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星球》

《活力星球》

《活力星球》是一部由戴維·阿滕伯勒導演,在1984年上映的電影,主要內容是:為你揭開大自然生命之奧妙。從喜瑪拉雅山高聳的山脈、極地中被冰雪覆蓋的荒地、撒哈拉沙漠到喀拉沙漠的沙地,這種自然環境與居住在那裡的生物一樣,都是令人感到驚訝的。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戴維·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英國廣播公司(BBC)電視節目主持及製片人、生物學家。1926年5月8日出生於英國首都倫敦,1947年畢業於劍橋大學自然科學專業,1952年進入BBC。50多年來他完成了很多大自然紀錄片和精彩書籍,如膾炙人口的電視系列片《地球上的生命》(1979年)、《活力星球》(1984年)、《生命之源》(1990年)及《藍色星球》(2001年)等。

 戴維·阿滕伯勒 戴維·阿滕伯勒

BBC與大衛•艾登堡祿榮譽貢獻。為你揭開大自然生命之奧妙。

概述

《活力星球》主要內容是:為你揭開大自然生命之奧妙。從喜瑪拉雅山高聳的山脈、極地中被冰雪覆蓋的荒地、撒哈拉沙漠到喀拉沙漠的沙地,這種自然環境與居住在那裡的生物一樣,都是令人感到驚訝的。自然科學類紀錄片,BBC 頻道1984 年出品,英語對白,中文/英文字幕。

《活力星球》《活力星球》

電影劇情

節目中,戴維艾登堡祿會帶我們探索針葉的樹林、熱帶森林以及布滿灰燼的火山側面,從而接觸各種不同種類而且複雜的生命體。在我們生活的地球當中,雪豹、皇企鵝、以及飛蛇等只是大自然內眾多不可思議的生物中,其中幾種生物而矣。牠們無論在驚濤駭浪中、山間的清溪、阿瑪遜河流域附近的一片泥濘、冰冷的風雪世界,甚至人類興建的城市中,也能處處顯現出一片生機。

分集介紹

乍現陸地

從喜馬拉雅到熱帶雨林,美麗的風景令人驚嘆。

《活力星球》《活力星球》

冰天雪地

地球上最冷最荒無人煙的地區。

北地森林

這裡的森林就像仙境。

熱帶雨林

它橫跨地球,像一條寬廣的、綠色的、環繞赤道的帶子,我們叫它雨林。

遼闊草原

哪裡有青草,哪裡就有生命。

酷熱沙漠

灼熱的白晝,冰冷的夜晚。沙漠無疑是地球上最嚴酷的地方。

無限天空

我們頭頂的大氣層,你留意過嗎?

湖泊河流河

流從源頭一路咆哮入海,地球上的水往復循環。

河岸海岸

在海與大陸相連線的地方,記錄著生命最奇異的景象。

偏遠島嶼

帶你到偏僻遙遠的地方,遠離這個世界。

奇幻海洋

地球上2/3的面積被海水復蓋,同時也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

《活力星球》《活力星球》

文明世界

生活地球上的居民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一個物種要么去適應要么被淘汰。

電影啟示

《活力星球》的報告警告稱,由於人類過度開發自然資源,能源消耗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能源再生的速度,致使人類面臨的自然資源危機比當前的金融危機更加嚴重。

節目中的下半部份,戴維更會帶領我們去觀賞夜間出沒的鸚鵡、會滑行的松鼠、以及大海中的獨角獸。同時我們亦會見到一些需時幾百萬年才進化而成的地方怎樣受到人類的污染及破壞,告訴我們為何要急切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相關資訊

世界野生動植物基金會經過計算發現,人類每年消耗掉的自然資源比地球本身再生的資源多30%,由此導致土壤退化、空氣和水源污染、魚類以及其他物種大量滅絕。他們還推測,每年人類積累的生態債務高達4萬億到4.5萬億美元,估計生態危機造成的損失是全球金融危機損失的2倍。

世界野生動植物基金會發言人詹姆斯·萊珀說:“最近的全球經濟危機只是一個警告,提醒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可能造成的結果。但是與即將崩潰的生態危機比較起來,全球金融危機就是‘小巫見大巫’。”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它可以支撐全球物種多樣性,包括人類,但地球的包容性也是有限的。當人類的要求超出它的承載能力時,我們就破壞了地球活力系統的健康。最後,這肯定會威脅人類本身的生存。”

2030年人類將被迫移民其他星球

報告還包括了世界自然系統的健康標準——“生態足跡”。 “生態足跡”,也稱“生態占用”,它顯示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指定的人口單位內(一個人、一個城市)需要多少具備生物生產力的土地和水域來生產所需資源和吸納所衍生的廢物。我們可以將“生態足跡”形象地理解成一隻“巨足”,它承載著人類和人類所創造的城市、工廠、鐵路、農田……,這隻腳在地球上留下的腳印越大,人類對生態的破壞就越嚴重。

目前,世界上個人“生態足跡”最大的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美國、科威特、丹麥等,占地約為8公頃到20公頃;剛果(金)、海地、阿富汗和馬拉威等國家約為半公頃。全球平均“生態足跡”為2.7公頃,而地球可以承受的人均“生態足跡”是2.1公頃;人類對地球生態系統的占用超過了地球生物圈可更新能力的至少30%以上。換句話說,人類現在使用的資源,相當於1.3個地球所能提供的。

報告中還包含了每個國家“水足跡”的詳細信息,稱50個國家正承受著中度或者嚴重的水壓力。報告顯示,目前世界上有27個國家一半以上的用水依賴進口,用以保證小麥、棉花等農作物的生產,這些國家包括美國、瑞士、澳大利亞、挪威和荷蘭。

根據2005年的統計數據,全球生物多樣性已經從1970年時的下降了近三分之一。其中,熱帶物種種類減少了一半。儘管溫帶生物差異性依然穩定,但已經下降到歷史最低點。另外,陸地、淡水、海洋、雨林以及草原等地區的物種差異性都有明顯下降。只有北極地區以及北美洲地區,沒有顯著變化。

這份報告稱,再過30年,世界人口幾乎會翻兩倍。如果人類繼續以這樣的速度發展,到2030年,人類將需要開拓另外兩個星球才能維持需求。

呼籲全球投入巨資預防生態危機

科研人員在報告中呼籲全世界的政治家們,採取類似於拯救全球經濟的巨額救援計畫來預防生態危機。世界野生動植物基金會主席伊米卡·安耀庫稱:“他們現在需要轉移注意力,關注更值得關心的事情,也就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生存狀況。”前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大衛·金爵士說:“我們都要承認,目前人類存在理解方面的誤差 ,地球上多種資源正在迅速消亡,其狀況比白堊紀時發生的第5次生物大滅絕更可怕、更嚴重。”

BBC經典紀錄片一覽

對於紀錄片愛好者來說,追BBC(英國廣播公司)題材廣泛、製作精良的紀錄片是人生一大樂事。看BBC的紀錄片,既可以追溯上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也可以欣賞從宇宙到地信深處的奇妙境界,而其其超級精彩的畫面即使定格,也是一幅攝影佳作。

《恆河》
《活力星球》
《地平線:超大質量黑洞》
《百慕達三角洲之謎》
《野性加勒比》
《星際漫遊》
《探潛鯊魚火山 》
《太空漫遊》
《神秘的瑪雅》
《冷血生命》
《俄羅斯音樂祭》
《地球的力量》
《透視動物》
《古代啟示錄》
《藝術精品全記錄》
《地球》
《空中特勤組》
《製造新人類》
《消失的古文明》
《喜馬拉雅壯麗之旅》
《與野人同行》
《藝術的力量》
《極地之旅》
《超自然力量》
《八十天環遊地球》
《揭秘裕仁天皇》
《人類親緣》
《人類本能》
《鬼盜船真面目》
《行星地球探索記》
《藍色星球》

《世界自然奇觀》
《神跡透視》
《埃及》
《白色星球》
《野性南美洲》
《彗星的故事》
《二戰大突擊》
《動物超感官》
《成吉思汗》
《微觀世界》
《漂移的災難冰山》
《尋找特洛依戰爭》
《北極傳說》
《地平線》
《與恐龍同行》
《納粹警示錄》
《地球脈動》
《兩性奧秘》
《霍金的宇宙》
《海洋奧德賽》
《動物戰場》
《野生動物奇觀》
《海明威冒險之旅》
《錦繡中華》
《長城》
《探索不列顛的高地》
《世界八十寶藏》
《超級風暴》
《維生素真相》
《觀星指南》
《愛因斯坦的最大失誤》
《時光機器》
《復活節島上失落的眾神》
《地圖上的空白》
《大地之歌》
《野性印尼》
《亞馬遜深淵》
《尼羅河》
《園丁鳥的魅力藝術》
《以色列的誕生》
《曠世傑作的秘密》
《文明的軌跡》
《環太平洋之旅》
《瑪雅地底之謎》
《人腦漫遊》
《死屍的價值》
《地球:氣候戰爭》
《上帝之子》
《仰望夜空:大爆炸》
《人體世界》
《自然世界:鱷魚謠》
《1929年大崩盤》
《抹香鯨:深淵歸來》
《動物犯罪現場》
《驚世一刻》
《金字塔》
《宇宙行星探索記》
《宇宙無限》
《龐貝古城:最後的一天》
《羅馬鬥獸場》
《自然世界:馭風而歸》
《自然世界:聰明的猴子》
《生命之源》
《爆破達人:前進賭場》
《印度的故事》
《自然生態精選》
《消逝的生物》
《神話與英雄大觀》
《群體大自然》
《戰慄東方》
《雌雄爭霸戰》
《挪亞方舟》
《諾曼第大登入》
《廣島核爆》
《敦刻爾克大撤退》
《地球水之旅 》
《從諾曼第到柏林》
《大西洋之戰》
《戰爭之路》
《地球形成的故事》
《邱吉爾的保鏢》
《BBC 海底世界揭秘》
《光的故事》
《宇宙間的各種洞》
《野性非洲》
《未來景象》
《血戰奧馬哈海灘》
《最初的伊甸園》
《昆蟲帝國》
《深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