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夏日》

《次韻夏日》

《次韻夏日》是宋代詩人陳師道被罷官職後,閒居徐州時為勉勵自己所作,提出不因生活貧困而改變操守,不貪圖安逸而刻苦學習,才能不辜負大好光陰。首句先寫環境的幽雅,次句切“夏日”,寫閒靜的生活與心境使炎夏變得清涼。三、四句描述自己學問之勤且深,同時委婉地透露仕宦不得意,只好長久過著隱居生活的無奈。五、六句寫詩人游於詩藝和學術之樂。篇末二句詩意轉宕,謂鬚眉雖白,猶“解醉佳人錦瑟旁”。全詩於恬靜端莊中忽歸之於艷麗,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亦見出詩人並非只是一位迂腐老儒的精神面貌。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次韻夏日次韻夏日
次韻夏日陳師道
江上雙峰一草堂①,門閒心靜自清涼。
詩書發冢功名薄②,麋鹿同群歲月長③。
句里江山隨指顧④,舌端幽眇致張皇⑤。
莫欺九尺鬚眉白⑥,解醉佳人錦瑟傍⑦。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次韻夏日次韻夏日
①草堂:舊時文人避世隱居,多名其所居為草堂,此泛指簡陋的居所。
②詩書發冢(zhǒng):謂以詩書作為家業。發冢:發展家業。
③糜(mí)鹿同群:謂過著隱居山林的生活。
④指顧:手指目視。《漢書·律曆志》:“指顧取象,然後陰陽萬物靡不條鬯該成。”
⑤幽渺致張皇:韓愈《進學解》:“抵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渺。”幽渺:指深奧隱微的道理。張皇:張大,引申為闡發。
⑥莫欺:不要辜負。九尺:指九尺高的身軀。古尺小於今尺。九尺鬚眉:指男子。杜甫《洗兵馬》詩:“張公一生湖海客,身長九尺鬚眉蒼。”
⑦解:懂得。錦瑟:繪紋如錦的瑟。瑟:古樂器。

白話譯文

江上兩座青青的山峰,那兒有我幽居的簡陋草房,門前沒有車馬心境平和寧靜,在這炎夏里也自然覺得異常清涼。以詩書作為家業未能得到功名,和麋鹿同住山林歲月已很漫長。
在詩句里我任情地指點江山,深奧幽微的道理我闡發得十分精良,不要欺我已是鬚眉皓白的男兒,我還有豪興醉倒在美人錦瑟之旁。

創作背景

陳師道一生刻苦讀書,自1094年(紹聖元年)春天被罷去潁州學職後,雖生活清貧,卻不改情操,反而更加誓志精勤。1097年(宋哲宗紹聖四年)的夏天,作者家居仍未仕,每天以討論圖書為務,專心文學。此詩作於此時,為言志之篇。

作品賞析

此詩是詩人閒居徐州的作品,表現他安貧樂道,刻苦自勵,以求在文化上做出成就的志向。
詩的開頭兩句寫門對清江,雙峰當戶,草堂擅江山之美;而草堂中所住的人,也因門閒心靜,在長夏自感清涼。門閒,則無人事無謂的紛擾;心靜,則塵慮全消,不熱衷於富貴名利。足見草堂主人,殊有高致。
三四半是勸世,半是自警,也不無身世之感慨。感嘆原來想以詩書起家,為了博得功名,甚至也和別人一樣,不惜掘墓取書,但功名終薄,此願難酬。而鄉居清適,與麋鹿同群,過著隱逸的生活,反覺得歲月長存,心志安適。這兩句是作者經過人世坎坷以後的自警之語。作者此時因黨禍罷職閒居,所以有這樣的感慨。
五六兩句寫家居讀書之樂,表示功名雖因世事多端不可強求,但沉溺詩書,已成積習。儘管閒居在家,還是和文字結成不解之緣。在詩句之內,可以隨心指點瞻顧,不礙為江山的主人。舌端討論文章的幽深奧渺,可以使傳留下來的學問,發揚光大,因而擴大知識的境界。此聯對仗工整。含義豐富。耐人尋味,會為文人學者所樂道。
作者一生以刻苦讀書為事,雖極度貧困也不改變自己的操守,在詩句中,可以使人領會到這種可貴的精神。結尾兩句指不要辜負男兒九尺之身,一任鬚眉斑白而無所成就,人生的時光,是值得珍借的,自己也懂得“醉臥佳人錦瑟旁”的樂趣,但時不我待,貪圖醉飽宴樂,決不能在學業上有所成就,所以應當刻苦自勵,以求達成自己的志向。
全詩於恬靜端莊中忽歸之於艷麗。寫讀書做學問的樂趣和志向,此詩“奇貨可居”。

作者簡介

陳師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家境困窘。早年學文於曾鞏,絕意仕進。元祐(1086-1094)初期,因蘇軾等人舉薦,任徐州教授。後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等職。詩學杜甫,苦心錘鍊,質樸蒼老,深受黃庭堅推重。為江西詩派代表性作家,常與蘇軾、黃庭堅等唱和。有《後山先生集》、《後山談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