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八百壯士》

《歌八百壯士》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中國軍隊頑強抵抗、浴血奮戰近三個月,用獻血重塑了中國軍人的形象,用生命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月亡華的狂言。八·一三淞滬之戰打出了中華民族堅韌無比的民族性,打出了扭轉乾坤、浴火重生的希望。

基本信息

創作背景

《歌八百壯士》《歌八百壯士》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中國軍隊頑強抵抗、浴血奮戰近三個月,用獻血重塑了中國軍人的形象,用生命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月亡華的狂言。八·一三淞滬之戰打出了中華民族堅韌無比的民族性,打出了扭轉乾坤、浴火重生的希望。10月26日,國民黨政府軍第五二四團謝晉元副團長率一個加強營,孤軍堅守四行倉庫,掩護大部隊撤離上海。這是一場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惡戰!八百將士冒死抵抗,誓與陣地共存亡。這首反覆高唱“中國不會亡”的混聲合唱,唱出了抗戰英雄們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也表達了四萬萬同胞一致抗戰的決心。

歌曲正文

歌八百壯士

作詞:桂濤聲/作曲:夏之秋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飄蕩。

八百壯士一條心,十萬強敵不敢當。我們的行動偉烈,我們的氣節豪壯。同胞們,起來!

同胞們,起來!快快上戰場,拿八百壯士做榜樣。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不會亡!

創作緣由

《歌八百壯士》《歌八百壯士》
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日軍屢受重挫,不斷增調援兵。10月26日,日軍攻占了大場、江灣、閘北、廟行地區,企圖切斷閘北、江灣中國軍隊的後路,形勢十分危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將主力撤至蘇州河以南陣地。謝晉元受命率第五二四團第一營官兵411人向南推移,留守閘北,掩護大部隊撤退。謝晉元帶領部隊穿過敵人猛烈的炮火,於27日凌晨2時進駐蘇州河北的四行倉庫,由於四行倉庫的西面和北面已被日軍占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占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個“孤島”,進入四行倉庫,也就成了孤軍。
《歌八百壯士》四行倉庫
從部隊進入倉庫時起,謝晉元就開始進行周密的部署,士兵將底層門窗全部用倉庫內部裝大豆、小麥的麻包堵死,二樓以上視窗堵塞一半,以便於射擊,每個視窗派兩名戰士,晝夜執勤,隨時打擊日軍的進攻,二樓架設機槍警戒,並保持與對面橋頭堡的英軍通話。謝晉元還組織了敢死隊,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與日軍決一死戰。他激勵全體官兵說:“倉庫就是我們的最後陣地,也可能是我們的墳墓,只要我們還有一個人,就要同敵人拼到底!”27日中午,上千的日軍進犯,他沉著應戰,激戰一天,斃敵80餘名。

隨後兩日,日軍動用飛機坦克,連續向四行倉庫發動猛烈進攻。謝晉元率部憑藉堅固工事,頑強抵抗,屢創日軍。經過三晝夜浴血奮戰,將士們已疲憊之極,但士氣仍然十分高昂。謝晉元在陣地上賦詩一首激勵將士:“勇敢殺敵八百兵,抗敵豪情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倭奴氣不平。”30日,日軍調集精銳,組織了新的攻勢,向倉庫發起總攻。這時謝晉元已經幾天沒有合眼,面頰凹陷,滿眼紅絲。他仍然站在第一線指揮戰鬥,再次遏制了日軍的攻勢。四行倉庫在戰火中巍然屹立。

《歌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奮戰的謝晉元團800壯士
謝晉元率軍死守危樓,誓不投降的訊息,迅速傳遍上海,為國內外矚目,讚譽他們為“八百壯士”。每天從早到晚,數以萬計的民眾,不顧北岸日軍的流彈四射,紛紛聚集在蘇州河南岸,表示對“八百壯士”的尊敬和關心。10月28日黎明,女童子軍楊慧敏把一面國旗裹在身上,冒著生命危險,衝過火線,獻給八百壯士,表示全市人民的崇高敬意。“八百壯士”將國旗在倉庫大樓樓頂高高升起,隔河觀望的民眾無不拍手歡呼。不久,以《歌八百壯士》為題的歌曲也創作出來:“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同胞們起來,快快上戰場,拿八百壯士做榜樣!”

在上海各界民眾和愛國人士的支援下,謝晉元以卓越的膽識和機敏的指揮,率領八百壯士,堅守區區彈丸之地,阻止日軍數萬人的前進,為時達四日之久,用生命和鮮血奏響了一曲反抗外地侵略的壯麗凱歌。

相關詞條

參考連結

1.http://www.cnr.cn/military/tebie/sy/fgcz/200707/t20070713_504514168.html

2.http://news.sohu.com/20050628/n226112675.s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