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門道》

《李嘉誠的門道》

在李嘉誠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閃光的智慧,比如誠信、勤奮、節儉、謙虛、忍耐、寬厚、正直、善良等等,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匯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在華人世界裡,李嘉誠是一個備受關注的人物。人們為他的經商謀略喝彩,為他的輝煌成就叫好,為他的濟世精神所動容。李嘉誠確實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商人的典範,但是他的一生絕不僅僅是事業上的成功,更重要的還在於他做人的成功。

媒體評論

我凡事必有充分的準備然後才去做。一向以來,做生意處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說天氣很好,但我常常問我自己,如5分鐘後宣布有颱風,我會怎樣。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這種心理準備。
——李嘉誠
對人誠懇,做事負責,多結善緣,自然多得人的幫助。淡泊明志,隨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許多失意之苦。
——李嘉誠
我表面謙虛,其實很驕傲,別人天天保持現狀,而自己老想著一直爬上去,所以當我做生意時,就警惕自己,若我繼續有這個驕傲的心,遲早有一天是會碰壁的。
——李嘉誠
有錢大家賺,利潤大家分享,這樣才有人願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財源就會滾滾而來。
——李嘉誠
保持低調,才能避免樹大招風,才能避免成為別人進攻的靶子。如果你不過分顯示自己,就不會招惹別人的敵意,別人也就無法捕捉你的虛實。
——李嘉誠
眼睛僅盯著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場的是大商人。同樣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結果也不同。
——李嘉誠
人總有一天要離開這個世界,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前一段時間,如果你能夠快快樂樂地回想起,這一生雖然人家為我服務很多,但我也為人家服務不少,那么,你就會真真正正地快樂。
——李嘉誠

目錄

第一章於苦難處掘真知
百善孝為先/2
世情是大學問/6
未學做事,先學做人/9
懂得放棄是智慧/12
職業不分貴賤/15
做人要低調/18
堅持做人的原則/21
至樂無如讀書/23
至要莫如教子/26
第二章信譽是最大的資產
開口說話,誠信為先/32
誠信就是資本/35
精誠所至,過歸於無/38
失信就是失敗/41
坦誠之心得安穩之樂/44
誠實勝過一切智謀/47
誠信是大智慧/50
第三章寬厚正直以德服人
有利讓三分/56
做人要厚道/59
和氣生財/62
站得穩,行得正/65
丟掉你的身份/68
用行動說話/71
不可存報復之心/74
不要吝嗇你的才能/77
讓別人由衷地喜歡你/79
第四章淡泊名利寬辱不驚
懂得散財是智慧/84
不貪是寶/87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90
何為真正的財富/93
堅持共享共榮的原則/96
有金錢之外的思想/99
淡然是一種境界/102
知足長樂/105
一切都會過去/108
第五章謙虛大度虛懷若谷
滿招損,謙受益/112
謙虛是與人交往的最佳策略/115
寬容別人的過錯/118
批評也講究溫和/121
為相左的意見喝彩/124
做人要有豁達的胸襟/127
什麼是真正的謙虛/130
第六章勤儉惜時忍耐自製
業精於勤荒於嬉/134
時間就是生命/137
抓住機遇,敢為人先/140
儉以養德/143
怎樣科學地花錢/146
用忍耐培養心性/149
控制你的脾氣/152
建立管理自己的硬指標/155
第七章知人善任居安思危
慧眼識英才/160
尊重你的員工/163
注重員工的需求/166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169
要有進取心/172
得意處做不如意想/175
長存憂患之心/178
生意人要有眼力/181
第九章自立自強無悔人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186
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189
從做細節開始成功/193
在工作中尋找快樂/197
把失敗的教訓變為成功的經驗/201
被批評是值得高興的事情/205
不能放棄夢想/209
第九章仁義感恩學無止境
買賣不成仁義在/214
仁者無敵/217
胸懷濟世精神/220
心中常懷感恩/223
知識改變命運/226
書山有路勤為徑/230
學貴有恆/233
學之道,貴以專/236
第十章修身養性關注健康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240
注重飲食健康/243
適當地運動/246
養身的根本在養心/249
憂慮是健康的大敵/253
幸福在哪裡/257
心態最重要/260
活在當下/263

前言

人總有一天要離開這個世界,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前一段時間,如果你能夠快快樂樂地回想起,這一生雖然人家為我服務很多,但我也為人家服務不少,那么,你就會真真正正地快樂。
——李嘉誠
在華人世界裡,李嘉誠是一個備受關注的人物。人們為他的經商謀略喝彩,為他的輝煌成就叫好,為他的濟世精神所動容。李嘉誠確實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商人的典範,但是他的一生絕不僅僅是事業上的成功,更重要的還在於他做人的成功。
在李嘉誠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閃光的智慧,比如誠信、勤奮、節儉、謙虛、忍耐、寬厚、正直、善良等等,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匯集。李嘉誠出生於1928年,那個時代的學校教育還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而書香門第的家學家風也領著李嘉誠往“人之初,性本善”的道路上走,深厚的傳統文化教育培養了李嘉誠的許多優秀品德。少年時代所受的教育,影響了李嘉誠的一生,毫無疑問,這些品德對他後來的發展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傳統文化對李嘉誠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這才是李嘉誠經商之“道”的根本。
與其說李嘉誠的成就源於他高超的經營戰術,不如說是他智慧做人的結果。而做人的智慧,是古聖先賢幾千年傳承下來的高尚品德,這些美好的道德讓李嘉誠的人生綻放出別樣的光彩。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於苦難處掘真知
世情是大學問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是一門大學問,這裡面蘊含了深刻的道理。先賢講待人要恭敬、為人要謙虛,要有禮貌,要有仁愛之心,這些都是教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這是人生的一門大學問,我們講人要活到老、學到老,這裡的“學”不僅是學習書本中的知識,更重要的還是對做人道理的學習。
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有一副對聯說得妙: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人情才是人這一生最應該學習的東西,世事洞明了,人情練達了,學問自然就有長進,而著書立說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聖賢告訴我們,做人應該秉承“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高尚品德,這些我們在傳統文化的典籍中都可以看到、學到。但是學了就要去做,要身體力行才能讓這些智慧真正在我們身上起作用。
李嘉誠是傳統文化的身體力行者,他將自己從聖賢書中學來的智慧運用到人生中,自然就達到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境界了。當他還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時,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地體察世事、人情了。
李嘉誠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茶樓當夥計,雖然這只是一份微不足道的工作,但體會過找工作的艱辛之後,李嘉誠也分外珍惜。茶樓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時間長達15小時以上。店夥計每天必須在凌晨5時左右趕到茶樓,為客人們準備好茶水、茶點。白天,茶客較少,但總有幾個老翁坐在茶桌旁泡時光。李嘉誠是地位最卑下的堂仔,大夥計休息時,他還要呆在茶樓侍候。晚上是茶客最多的時候,茶樓打烊時,已是夜半人寂了。
李嘉誠後來對兒子談起他少年的這段經歷時,感慨地說:“我那時最大的希望,就是美美地睡三天三夜。”
在那個年代,茶樓就是個濃縮的小社會,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什麼訊息在茶館裡都能聽到。終日在茶館當差,李嘉誠聽到了很多社會上的事情,這一切對年幼的李嘉誠來說簡直是聞所未聞的。在家中父母不曾講過,學堂里老師也不曾教過,展現在李嘉誠面前的世界呈現出錯綜複雜、異彩紛呈的一面。這一段經歷讓李嘉誠終身受用,他由一個單純的孩子迅速長大了。
茶樓還是一個傳播生意信息的場所,李嘉誠從茶客的談話中暗自學到了許多做生意的訣竅。在當時的情況下,李嘉誠鍛鍊自己察言觀色、見機行事的本領,主要是為了乾好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因為他肩上扛的是一家人的生計。後來,他這種本領卻派上了大用場,成為他了解客戶的切實需要、駕馭客戶心理的絕招。可以說,若無這項本領,他絕不可能有後來的輝煌。
李嘉誠說:“以往我是百分之九十九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現在有時會與他們談生意……但約三分之一談生意,三分之二還是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因為世情才是大學問。”李嘉誠的這個認知與他少年時候的那些艱難的經歷是分不開的。人情世事確實是我們最應該學習的智慧
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形:有一些大學生從名牌大學畢業,就自以為知識淵博、滿腹經綸,他們確實學到了一些知識,但也僅僅就是知識而已。來到社會上,一開始都是滿腔抱負、躊躇滿志,但是一段時間過去,卻總顯得有些頹喪,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從書本上學到的與從社會實踐得來的經驗相比,後者要靈活、實用得多,這是大學生最缺乏的。人不能離開社會群體而獨立存在,無論哪一份工作都需要與人協作和溝通,即使是自由撰稿人之類的工作也不能不與人交往。而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上比那些缺少文化卻富於社會知識、懂得世態人情的實踐者差很多,在與人打交道的時候處於弱勢,所以他們多半會碰壁。
為人處事是一門大學問,一門最重要、最實用的學問。生活經驗的積累,不是從書本中就可以學到的,書中教的只是一些理論上的東西,你要自己踐行才能有所收穫。要自己用心去觀察,用心去思考,做工作和生活的有心人,不斷從經歷和失敗中去總結,才能得到提高。P6-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