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是河北醫科大學主辦的以反映河北醫科大學教學、科研和臨床為主要內容的醫藥學類綜合性學術刊物。創刊於1960年。主要報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預防醫學、中醫(藥)學及中西醫結合基礎與臨床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和經驗總結。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中文刊名: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英文刊名:JournalofHebeiMedicalUniversity
主辦單位:河北醫科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
主 編:段惠軍
出版地:河北省石家莊市
語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國際刊號:ISSN1007-3205
國內刊號:CN13-1209/R
郵發代號:18-31
定 價:10
曾用刊名:河北醫學院學報
創刊年:1960

期刊簡介

該刊是以反映河北醫科大學教學、科研和臨床為主要內容的醫藥學類綜合性學術刊物。報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預防醫學、中醫(藥)學及中西醫結合基礎與臨床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經驗總結。適宜縣級以上各級各類醫務工作者、高等醫藥學院校師生及科研工作者閱讀和參考。《河北醫科大學學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創辦的醫學學術刊物。1960年創刊。2010年為月刊,128頁/期,每月15-18日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國內郵發代號18-31,國外代號BM5919。國內定價人民幣10.00元/期,全年120.00元。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的國際刊號為ISSN1007-3205,國內刊號為CN13-1209/R。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歷史沿革是1995年由原河北醫學院、河北中醫學院、石家莊高等醫學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河北醫科大學。1996年原《河北醫學院學報》(季刊)更名為《河北醫科大學學報》《河北醫科大學學報》目前報導範圍: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預防醫學、中醫(藥)學、中西醫結合醫學以及護理學等。適宜縣級以上各級各類醫務工作者、高等醫藥學院校師生及科研工作者閱讀和參考《河北醫科大學學報》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同時是北京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生物文獻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台灣中文電子期刊服務資料庫收錄期刊和美國化學文摘收錄期刊。

獲得榮譽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CA化學文摘(美)(2009)
期刊榮譽:
Caj-cd規範獲獎期刊

主要欄目

論著

研究快報
臨床研究
技術方法
綜述
講座

獲獎情況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1996年獲河北省優秀期刊獎
1999年獲河北省高校優秀學報獎
2004年獲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

第六屆編輯委員會名單

主編段惠軍
副主編(按姓氏筆畫為序)
杜惠蘭張建國張海林崔煒韓梅
常務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王士傑王永利叢斌閆寶勇劉殿武李文斌李佃貴
李春岩杜惠蘭張英澤張建國張祥宏張海林段惠軍
崔煒崔慧先溫進坤董尚朴董福生韓梅蔡文清
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洪駿馬景學王士傑王小玲王永利王永祥王寶山
王潔王潤田王維平王銘維王燕王岳恆牛玉傑
仇樹林史中立史清文石運明石葛明左連富馮珏
申勇四榮聯叢斌劉小立劉懷軍劉俊峰劉殿武
劉巍閆寶勇許彥枝江蓮齊曉勇吳小華李文斌
李玉坤李紅玲李佃貴李英李勇李春岩李索林
李濤楊冬茹宋秀君杜惠蘭張蘭桐張英懷張英澤
張建國張牧霞張祥宏張海林張祥建張雷張翼
張會豐單保恩范振增段惠軍南月敏趙文清趙彩彥
柳順鎖祝淑釵姜慧卿賈平高順強袁雅冬康山
黃向華崔煒崔建嶺崔慧先曹德英傅向華傅淑霞
溫進坤董尚朴董振明董福生程建新焦保華彭彥輝
韓梅路虹甄真蔡文清蔡建輝潘進社潘崚
黎瑋
特邀審稿專家(按姓氏筆畫為序)
丁春華衛玉彩馬俊義王漢林王保芝平育敏劉蘇
劉坤申劉金星劉福英肖文良杜玉民楊牧祥楊俊英
李春香李清君張民英張永健張國華張標趙發
趙玲趙滿琳胡靜賈春生曹月敏董作仁魏林

期刊匯總

2010年:01|02|03|04|05|06|07|08|09|10|11
2009年:01|02|03|04|05|06|07|08|09|10|11|12
2008年:01|02|03|04|05|06
2007年:01|02|03|04|05|06
2006年:01|02|03|04|05|06
2005年:01|02|03|04|05|06
2004年:01|02|03|04|05|06|z1
2003年:01|02|03|04|05|06
2002年:01|02|03|04|05|06
2001年:01|02|03|04|05|06
2000年:01|02|03|04|05|06
1999年:01|02|03|04|05

投稿須知

1本刊為公開發行的醫學綜合性學術刊物,刊登公共衛生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中醫學和藥學的論著、研究快報、臨床研究、新技術新方法、綜述等。
2文稿的著作權,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另有規定者外,屬於作者。文責由作者自負。本刊有權對來稿進行修改、刪節。署名作者以不超過6人為宜,順序由作者自定。作者投稿時應寫明郵政編碼、通訊地址、單位名稱(包括科室)、電話和電子信箱地址,以便聯繫。
3來稿要求和注意事項
3.1文稿應具有科學性、真實性、創新性,務求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字準確、文字精練、圖表清晰、書寫工整,引用資料請給出文獻,內容應注意保守國家機密。論著一般勿超過5000字,研究快報勿超過1500字,臨床研究勿超過3500字,技術方法勿超過2000字,綜述勿超過6000字,病例報告勿超過1000字。
3.2文稿請用計算機列印,投稿時可通過電子信箱發來([email protected]),也可寄送紙型稿件。修稿後請按照修稿意見和要求交寄修改後文稿的紙型稿件,包括修稿意見單和原稿,同時需將修改後文稿的電子文檔發來([email protected])。簡化字以國務院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簡化字總表》為準,標點符號以1989年3月10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署公布的《標點符號用法》為準,數字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等單位公布的《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書寫,計量單位執行1984年2月27日《國務院關於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3.3每篇文章均需列出3~8個關鍵字和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四版)所載的規範的中圖分類號,寫在正文之前。論著文章應附350字以內的中、英文摘要和3~8箇中英文關鍵字,列於正文之前。中、英文摘要均採用結構式摘要。英文摘要的文題、作者姓名和工作單位、關鍵字應與中文一致。關鍵字要選用《醫學索引》(IndexMedicus)或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中文醫學主題詞表》上符合該文稿主題內容的詞組。特殊情況下,查不到主題詞組時,可用少量“自由詞”組配。
3.4論文的章、條、款、項的編號採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左頂格書寫。文內標題層次不宜過多,一般3~4級;每級必須要有標題,標題力求簡短,一般不超過15個字,儘量不用標點符號。
3.5文內圖表要少而精,均套用序號和圖題或表題(單圖或表,均標圖1或表1)。線條圖用繪圖紙墨繪或用電子計算機繪製,應線條清晰、粗細均勻、比例恰當。照片用光面相紙印出,應層次分明、反差適度,並在背面寫明圖號和上下方向以及裁剪範圍或用電子計算機繪製(要求jpg或jpeg格式)。圖和照片不得摺疊和出現劃痕。表格採用三線表,表內數字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同一項目保留小數的位數應一致,上下行位數應對齊,表內數據必須與正文相符。凡是有英文摘要的論著文稿中的圖、表的圖表題目用中英文對照,表格內的各項標目用英文書寫,各項標目英文詞過繁時,可採用縮寫,表底加縮寫的注釋;圖注亦用中英文對照。
3.6參考文獻應以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3年內公開發表(出版)的書刊為限,論著一般限10條,綜述不超過20條,勿引用內部資料以及摘要和二次文獻。綜述文稿不能引用他人的綜述文獻。綜述文稿需要有占全部引用文獻2/3的包括當年在內的近3年的國內外文獻。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採用順序編碼制:在文內按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後順序連續編碼,在引用詞和段落的右上角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弧標記;參考文獻附於文末,其排列順序應與文內引用次序一致,順序號亦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弧標記;參考文獻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後加“等”或“etal”、“他”。著錄項目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7714-2005)為準。
3.7醫學名詞術語應以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醫學名詞》為準,亦可參照《英漢醫學辭彙》和《中國醫學百科全書》。已被公認的縮略詞不加說明可直接引用,如ACTH、DNA、HBsAg、LD50、冠心病、房顫、傷寒論等。不常用的、新興學科的縮略詞,文稿中無論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和正文第一次出現時均需附中、英文原詞。
4來稿請附單位推薦介紹信,作者自留底稿或備份。嚴禁一稿兩投,一旦發現一稿兩投(一稿多投),本刊將按照現行規定嚴肅處理。來稿採用與否,均由本刊編輯委員會審定,擬刊用稿件3個月內通知作者,不刊用稿件不退稿。3個月內未收到修稿意見者,請與本刊聯繫。請作者修改的稿件,3個月內不修回者按退稿處理。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文稿可優先發表。
5為了實現科技信息的全球共享,推進科技期刊的全球網路化交流進程,本刊已加入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成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同時被美國化學文摘等收錄。凡被本刊錄用的稿件,即同時將該論文的複製權、發行權、信息網路傳播權、翻譯權、彙編權等權利在全世界範圍內轉讓給本刊,本刊將同時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網路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務。凡有不同意者,請投稿時說明,本刊將另行處理或請另投它刊。稿件一經刊用,本刊將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權使用報酬(即包括印刷版、光碟版和網路版等各種使用方式的報酬)。查閱本刊發表文章請登錄萬方醫學網,http://med.wanfangdata.com.cn。
6論著、綜述等贈當期本刊2冊,病例報告贈1冊;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文稿根據作者要求最多可贈6冊。歡迎廣大作者投稿。
7本刊通訊地址:050017河北省石家莊市中山東路361號《河北醫科大學學報》編輯部

同類期刊

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蚌埠醫學院學報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