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傳》[電影]

《毛澤東傳》[電影]
《毛澤東傳》[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電影一指《毛澤東傳》,另有電影,也稱映畫。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藝術。是一門可以容納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藝術,但它又具有獨自的藝術特徵。

基本資料

2011年3月15日下午,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召開首屆電影資源推介會,會上公開了部分2011年已經或者即將開拍的電影項目,其中包括韓三平黃建新共同執導的《毛澤東傳》,影片預計下半年開拍。

其他釋義

定義

電影的歷程
電影的歷程

電影原為一種戰爭旗幟的名稱,見《六韜·虎韜·軍用》:“大黃參連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強弩矛戟為翼,飛鳧、電影自副;飛鳧赤莖白羽,以銅為首;電影青莖赤羽,以鐵為首,”由此可知電影乃黑色的箭桿,紅色的箭羽,箭鏃是用鐵打造的。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以及還音),在銀幕上造成活動影像(以及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技術(信息來於《電影藝術詞典》)。

電影藝術:以電影技術為手段,以畫面和聲音為媒介,在銀幕上運動的時間和空間裡創造形象,再現和反映生活的一門藝術(信息來於《電影藝術詞典》)。

簡介

夢幻的電影效果
夢幻的電影效果
電影:diànyǐng
英文:1.movie2.film
法文:1.Film
一種綜合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複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世界裡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電影,也有很多種電影的分類方法。
用強燈光把拍攝的形象連續放映在銀幕上,看起來像實在活動的形象。
從有聲電影到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科技的時代,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
國外電影廣告在美國和英國的電影廣告中,有這樣八種標記:美國X——禁止未成年者觀看的影片;G——所有觀眾可看片;R——十七歲以下禁止觀看;PG——一般觀眾可看;英國U——內容正派片;A——一般觀眾可看片;X——18歲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兒童禁看的兇殺片。
電影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裡,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電影能準確地“還原”現實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

電影前身

金剛
《金剛》
眾所周知,現代的電影是19世紀末首先在國外創製的。但是,我國勞動人民在很古以前就有了類似電影的發明。在我國古代流傳很久的皮影,可以說就是現代電影的先導。皮影戲和走馬燈傳入歐洲後,歐洲人經過多年的實踐、研究,最後發展成為電影。事實說明,電影雖然不是誕生在中國,但我國勞動人民對電影原理的認識和實踐,已有很長的歷史,對後來電影的發明,是有貢獻的。這充分顯示了當時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電影誕生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電影放映機(15張)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誌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卡通片。
金剛狼
《金剛狼》
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早在1826年,法國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時間8小時。而在初期的銀板照相出現以後,一張照片縮短至30分鐘左右,由於感光材料的不斷更新使用,攝影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1840年拍攝一張照片僅需20分鐘,1851年,濕性珂珞酊底版製成後,攝影速度就縮短到了1秒,這時候“運動照片”的拍攝已經在克勞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實驗拍攝中獲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國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機拍攝飛騰的奔馬的分解動作組照,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無數次拍攝實驗終於成功,接著他又在幻燈上放映成功。即在銀幕上看到了駿馬的奔跑,受此啟發,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改進了連續攝影方法,試製成功了“攝影槍”,並在另一位發明家強森製造的“轉動攝影器”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1888年9月,他把利用軟碟膠片拍下的活動照片獻給了法國科學院。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製了“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卡通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後,又經過5年的實驗後,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製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後被稱之為“西洋鏡”。
《刀見笑》
《刀見笑》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裡,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製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的拍攝和放映活動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電影之父”。
你若問美國電影界的人,他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愛迪生髮明的。”但你如果去問法國人,他們則會說:“是盧米埃!”那么誰才是電影真正的發明者呢?答案:兩個人都是!根據記載:在1888年,愛迪生開始研究活動照片,而當伊斯曼發明了連續底片後,愛迪生立刻將連續底片買回來,請威廉甘乃迪和羅利狄克生著手進行研究。到了第二年的十月,迪克生提出研究的結果,他將之拍攝成會活動的馬,這就是電影史上最早攝影的成功。成功之後的迪克生,繼續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〇年,他用能活動的圖片申請到專利,這些活動圖片每秒鐘能拍四十張,這就是現代影片的鼻祖。一八九一年,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申請影像映出管和攝影裝置的專利權,這是「西洋鏡」電影的鼻祖。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髮明「西洋鏡」電影的想法是,由於西洋鏡一次只能由一個人去”窺看”,藉著人們的好奇心,如此便可以增加利益,於是這種電影在一時間非常流行。不久,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又創造了世界最早的攝影棚,大有助於電影的發展。起初,在歐洲,也有人在對這些活動照片作研究。一八九五年,倫敦有兩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羅的人,把初步的攝影棚改良後,在大庭廣眾之前舉行表演。同時間,在法國有兩位名叫路易盧米埃和奧古斯特盧米埃的兄弟,他們將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因而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觀眾。放映電影就此展開序幕。盧米埃兄弟接著巴黎工業獎勵學會上試映了一部名叫《盧米埃工廠了大門》影片,同年十二月,在巴黎布辛奴街「大咖啡館」的地下大廳,正式公開上映十二部影片,並出售門票。同年九月,在美國亞特蘭大所舉行的世界博覽會,放映這種射映式影片時,也出售門票。如此可知,早在電影產生的同時,就已和營利結下了不解之緣。先驅(盧米埃)法國化學家,與其北路易共同發明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為電影實驗的先驅。

電影發展

1893年,T.A.愛迪生髮明電影視鏡並創建“囚車”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的開端。1896年,維太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民眾性放映。
《神奇俠侶》
《神奇俠侶》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發展和中下層居民迅速增多,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它起先在歌舞遊樂場內,隨後進入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
1905年在匹茲堡出現的鎳幣影院(入場券為5美分鎳幣)很快遍及美國所有城鎮,到1910年每周的電影觀眾多達3600萬人次。當時影片都是單本一部的,產量每月400部,主要製片基地在紐約,如愛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維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E.S.鮑特的《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火車大劫案》,使電影從一種新奇的玩藝兒發展為一門藝術。影片中使用了剪輯技巧,鮑特成為用交叉剪輯手法造成戲劇效果的第一位導演。
收益高,競爭激烈。1897年,愛迪生即為爭奪專利進行訴訟,到1908年,成立了由愛迪生控制的電影專利公司,公司擁有16項專利權。到1910年,電影專利公司壟斷了美國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獨立製片商為擺脫專利公司的壟斷,相繼到遠離紐約和芝加哥的洛杉機郊外小鎮好萊塢去拍片,那裡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又臨近墨西哥邊境,一旦專利公司提出訴訟便可逃離。D.W.格里菲斯1907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導演了第一部影片《陶麗歷險記》。至1912年已為該公司攝製了近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漸移向好萊塢,並發現和培養了許多後來的名演員,如M.塞納特、M.壁克馥和吉許姐妹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