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回憶錄》[1997年版]

《柏楊回憶錄》[1997年版]
《柏楊回憶錄》[1997年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本書的童年部分及牢獄之災的過程寫得令人動容,相形之下,出獄後的部分顯得無足輕重,而童年部分及牢獄之災部分的確也是全書的主軸,記錄了一個災難的時代,個人的生命在那個時代中無異螻蟻。本書最可貴的是字字血淚,卻未見聲嘶力竭的控訴、怨恨,彰顯了全書的人文關懷,希望那段恐怖的、黑暗的時代從此畫上休止符。

基本資料

柏楊回憶錄柏楊回憶錄

作者柏楊 口述,周碧瑟 執筆

出版社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1997 年7月

內容簡介

《柏楊回憶錄》《柏楊回憶錄》

《柏楊回憶錄》一書回憶了人文大師柏楊坎坷傳奇的經歷,從他不敢十分確定的出生日期寫起直至七十五年的人生歷程,乖騫的童年時代,辛酸的求學之路,轟轟烈烈的戀愛,夢寐一樣的往事,數度入獄終獲自由,十年雜文,十年通鑑,他的一生總是令人慨之嘆之拍案之欽佩之。特殊的經歷鍛塑了柏楊多變矛盾的性格:他“手持矛槊,出入人間”又“氣質沉靜、文質彬彬”,他嬉笑怒罵、憤世嫉俗又處世天真、富有愛心。無論讀者眼中的柏楊是什麼樣兒的,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柏楊,他“不斷的滋長,不斷的培養,不斷的追求,永遠有更多、更多的,不斷從往日綿延過來,向未來不停的探索”。讀這本《柏楊回憶錄》,可以使您閱盡柏楊戲劇性的人生,進而走進這位人文大師的內心世界,感受他極富魅力的人格力量。

《柏楊回憶錄》於1996年由遠流出版公司出版,此次春風文藝出版社再版,增添了一些新的篇什,有柏楊先生剛剛完成的《八十有二》,以及《柏楊、張香華給朋友們的新年通函》等,讀者可以從中了解柏楊先生的近況,同時也更加有助於對本書的理解。

作者介紹

柏楊,河南輝縣人,1950年起,在台灣以郭衣洞之名從事小說創作,為寫作生涯之始。1960年代用柏楊筆名為《自立晚報》及《公論報》撰寫雜文,揭露中國文化的病態與社會黑暗面。1968年3月7日,以挑拔人民與政府的礓罪名被捕,至1977年4月1日被釋放。出獄後,續為《中國時報》及《台灣時報》撰寫專欄,並曾赴多國發表講演,引起強烈的迴響。其作品類型廣泛,含括小說,雜文,詩,報導文學,歷史著作等。

書評 

了解了他的非同尋常的人生經歷,才會了解柏楊何以會說傳統文化為“醬缸文化”,何以會有如此吞刀吐劍的思想和富有張力的文字。本書記錄的是一個災難的時代,個人的生命在那個時代中無異螻蟻,同時也是柏場所經歷的中國社會生活狀態的縮影。於是活過來的柏楊才會反對儒家傳統、反封建君主制、反士大夫專權,他贊成簡體字,更贊成中文拼音化,常常發出驚人之語,表現了他的獨立思考和人文剖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