音!”

2、新版《海鷗》大換血增加喜劇元素
此次新版的《海鷗,海鷗》為了配合劇情的調整,更換了五名演員,僅有瑪莎一角仍由國話青年演員崔奕出演。新版的《海鷗,海鷗》平均年齡均在30歲以上,新演員李曄、王伯倫、呂靜、崔凱等人均是國話舞台的骨幹力量。幾位主演表示,加盟《海鷗,海鷗》,看中的就是劇中人物對理想不懈的追求,這種創作的感動,讓他們很容易聯想到自己,讓他們寧願放棄一切,也要重新回到舞台上去。

導演楊申表示,新版《海鷗,海鷗》因為幾位新演員的加入,在形式上、表演上都有很大調整。為了增添戲劇色彩,他們還特別在劇中融入了一些喜劇元素,這樣也使原本較為平和的情節線索更加緊湊而有張力,讓人物的舞台形象更加詼諧而具有諷刺意味。

3、藝術與現實的寫照痛斥戲劇現狀
與PK營的其他三位導演相比,《海鷗海鷗》的導演楊申無疑是最為“另類”的一位。中戲高材生,06年留學蘇聯於彼得堡戲劇學院戲劇系並獲得碩士學位,建立“申邃目光”戲劇部落格,所撰寫戲劇評論百篇以上,言語之鋒利每每引起爭議。

《海鷗海鷗》中自然不會放過“炮轟”的機會,全劇從始至終沒有放過一個痛批當下戲劇現狀的機會,不但將戲劇圈罵的狗血臨頭,更將戲劇現狀鞭撻得體無完膚,直斥當下的狀態為“灑狗血”、“偽藝術家”等,同時不乏對理想的謳歌。可以想像,《海鷗海鷗》落幕後又將引起新一輪的戲劇界爭議大戰。
楊申說:“我們的批判雖然直至戲劇藝術,但其實把這個規定情景放在哪個工作崗位都是能夠成立。外人對業內的理解總是神秘,但卻很難體會其中的辛酸。批判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謳歌一種執著的追求理想的精神。看了這個戲後,希望能夠喚起觀眾的理想與熱情,哪怕僅僅是回憶,依然能夠在悲喜中體味人生。”
4、實力派演員加盟激情床戲惹火
除了對契訶夫劇本的結構以及寫意化的處理,《海鷗,海鷗》更請來實力派演員高寶寶、趙環宇出演劇中阿爾卡金娜和特里果林,青年演員商子見、崔奕、孫曉鵬將飾演劇中的特列普列夫、瑪莎與美德維堅科。值得一提的是,《海鷗,海鷗》還大膽啟用了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大四的學生曲雙雙出演女一號,可謂一次艱巨的挑戰!從90年代便已經成名的高寶寶嗎,其舞颱風採絲毫不遜於她在影視劇里的表演,多年沉澱的表演功力,揮灑自如地將一個內心高傲、自私、迷戀於情慾卻又性格直接的著名女演員角色展示出來。
趙環宇作為組內舞臺經驗最豐富的演員,無論在《趙氏孤兒》《趙平同學》還是《紅玫瑰白玫瑰》的演出中都非常出彩。特別是在電視劇《雙面膠》中飾演“窩囊的王教授”,更是讓觀眾們喜愛。在《海鷗,海鷗》中,趙環宇將飾演當年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伕斯基曾表演過的特里果林——富有才華、瀟灑而又性格懦弱的戲劇評論家特里果林。
據悉,在該劇第三幕中,特里果林意欲和阿爾卡金娜分手的一場戲中,高寶寶和趙環宇將演繹了一場激情爆發的床戲,性慾四射卻不失藝術。導演楊申表示:“這一片段在國外任何版本的《海鷗》中都被重點表現,並且都不避諱性的話題。當然,我們要做得藝術,不能讓這種戲變得骯髒,這主要取決於我們巧妙的處理。”

5、、製作人:排別人不敢排的經典,這是國話的使命
談到本次重排《海鷗,海鷗》遇到的最大挑戰,楊申笑言,“這次的排練可以說得上是時間緊,任務重,從接到復排通知到演出只有短短十幾天的時間,演員都是重新選定的,彼此之間也沒有其他的合作,所以最開始還是比較惶恐的。但是,隨著排練進行,我發現劇院確實擁有一批非常出色的青年演員,他們的領悟能力和舞台感覺非常強,合作起來有很好的溝通,年輕人們在一起能激發出很多創作上的靈感,讓這部經典作品更易於被觀眾認可。”

《海鷗,海鷗》作為契訶夫的傳世名作,上次被搬上中國舞台已經距離近20年。很多的戲劇創作者將它當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國家話劇院卻將它成功改編,在去年的PK營,一經推出,便受到許多戲劇愛好者的喜愛和討論。對此,本劇的製作人高澎也表示,“排別人不敢排的戲,創作優秀的、經典的話劇作品,是我們國家話劇院的使命。對於我們來說,再難的經典,只要是我們的文化需要的,我們都會不遺餘力地去創作,並保證讓觀眾們易於接受和喜愛。”

幕後花絮

《海鷗海鷗》劇照:阿爾卡金娜安撫受挫的特列普列夫《海鷗海鷗》劇照:阿爾卡金娜安撫受挫的特列普列夫

做讓觀眾看得懂的名劇
劇本保留了原作的俄羅斯風情,人物情感糾葛,但對人物身份、部分台詞大膽解構,以求讓觀眾更好理解。對此,導演楊申表示:“選擇名著是因為裡面的主題具有永恆性,你會發現,劇中人物對事業愛情理想、現實的困惑,一百年前和現在都是一樣的。但我也對原著內容進行了提煉,希望做一部讓觀眾看得懂的名著,例如說原著的表現形式比較含蓄,但我們會有更多激烈的情節,讓觀眾更容易接受。”不過,對於有年輕戲評人在看完預演後質疑楊申為了遷就觀眾理解力而做出妥協,楊申則認為生存是第一步,有了第一步才有可能邁向更理想的下一步。
借情節痛斥戲劇圈“內幕”
值得一提的是,兼備劇評人和導演編劇雙重身份的楊申,借該劇將當下戲劇圈的“內幕”罵的酣暢淋漓,言辭犀利且詼諧幽默,引得全場笑聲不斷。他時而痛斥當下的戲劇現狀為“灑狗血”、“偽藝術家”,時而又展現戲劇人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而由趙寰宇飾演的著名劇評人特里果林向尼娜吐露心聲時,則是將戲劇圈的內幕揭露的一覽無遺,展現戲劇評論人的困苦和掙扎。
巧妙方式處理激情戲
除了對原著的大膽解構,該劇還請來實力派演員高寶寶、趙寰宇出演劇中阿爾卡金娜和特里果林,青年演員商子見、崔奕、孫曉鵬將飾演劇中的特列普列夫、瑪莎與美德維堅科,另外,導演還大膽啟用了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大四的學生曲雙雙出演女一號尼娜。

在第三幕中,特里果林意欲和阿爾卡金娜分手的一場戲中,高寶寶和趙寰宇演繹了很少在話劇中出現的“激情戲”,高寶寶一邊吟誦一段像“詠嘆調”的念白,一邊試圖征服對方,整個氛圍唯美而輕鬆,楊申表示:“中國話劇演出對性一直很迴避,但這幕戲在俄羅斯的演出是一定會都有的,而且這場戲非常有意思,絕對不髒,大家看了就知道。”

看點

重逢的尼娜與特列普列夫重逢的尼娜與特列普列夫重逢的尼娜與特列普列夫 重逢的尼娜與特列普列夫

1、自私高傲的阿爾卡金娜溫和親民的大師姐呂靜
扮演戲中阿爾卡金娜的呂靜,畢業於93級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是《海鷗,海鷗》劇組中“上戲群”的大師姐。戲中的阿爾卡金娜自私高傲,而生活中的呂靜溫和親民。

呂靜是在學校畢業大戲的舞台上,被當時的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現中國國家話劇院)挑中,成為班級里僅四名被挑中的同學之一。而也就是在畢業大戲的排演中,她與《海鷗》這個戲結下了緣分。當時班級畢業大戲分為兩組,其中有一組就是演《海鷗》,只是當時她被分到了另一組,然而對《海鷗》的劇本和人物形象卻也是非常熟悉了。高傲、自私、目中無人是呂靜對戲中阿爾卡金娜性格的詮釋,她認為阿爾卡金娜內心是有愛的,只是外表看起來誰也不愛。

此次參演《海鷗,海鷗》,呂靜認為自己對人物的把握和導演楊申的想法一致,也相信從俄羅斯留學歸來的導演能在吸收兩國文化的同時,將俄戲劇大師契科夫的名劇表現得更具風味兒。
2、王柏倫演繹具有喜感的悲劇現實生活中尋找靈感
2001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97級表演系的王柏倫,在《海鷗,海鷗》中扮演特列果林。他眼中的《海鷗》是具有“喜感的悲劇”,而特列果林也是具有喜劇風格的悲劇人物。在讀劇本和排練的期間,王柏倫將戲中的故事和人物與現實生活聯繫在一起,尋找創作的靈感。
王柏倫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個具有“喜感”的人,說話風趣,這一點和劇中的特列果林很像。劇中特列果林和呂靜扮演的阿爾卡金娜是情人,王柏倫在解釋特列果林為什麼會和阿爾卡金娜在一起,而放棄了自己喜歡的尼娜,借用了現實生活中的娛樂圈現象,形象生動。對於話劇的台詞也和生活中的自己結合在一起體會:“日以繼夜重複同一件事兒”、“尋找突破”、“向現實妥協”……王柏倫都有深刻地思索,也將感情融入了劇中。
王柏倫的這些理解也和導演楊申非常一致,對於導演在把握每個人物的形象和《海鷗,海鷗》的整體風格上,王柏倫看到了楊申自己的一套非常清晰的體系,排練反應快,合作也很愉快。
3、受氣包美德維堅科脾氣頂好的小師弟崔凱
崔凱2001年畢業於上戲表演系,是劇組中“上戲群”的小師弟。劇中扮演愛上瑪莎的“受氣包”美德維堅科。而在生活中,崔凱的脾氣也是非常的溫和。早在上戲學習的時候,崔凱就認識了大自己兩級的師哥王柏倫。只是在學校沒有過合作的機會,此次雖然共同參演《海鷗,海鷗》,但是對手戲不多。熟悉此劇的觀眾都知道《海鷗,海鷗》中的人物之間有很豐富的感情糾葛,而崔凱扮演的美德維堅科相對簡單。崔凱認為此劇中人物內心的表現最具有挑戰,因為人生還有許多沒有經歷,劇中表現的內心痛苦只能靠不斷體味。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崔凱在高考報志願的時候經歷過一次人生中重要的選擇。同是在內蒙古話劇團工作的父母希望他能報考首都醫科大學的生物科技專業,畢業後有個穩定的工作。然而最後,崔凱還是選擇了上戲攻讀喜愛的表演藝術。

崔凱也在排練的同時研究楊申之前版本的《海鷗,海鷗》,找到一些可以借鑑的東西。在和導演的交流中,也在不斷豐富美德維堅科的人物形象。

在國話的小劇場中,經常能聽見排練的台詞聲還有朗朗的笑聲。這幾位國話的青年演員、亦是上戲的校友們,在默契十足地排練同時,溝通對話劇、對人生的理解和對生命的認識。期待在8月18日開始的演出中,演繹比前一版本更加有活力的《海鷗,海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