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全傳》

《李嘉誠全傳》是作者陳美華,辛磊所寫的財經人物傳記,2005年1月1日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李嘉誠全傳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ISBN:7104020195
國別:中國大陸
版次:2005年1月第1版
出版日期:1899-12
開本:16
精簡裝:精裝
頁數:386

編輯推薦

商業巨子的成功秘訣 華人首富的不息傳奇
這是一本全新的,資料最全面、最詳實的李嘉城奮鬥史。書中詳盡地為你講述了一個傳奇人物的精彩故事,系統而深入地分析了李嘉誠被譽為“超人”的原因。並且首次批露李嘉誠鮮為人知的家庭生活中的苦與樂,他的婚姻,他的孩子,他的個人喜好甚至缺點等等。如果說一堂精彩的創業課會使人終生受益,那么一本好書亦將改變無數人的命運。
一個赤手空拳的青年,構築了一座財富的王國。這裡除了有億萬富豪富甲一方的成功秘訣,還有讀者最為關注的一個曾經窮困潦倒,不名一文的青年是如何抓住機會掘得第一桶金的。書中傳授了成為少年李嘉誠的方法:由22歲開始,每年不斷投資,在退休之年,你可以擁有近800萬元的資產,如果你有運氣選擇了一項年回報率達36%的計畫,你就可以成為全球第二富有的人。書中甚至詳細描述了李嘉誠在幾筆重大生意中的具體操作方法,堪稱一部創業實戰指南。

內容簡介

一本好書,將改變無數人的命運
身無分文的青年李嘉誠如何賺得第一桶金;出身寒微的李嘉誠如何征服名門小姐的芳心;李嘉誠如何從小老闆變為“塑膠花大王”;李嘉誠如何把握地產市道良機;李嘉誠如何兵不血刃以7億搏60億;李嘉誠如何連續多年穩跨全球華人首富寶座。
他掌控著香港的經濟;他一年財富激增6成;他經營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享有頂級地產商和零售商的美譽;擁有最大移動手機運營商的頭銜;他被美國商業周刊》譽為“全球最佳企業家”;他統領的“和黃”集團被美國《財富》雜誌封為“全球最賺錢公司”;惟有他能夠在他的領域中頻繁地被世界所感知,進而影響全球這一行業的未來。

圖書目錄

第一章時局動亂 輾轉香港棄家園
李嘉誠出生於潮州的書香世家,從小聰穎好學。風雲突變,日軍侵占潮州,父親教育救國的理想泯滅,亦打碎李嘉誠求學治學的志向。1940年冬,少年李嘉誠跟隨父母,冒著生命危險,歷經艱辛,逃到香港
第二章雪上加霜 天災人禍接踵至
李嘉誠一家投靠舅父莊靜庵,一年之後,香港淪陷於日軍的鐵蹄之下。禍不單行,父親勞累貧困成疾,於兩年後鬱郁謝世。一家人的生活重擔落到李嘉誠瘦弱的雙肩上,他不得不中止學業,獨立謀生。
第三章少年涉世 自古雄才多磨難
日治時期,百業蕭條,求職談何容易?李嘉誠求職四處碰壁,好不容易找到茶樓跑堂的工作。一天,他不小心把開水灑在客人身上,險些被炒魷魚。可沒多久,他自動辭工,進了舅父的公司,幹得好好的,突然又一次跳槽。
第四章不安現狀 頻頻跳槽步步高
性格沉穩的李嘉誠,實際上是個不安分的人。他去五金廠做推銷員,但打開局面就跳槽去了塑膠公司。他很快成為公司出類拔萃的推銷員,18歲當部門經理,20歲升為總經理,深得老闆器重。他春風得意時,突然又要跳槽!
第五章創業伊始 萬里長江立大志
1950年夏,李嘉誠在筲箕灣創立長江塑膠廠。他取“長江”的廠名,來自“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蕩萬里”—足見他長江般的雄心大志。他沒想到,創業不久,遇到空前危機:客戶退貨,產品積壓,他一籌莫展
第六章塑膠之花 開遍香江滿世界
1957年,李嘉誠赴義大利考察塑膠花生產,回港後,他率先推出塑膠花,立即成為熱銷產品。其後,他積極開拓世界市場,又因生產規模太小,險些前功盡棄。當塑膠走遍世界之時,他由此贏得“塑膠花大王”的桂冠。
第七章心心相印 親上結親喜疊喜
李嘉誠的妻子是表妹莊月明。他們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傳聞,舅父莊靜庵極力反對女兒下嫁李嘉誠。誠哥是如何征服表妹的心?表妹出身名門名校,他們門戶不相對,地位不般配,世人眾說紛紜,人言人殊。
第八章涉足地產 人棄我取顯卓識
1958年,有“塑膠花大王”之稱的李嘉誠涉足地產業,先後在北角、柴灣興建工業大廈。1967年香港發生暴亂,人心浮動,地產市道一落千丈。李嘉誠正是在地產低潮中,大量購入廉價地盤物業,顯示出超人的遠見。
第九章騎牛上市 地產股市任馳騁
1971年,李嘉誠成立長江地產有限公司。1972年,香港股市一派興旺,李嘉誠認準時機,將長江地產改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騎牛上市,成為“華資地產五虎將”之一。從此,李嘉誠在香港地產股市大展拳腳。
第十章捷運招標 一飛沖天戰地王
1977年,長實參與捷運遮打站、金鐘站的上蓋興建權競投。當時呼聲最高的是置地公司。中區是置地的“老巢”,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置地誌在必得。群雄逐鹿,鹿死誰手,似有定局,但結果出人預料。緣何緣何?
第十一章立足中區 再建華行攀高峰
李嘉誠一舉奪得中區捷運車站上蓋發展權後,再接再厲,購得中區著名的希爾頓酒店。1978年,長實與香港第一財團滙豐銀行攜手合作,重建華人行。長實總部搬入位於中區心臟的華人行。從此,李嘉誠的事業攀上高峰。
第十二章力助船王 大戰英資九龍倉
九龍倉屬怡和系的大洋行,其舊址將成為九龍地王,而九龍倉股票卻被低估,若合理開發,前景輝煌。包玉剛看好這一點,李嘉誠亦看好;包氏欲奪,李氏欲購。結果李嘉誠成全船王,掀起轟動一時的九龍倉戰役。
第十三章蛇吞大象 李超人入主和黃
和記黃埔,是香港第二大英資洋行,資產價值六十多億港元。而長實只是一間資產不到7億的中小型公司。李嘉誠不但控得和黃,還做到兵不血刃,他由此而被譽為“超人”。和黃一役,李超人究竟有何超人高招?
第十四章招賢納士 知人善任輔大業
一個小徒仔,受盡英國人的侮辱與歧視。他一旦成為富翁,便雇一名英國人做他的保鏢,為其開車,連上廁所都要這英國保鏢站崗。此富翁一泄心頭之恨,趾高氣揚。李嘉誠雇有不少英籍助手,他會因此而揚眉吐氣嗎?
第十五章銳意進取 再購青泥控港燈
1979年,李嘉誠入主英資青洲英泥董事局;1985年,他又斥資29億港元,從老對手置地手中購得港燈集團;1987年,港燈分拆另組嘉宏。馬世民任和黃行政總裁,併兼任港燈、嘉宏兩主席。洋大班深孚眾望,和黃系業績驚人!
第十六章地產大王 迂迴包抄賽置地
1979年,長實擁有地盤物業首次超過置地。李嘉誠仍不滿足,於20世紀80年代,先後推出四大屋村,規模之大,盈利之豐,令人嘆為觀止。1986年,《信報》首次刊出香港十大財閥榜,長實名列榜首,徹底實現趕超置地的宏願。
第十七章股市強人 潮起潮落穩行舟
股海行舟,風險多多,緣何每次股災李嘉誠都能安然度過?1986年中,內幕交易審裁處公開譴責李嘉誠等4名長實董事,李嘉誠深感憤怒與遺憾。香港各大報章刊登長實的辯白廣告,最後又不了了之,究竟為的是何事?
第十八章華商眾豪 聯手合力戰置地
香港商界素有“撼山易,撼置地難”一說。1987年,以李超人為首的華資新財團,合力搖撼置地。因“八七”股災,收購鳴金收兵。半年後烽火再起,華商眾豪再戰置地,凱瑟克急拋應急措施,大戰一觸即發,又突然偃旗息鼓。
第十九章跨國投資 眾說紛紜是與非
1984年,怡和系率先遷冊百慕達,一時遷冊之風甚囂塵上。幾年後,李嘉誠大舉進軍海外,他的兩個兒子加入加拿大籍。香港輿論議論紛紛,說“李嘉誠是走資派”,“購買政治保險”。香港首富,舉手投足,萬眾矚目。
第二十章遊子回鄉 報效祖國樹心碑
1978年,李嘉誠隨代表團赴京參加國慶典禮,身著中山裝,小心謹慎。那時候,李嘉誠之名在祖國大陸鮮為人知。隨著他在香港乾出驚天動地的業績,更隨著他的慷慨善舉,超人之名,響徹古老華夏大地,刻於人們的心碑。
第二十一章汕頭大學 澤被桑梓傾心血
李嘉誠從小就有執教育人的理想,由於環境的變更,他走的是經商之路,成為身價百億的超級富豪。“發達不忘家國”,他幼時的夢,以另一種形式實現,於是汕頭聳起一座現代化大學。為汕大的建設,李嘉誠傾資8.8億港元!
第二十二章堪稱楷模 克勤克儉善待人
李嘉誠為公益事業“揮金如土”、“一擲億金”,他個人的生活是否鋪張奢侈呢?僅舉一個例子,他手上戴的是一塊打工族戴的普通精工表。他善待他人,寧可委屈自己。他是個精明的商人,卻有錢不要,令人嘆服!
第二十三章母逝妻故 超人動哀亦凡人
1986年,李嘉誠母親李莊碧琴老夫人病逝;1990年,李嘉誠夫人莊月明女士因心臟病突發逝世。這位在商場叱吒風雲的超人,如凡人一樣悲痛不已。李老太太與李夫人的喪禮極其哀榮,可見李嘉誠人緣之好,聲望之高。
第二十四章商界俊彥 李澤鉅肩負大任
含銀匙出生的李家公子令世人羨慕,他們不用白手打天下就可克紹箕裘。而李澤鉅最怕別人稱他接班人。他設計萬博豪園一鳴驚人,其後步步高升,輿論均看好他是未來基業掌門人。李氏家族豪門婚宴,轟動一時。
第二十五章乃父之風 小超人嶄露頭角
李澤鉅、李澤楷兩兄弟皆有“小超人”之稱。但後來,“小超人”多冠之於李澤楷。兩兄弟相比,澤鉅較持穩,澤楷較衝動。澤楷頗具乃父早年銳意進取之風,衛視交易,澤楷名聲大噪。他獨創事業,似不會秉承乃父衣缽。
第二十六章聯手中資 四大天王占兩席
1990年起,李嘉誠與中資中信、首鋼聯手合作,借殼上市,新組中信泰富、首長國際兩間上市公司。中信泰富與首長國際發展迅速,在中資四大天王中金榜題名。然而,李超人與榮公子在美麗華一役中,卻進退維谷。
第二十七章樓利滾滾 立足香港再拓展
20世紀90年代是李嘉誠收穫的大好時節。他推出的大型屋村先後竣工,樓利滾滾而來。他大舉進軍海外的同時,未放棄在香港的拓展。然而,有些事卻難遂人願,售樓大比拼,李兆基再擋超人勢頭;9號碼頭,卻讓他人捷足先登。
第二十八章地產群豪 稱霸港九奈若何
升斗小民節衣縮食,卻難置下自己的蝸居物業。即便有買得起首期者,亦要受炒家二手、三手的盤剝。一時全港怨聲載道,激起港府遏制樓市投機風。地產巨頭接招還招,控制全港上市公司市值過半的地產商,誰能奈何?
第二十九章和記黃埔 最後一位洋大班
和黃大班有兩位:一位是首任華人大班李嘉誠,一位是最後一位洋大班馬世民—從這個稱謂,可知接替馬世民的是華人,今後也不太可能啟用洋大班。功勳彪炳的馬世民為何離職?是能力問題,還是別的原因?
第三十章用人有道 “打工皇帝”出旗下
李嘉誠麾下的“打工皇帝”霍建寧的年收入是香港一家上市公司市值的1.7倍。即是說,這位“打工皇帝”只要工作7個月,就可購下那家上市公司,一嘗做老闆滋味。
做“打工皇帝”,未必不如自己做老闆。
第三十一章德財兼備 白璧微瑕放光華
李嘉誠既擁有巨大財富,又是個道德至上者。德財集於一身,盛名之累,招來一些吹毛求疵者。有一痴情才女,大登廣告向超人求愛,說超人與她如何;某刊又驟然爆出李嘉誠揮金如土的豪賭。是真是假?白璧微瑕仍為璧。
第三十二章世紀之交 超人手筆驚全球
“老超人”雖已高齡,在商場上卻雄風益盛。虎父無犬子,“小超人”李澤楷更是如日中天,一躍跨上美國以外的全球科技富豪第5位的寶座。
第三十三章勇奪3G 眾說紛紜論成敗
“對手拿著刀來打仗,和黃則是拿著機關槍來打仗。”霍建寧打了這樣一個比方。霍建寧笑呵呵地對記者說:“我們要的就是‘嘩’地一聲的感覺。”
“嘩”地一聲之後,資本市場的熱情似乎不高。
第三十四章四面出擊 打造傳媒業巨艦
來自投資界的訊息是,李氏財團將在中國內地媒體對外開放的最初這幾年內,用9億港元的力量收購內地媒體。王說:“我們擁有30億港幣現金,其中16億港幣是淨現金。我們擁有支撐大規模收購的強大財力。”
第三十五章南北聯姻 精心布局圓舊夢
對於李嘉誠來說,廣州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之地,與他的老巢香港僅咫尺之遙,臥榻之旁,豈能置之不理?房地產是他的老本行,駕輕就熟,做起來得心應手,而廣州的房地產市場已發展得十分成熟,正可以讓他大展拳腳。

圖書書摘

塑膠之花,開遍香江滿世界
1957年,李嘉誠赴義大利考察塑膠花生產,回港後,他率先推出塑膠花,即成為熱銷產品。其後,他積極開拓世界市場,又因生產規模太小,險些前功盡棄。當塑膠走遍世界之時,他由此贏得塑膠花大王的桂冠。
50年代中期,香港工業化形成熱潮,港產工業品源源不斷打入國際市場,越來越引起國際商界的重視。在港九市區邊沿及新界,山寨式工廠如葡萄串布滿新工業區。
長江塑膠廠經歷過頻臨倒閉的危機後,生機煥發,訂單如雪片飛來,工廠通宵達旦生產,營業額呈幾何級數增長。李嘉誠的信譽有口皆碑,銀行不斷放寬對他的貸款限額;原料商許可他賒購原料;客戶樂意接受他的產品,派送大筆訂單給他。
居安思危,上一次危機,正是在春風得意時發生的。李嘉誠的頭腦異常冷靜,思考長江研製的現狀及未來。
香港的塑膠及玩具廠已有300多家,長江廠只是其中經營狀況良好,但缺乏特色的一家。長江廠出口的塑膠玩具,跟同業並無多大區別,只是款式有細微變化而已。除了同業,誰還會關注有一個“長江塑膠廠”呢?李嘉誠不滿且憂慮。
的確,香港的塑膠製品在國際市場賣得很“火”。細究之,香港產品的優勢卻是廉價,這實在是可悲的事情。大陸政權更替,“難民”逃港,香港儲備了大量的勞力資源。50年代,港府對來港人員,來者不拒,作為後備勞力資源。香港的工資低廉,故而產品廉價。難道港產貨就不能以質優款新而稱雄國際市場嗎?
長江廠從創辦起,所生產的兩大門類:塑膠玩具和塑膠日用品,先後變化了幾十款。這大部分是按照代理經銷商的訂單,設計改型的。廠家為商家所左右,李嘉誠曾想站在消費者立場上,推出新產品左右商家,因為太忙,風險又大,只能作罷。
執業塑膠業已是第7個年頭,李嘉誠自覺仍屬這一行業的平庸之輩,他從來就不是個甘於平庸之人。他渴望有個新突破,使長江廠從同行中脫穎而出,嶄露頭角。
尋找突破的視野,不能局限於彈丸之地香港,而是國際市場。
李嘉誠不是一個尋常意義的企業主。我們且不探究他的內心世界,單看他的外在表現。在工業區和鬧市區,人們常能見到不少這樣的中小企業老闆,他們聚在酒樓菜館,觥籌交錯,豪飲暴食;他們或去麻雀館(賭坊)小賭,去跑馬場大賭,去澳門豪賭;他們中,更有人是妓寨鳳樓的常客,枕香抱玉,共度春宵。香港既是投資家的樂土,又是逍遙客的銷金窩。他們中,不乏精明的賺錢高手,就這一點,注定他們不太可能發大達。
李嘉誠與這一切無緣,這必須歸結於他的良好的親職教育。李嘉誠每天都要工作10多個小時,工作完畢,還要自修功課。臨睡前,舒展疲憊的身肢,斜靠在床頭翻雜誌。他購買和訂閱的雜誌都是經濟類的,他從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識和信息。
一日深夜,李嘉誠翻閱英文版《塑膠》雜誌,目光被一則簡短的訊息吸引住:義大利一家公司,已開發出利用塑膠原料製成的塑膠花,即將投入成批生產推向歐美市場。
一直苦苦尋找突破口的李嘉誠,如迷途的夜行人看到亮光,興奮不已。
歐美的家庭,室內戶外都要裝飾花卉。這些植物花卉,經常要澆水、施肥、剪修、除草。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許多家庭主婦變成職業婦女,對這些家庭來說,不再有閒情逸緻花費時間去侍弄花卉。並且,植物花卉花期有限,每季都要更換花卉品種,實在麻煩得很。
塑膠花正好彌補這些缺陷。現代人以趨趕時髦為榮,塑膠花的面市,將會引發塑膠市場的一次革命,前景極為樂觀。
1957年春天,李嘉誠揣著希冀和強烈的求知慾,登上飛往義大利的班機去考察。
春天的義大利,正是旅遊的黃金季節。明媚的陽光、旖旎的山色、千姿百態的雕塑、古色古香的建築,莫不吸引了大批的世界遊客。李嘉誠無心觀光遊覽,他心裡惟有爭奇鬥妍的塑膠花。
他在一間小旅社安下身,急不可待去尋訪該公司地址,經過兩天的奔波,李嘉誠風塵僕僕來到廠門口,卻嘎然卻步。
他素知廠家對新產品技術的保守與戒備。也許應該名正言順購買技術專利,一來,長江廠小本經營,絕對付不起昂貴的專利費;二來,廠家絕不會輕易出賣專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領市場,賺得盤滿缽滿,直到準備淘汰這項技術方肯出手。
那么長江廠只能跟在別人後頭亦步亦趨,談何突破?聰明的香港人善於模仿,對急於打冷門,填空白的李嘉誠來說,,等塑膠花在香港大量面市後模仿,將會遇到眾多的競爭對手。
市場的競爭,又是時間的競爭;贏得時間,就贏得市場。
李嘉誠以香港經銷商的身份,進入這家公司,言稱準備在香港推銷貴公司的塑膠花。公司職員彬彬有禮地帶李嘉誠進產品陳列室,琳琅滿目的塑膠花使李嘉誠恨不得長10雙眼睛。李嘉誠一面拿花束在手中端祥,一面詢問有關塑膠花的知識。
這位挑剔的“港商”差不多在公司蘑菇了一整天,才購買各種款式和顏色的塑膠花,準備先帶回香港試銷。
樣品有了,腦子裡也裝滿了塑膠花的常識。然而,僅僅是常識,具體的生產工藝及配方調色呢?
李嘉誠去當地圖書館查找這方面的資料,所見的專業資料,他在香港也看過。李嘉誠心急如焚,他放下廠里的事務遠來歐洲,在這裡又沒達到最終目的,難道就這么買回大批塑膠花去做擺設?
情急之中,李嘉誠想到一個絕妙的辦法。這家公司的塑膠廠招聘工人,他去報了名,被派往車間做打雜的工人。李嘉誠只有旅遊簽證,按規定,持有這種簽證的人是不能夠打工的。老闆給李嘉誠的工薪不及同類工人的一半,他知道這位“亞裔勞工”非法打工,絕不敢控告他。當時歐美已開發國家的企業主,常常採用壓低工薪的做法,盤剝落後國家來的非法移民。
李嘉誠哪裡會計較什麼工薪?幸虧這位老闆心貪,李嘉誠才能靠一張旅遊簽證,打入這家工廠做工。這家工廠原先和總公司在一起,由於環境保護組織的抗議,才從市區遷到郊外。這樣,李嘉誠就不必擔心被總公司的人發現。
李嘉誠負責清除廢品廢料,他能夠推著小車在廠區各個工段來回走動,雙眼卻恨不得把生產流程吞下去。李嘉誠十分勤力,工頭誇他“好樣的”,他們萬萬想不到這個“下等勞工”,竟會是“國際間諜”。李嘉誠收工後,急忙趕回旅店,把觀察到的一切記錄在筆記本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