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隊員》

《板凳隊員》

喜劇電影《板凳隊員》由亞當·桑德勒和羅博·施奈德攜手出演,給影迷奉上了一道喜劇大餐。影片講述了3個窩囊廢成天無所事事地混日子,有一天突然天上掉餡餅,一個富翁提出幫助他們組成3人棒球隊,並且要挑戰全美的國小聯盟棒球隊。3人迫不及待的同意了,並且進入練習中。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板凳隊員》《板凳隊員》

格斯、瑞奇、克拉克三個大齡青年自小就坐慣了冷板凳,別的小朋友在球場上縱橫馳騁,而他們只有眼巴巴看熱鬧的份兒,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替補身份一直伴隨著他們長大成人。一天,在棒球場看熱鬧的格斯和克拉克救下了倍受主力隊員欺凌的小男孩尼爾森,誰知尼爾森的老爸是當地赫赫有名的億萬富翁梅爾,在得知了兒子的遭遇後,梅爾找到了格斯三人,開出了一個誘人的提議:冠名贊助三人組成棒球小組,挑戰全美國小棒球聯隊,幫助像尼爾森一樣可憐的板凳隊員樹立起必勝的信心,勝者將獲得梅爾出資興建的一座規模龐大的棒球場。

為了讓棒球三人組儘快進入競技狀態,梅爾特意請來了棒球界傳奇教練雷吉·詹森操刀賽前訓練。教練雷吉的訓練方法看起來相當離譜,但卻非常有效:三人坐在敞棚貨車上,一路飛馳的同時揮棒擊打路旁的信箱,以訓練“穩、準、狠”的時機把握能力;赤手相互傳遞剛出爐的烤土豆,則是為了防守技術的培養……格斯三人終於迎來了人生中第一次上場的機會,他們能否驅散常年坐冷板凳所造成的內心陰霾?能否如期取得勝利?一場爆笑而又別致的棒球比賽開始了……

影片背景

《板凳隊員》《板凳隊員》

由於棒球在美國是一項全民普及度極高的運動,其重要程度絕對不亞於NBA。所以,以棒球為主題的影片也是好萊塢的一大流派。作為運動題材的電影,棒球電影可作的文章也不多,無非是勵志或者搞笑,再不然就是勵志加搞笑。棒球電影的春天是在90年代,那時候最紅的一部片子便是集合了多位喜劇明星的《大聯盟》,該片票房收穫頗豐,後來便一鼓作氣推出了第二集和第三集,可惜又遭遇了好萊塢電影逢三必敗的詛咒,第二集的票房暴跌,第三集甚至未上院線公映。近幾年棒球電影市場已經沒那么紅火了,頂多跟青春片掛掛鈎,打俊男美女勵志牌。影片在此時選擇出擊棒球題材,以一幫中年男子挑大樑,由於講的小人物成功記,還被定為PG-13,難免會有部分惡俗橋段,這么看來本片的前景堪憂。究竟是出奇制勝還是一敗塗地,上映之後便見分曉。

演員陣容

作為一部喜劇片,亞當·桑德勒的加盟可以說是票房的部分保證。從1999年《哈拉猛男秀》(《Deuce Bigalow: Male Gigolo》)中的脫衣舞男,到2001年《人面獸心》(《The Animal》)中具有動物基因的善良警察,再到2003年《變身辣妹》(《The Hot Chick》)中的反串表演,還有2004年《初戀50次》(《50 First Dates》)中的感人純情男,亞當·桑德勒並不像金凱瑞一樣以誇張的喜劇表演風格取勝,而是以憨厚的外表和低調內斂,略帶傻氣的表演方式,創立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同時也成為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喜劇一線男星。演小人物的喜劇是亞當的專長,所以在駕馭本片的角色方面,他一定是遊刃有餘。
但影片也有令人擔心之處,這個地雷就是導演。導演丹尼斯·杜根是個導電視劇的資深人士,如今已經有62歲高齡了,從1971年至今導過不下30部電視劇。雖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但畢竟一把年紀了,導演電影的經驗不算特別豐富,也找不出什麼代表作,以此資歷和背景來指導一部青壯年勵志喜劇,不知道效果會如何。畢竟本片的主要客群群是青少年。

演員簡介

《板凳隊員》《板凳隊員》
亞當·桑德勒
姓名:亞當·桑德勒
性別:男
英文名:Adam Sandler
生日:1966年9月9日
星座:處女座
國籍:美國
地域:歐美
身高:178cm
星路歷程:1966年9月9日,亞當·桑德勒(Adam Richard Sandler)出生在紐約的布魯克林,雙親分別是朱迪(Judy)和斯坦利·桑德勒(Stanley Sandler)。17歲時,亞當·桑德勒登上波士頓一家喜劇俱樂部的舞台,邁出了成為傑出喜劇演員的第一步。他發現自己天生就是喜劇演員的料。在紐約大學求學期間,他經常在夜總會和各大學校中表演,才華得到進一步提升,1991年他大學畢業,並獲得美術學士學位。大學一年級時他抓住機會出演了真人秀節目《天才老爹》 (The Cosby Show),扮演Huxtable一家的朋友斯密蒂(Smitty)。 在洛杉磯一家喜劇俱樂部工作時,亞當被丹尼斯·米勒(Dennis Miller)相中,並推薦給了綜藝節目《周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的製作人羅恩·麥可斯(Lorne Michaels),米勒告訴後者,桑德勒極富才能。1990年,亞當·桑德勒成為"夜現場"的一員,並為節目撰搞,此後他開始向影壇發展。 從90年代中期桑德勒陸續出演了《電波頭》(Airheads)、《球場古惑仔》(Happy Gilmore)、《超齡插班生》(Billy Madison)、《冒牌老爸》(Big Daddy)等喜劇影片。他的主要作品有與薇諾娜·瑞德(Winona Ryder)聯袂主演的《迪茲先生》(Mr. Deeds)、卡通片《八夜瘋狂》(Eight Crazy Nights)和《拳擊情緣》(Punch-Drunk Love)等。他還創作並製作了多部自己的影片,並親自為《婚禮歌手》(Wedding Singer)影片寫主題歌。他創作的《The Chanukah Song》等幾首歌曲曾登上告示牌排行榜。
羅羅伯·施奈德

羅伯·施奈德
性別:男
生日:1963年10月31日
國籍:美國
地域:歐美
身高:170cm
1963年10月羅伯·施奈德出生在加利福尼亞的舊金山,是家裡五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他中學就讀於Terra Nova高中,中學畢業後他就開始在俱樂部和咖啡館裡表演。大學三年級的時候羅伯離開了學校並開始他的職業喜劇演員生涯。他傻呵呵的喜劇風格和謙遜的性格很快引起了別人的注意,但他第一次登上銀幕卻是在1990年,在由大衛·奧德爾(David Odell)出任製片人的科幻影片《Martians Go Home》擔綱出演,隨後他又在體育喜劇片《反敗為勝》(Necessary Roughness)中扮演解說員。不僅如此他在1992年影片《小鬼當家2》 (Home Alone 2: Lost in New York)和93年的《Demolition Man Surf》以及《小鬼難纏又當家》(Ninjas)、《貝弗利山人》(The Beverly Hillbillies)中都有不俗表現。1998年,羅伯與尚格·雲頓(Jean-Claude Van Damme)在《迎頭痛擊》(Knock Off)中演對手戲。出演了《茶水男孩》(The WATERBOY)、《老爸向前沖》(Big Daddy)之後,施奈特的表演生涯獲得了極大的推進。而他曾在的SNL組合此時也復原了。由於希望繼續在喜劇電影中獲得成功,施奈德繼續在新片中重複他的風格,與安娜·法瑞絲(Anna Faris)等人一同出演了《人面獸心》 (The Animal),這部電影鞏固了他在影壇的的巨星地位。此外他在《小尼基》(Little Nicky)、 《迪茲先生》 (Mr. Deeds)和亞當·桑德勒(Adam Sandler)的卡通片《八夜瘋狂》(Eight Crazy Nights)中亦有所建樹。2005年羅伯的運氣不太好,拍攝了《American Crude》,和《最長的一碼》(The Longest Yard)以及電視電影《Back to Norm》的他,在《憨直舞男》(European Gigolo)中扮演了一位窮困潦倒的舞男,但是他的努力並未獲得認可,反而被譏諷為2005年“最差演員”。

影片看點

《板凳隊員》《板凳隊員》

影片《板凳隊員》講述的就是這么一個故事:身材矮小的園藝師蓋斯、頭腦簡單愛挖鼻孔的送報童克拉克以及被稱為“同性戀”的錄像帶店員李其相約打壘球,卻遭到了一群十幾歲的小球員的嘲笑和挑釁,於是上演了一場以少打多的比賽,最終憑藉蓋斯的一己之力,三個人擊敗了九個球員。當地的富翁得知這一訊息後,決定成立一支“板凳隊員”之隊,並舉辦地區壘球循環賽。三人開始了有“特色”的專業聯繫,更多的受冷落者開始關注這支球隊的命運,同時也有更多的受冷落者加入到這支‘非正常’球隊中,象說話吐口水的山米、害怕太陽光的郝伊、侏儒馬克斯……球隊愈戰愈勇,最後闖入了總決賽,然而在總決賽的開幕式上,蓋斯、李其和克拉樂卻宣布不再參加決賽,而是由從未打過壘球的更多的“板凳隊員”登場,在一常實力懸殊的比賽中,比賽呈現一邊倒的態勢,可是球員的遭遇卻恰恰相反:板凳隊員們每一個動作都會受到隊友的加油和鼓勵,他們甚至會向打出好球的對手稱讚叫好,而領先一方的球員們則在忍受著教練無休止的謾罵,最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領先隊員們決定改變打球方式,於是投手投出又正又慢的球、接球手的脫手以及跑壘隊員的摔倒,在富翁之子納爾遜得分之後,板凳隊員們熱烈慶祝,將納爾遜高高舉起,那個場面簡直比拿了冠軍還激烈,最後的場面正應了時下的一句話:“構建和諧社會”:當初的冷落人和被冷落人們把酒言歡、必勝客餐廳里充滿了喜悅之情,三個主人公也“修得正果”——蓋斯即將成為人父,而李其和克拉克也交到了女朋友……

影片評價

《板凳隊員》《板凳隊員》

格斯是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每天的事情就是和他的兩個死黨,同樣一事無成的里奇和克拉克無所事事混日子。直到有一天,一個叫梅爾的百萬富翁提出,想找他們組建一個棒球隊,並且要挑戰全美的國小聯盟棒球隊。格斯三人迫不及待地表示同意,並很快投入了練習當中。 作為球手,格斯終於成了知名人物,他的經歷鼓舞著那些和他以前一樣不被重視的小人物。然而有一天,他們意外發現,原來格斯曾經也是學校里常年被欺負的弱者,並非他表面上看起來那么強大自信,他們頓時感覺受到了欺騙和背叛。 這又是一個小人物努力證明自己的故事,美國人總是喜歡看到電影開頭的衰仔經歷千辛萬苦終獲成功的故事。因此,體育題材的電影總是有市場的,只要他們在賽場上流盡汗水,還滿眼熱淚,一臉無辜,他們的心就會被打動,渾然不顧故事有多么蹩腳。何況導演還是丹尼斯·杜甘。
《板凳隊員》是一部平易近人的青春勵誌喜劇。影片中的各種插科打諢和笑料橋段可謂別出心裁。作為一部喜劇片,羅伯·施奈德的加盟可以說是票房的絕對保證。從1999年的《哈拉猛男秀》到2001年的《人面獸心》 ,再到2003年《變身辣妹》中的反串表演,羅伯·施奈德的喜劇電影表演天賦世所公認。
影片的導演丹尼斯·杜根是美國電視界的資深人士,如今已經有60多歲高齡,從1971年至今導過不下30部電視劇,對情節安排和鏡頭運用有著獨到的見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丹尼斯·杜根如今移師電影業,以此資歷和背景來執導一部青年勵誌喜劇,表現依舊不俗。
演員大衛·斯派德說,“板凳隊員”其實就是想上場但別人不給機會的隊員,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讓人沮喪的經歷。而這部電影告訴人們的是,作為旁觀者不上場也沒什麼不好,只要參與了,結果不滿意也沒什麼不好。
演員喬恩·拉威茨則表示,《板凳隊員》講述的是一個非常溫暖人心的故事,它找到了成年人與孩子之間的一種平衡。影片塑造的都是每天出現在生活中的小人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