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場電影》

《最後一場電影》

拍攝於1971年的《最後一場電影》,由傑夫·布里吉斯和蒂姆斯·博特姆斯聯袂出演,影片講述20世紀50年美國西部的小鎮上,一群年輕人青春期萌動的故事,他們經歷的成長和所有青年一代別無二致,但這種青春氛圍濃郁的影片始終能得到觀眾的共鳴。 《最後一場電影》有很多關於約會場景的描寫,也寄託了那一代人對於電影院的回憶,所以這部電影通常也被視作最佳的約會電影。影片在票房、口碑、獎項上三豐收,影片在翌年的奧斯卡大獎中贏得了最佳男、女配角獎,但是傑夫·布里吉斯與獎項失之交臂,但他還年輕,所以還可以期盼未來再度進攻奧斯卡。

基本信息

導 演:彼得•博格丹諾維奇 Peter Bogdanovich

《最後一場電影》《最後一場電影》

編 劇:Larry McMurtry
彼得•博格丹諾維奇 Peter Bogdanovich .....(screenplay)
主 演:蒂姆斯•伯特姆斯 Timothy Bottoms .....Sonny Crawford
傑夫•布里吉斯 Jeff Bridges .....Duane Jackson
斯碧爾•謝波德 Cybill Shepherd .....Jacy Farrow
Ben Johnson .....Sam the Lion
Cloris Leachman .....Ruth Popper
艾倫•鮑斯汀 Ellen Burstyn .....Lois Farrow
影片類型:劇情
片 長:118 min / 126 min (director's cut)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色 彩:黑白
幅 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 音:單聲道
評 級:Rated R for sexuality, nudity and language.
級 別:
Argentina:Atp Portugal:M/12 Australia:M Finland:K-16 UK:15 Sweden:11 USA:R Italy:T Spain:18 West Germany:12 UK:X Canada:AA

劇情梗概

本片講述的是在一九五一年的德克薩斯有一家由以前是牛仔的桑姆開的一家電影院,是許多戀愛人士常去的好地方,他本人也因獨特的氣質而受到廣大青年學生的崇拜,高中生索尼和他的好友裘安就是其中之一。索尼曾談過戀愛,但最後失敗了。一日教練要索尼將他生病的妻子送入醫院,二人產生好感,並發生了關係。後來桑姆去逝了,索尼像失去了所有美好的時光,心靈上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他同裘安與鎮上公認的最美麗的女孩潔西發生了關係,而潔西因此而變得更為大膽,要索尼帶著她私奔。裘安知道後很傷心,遂決定參軍作戰。索尼和潔安分別時看了最後一場電影,也是這個影院放的最後一場電影。

導演簡介

彼得•博格丹諾維奇 Peter Bogdanovich

《最後一場電影》彼得•博格丹諾維奇

【基本情況】
性 別:男
生 於:1939年7月30日
出生地:美國紐約
星 座: 獅子座
【生平】
彼得•博格丹諾維奇,美國電影導演製片人編劇,1939年7月30日生於紐約州金斯敦。曾參加幾次全美和紐約莎士比亞戲劇節的表演,1959年導演外百老匯戲劇和夏季輪換劇目。六十年代初期,為現代藝術博物館研究和論述一些著名電影導演的創作,後來出版了關於阿•希區柯克(1963)、弗里茨•朗格(1967)等的電影創作剖析的專著,並為《老爺》雜誌寫有關電影的文章。1966年進入電影界,是羅傑•科爾曼的影片《野天使》的副導演兼編劇。1968年,他編導了第一部影片《靶子》。然後拍攝了紀錄片《由約翰•福特導演》,該片參加了1971年威尼斯電影節。翌年,他拍攝了《最後一場電影》,開創了七十年代初期盛行的懷舊影片拍攝浪潮。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改編、最佳男女配角等八項金像獎提名,紐約電影評論家協會還授予他最佳電影劇作獎。
博格丹諾維奇把自己看成是好萊塢富有經驗的導演霍克斯和福特的電影傳統的熱情捍衛者,在影片《愛的大追蹤》(1972)中,他試圖恢復霍克斯三十年代喜劇的活力,帶有懷舊色彩的《紙月亮》 (1973)在某種程度上企圖恢復福特的美國田園般的夢幻世界。此片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他的影片《戴西•米勒》(1974)和《永恆的愛》(1975)則是為他的伴侶西比爾•謝潑德拍攝的。博格丹諾維奇有幾部影片是由導演人公司拍攝的,導演人公司是他與另外兩個有才華的導演威廉•弗里德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一起創辦的製片機構。

演員介紹

蒂姆斯•伯特姆斯 Timothy Bottoms

《最後一場電影》蒂姆斯•伯特姆斯

中文名:蒂姆斯•伯特姆斯
英文名:Timothy Bottoms
作 品:
《上海之吻》 (2007)
《中國人的機會》 (2007)
《明星聊電影》 (2006)
《諾曼第大風暴》 (2004)
《鄰家女孩》 (2004)
《Paradise》(2003)
《雷霆力量》(1997)

傑夫•布里吉斯 Jeff Bridges

《最後一場電影》傑夫•布里吉斯

【基本情況】
性 別:男
生 於: 1949年12月4日
出生地:美國加州洛杉磯
星 座: 射手座
【生平】
傑夫•布里吉斯出生於美國洛杉磯的一個演藝之家,父母及哥哥均為職業演員。在僅有4個月大小的時候,他便躺在媽媽的懷抱里演出了他的電影處女作《危險關係》。服完兵役之後,布里奇斯又進赫伯特•伯格霍夫學院(Herbert Berghof School)專門學習了一段時間的表演,自此,新一代電影明星便做好了正式登台亮相前的準備。為他贏取第一個奧斯卡提名的《最後一場電影》對一個年僅22歲的年輕演員而言無異於是一個碰頭彩,這使得他深受鼓舞,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頻出佳作,如1975年的《西部之心》、1976年的《渴望》(Stay Hungry)。1984年連續出品發行的《不惜一切》(Against All Odds)與《星空訪客》又為布里吉斯帶來了如潮好評,且後者還為他贏得了第三次奧斯卡提名——最佳男主角。1986年布里吉斯與簡•方達(Jane Fonda)一起主演了《自此以後》(The Morning After),88年主演了著名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Francis Coppola)的名作《塔克:其人其夢》(Tucker:The Man and His Dream),1889年與米歇爾•菲弗(Michelle Pfeiffer)共同主演《貝克兄弟》(The Fabulous Baker Boys),1993年主演《美國精神》《American Heart》並首度擔任了製片人的角色,1996年與芭芭拉•史翠珊共同主演《鏡子的兩面》(The Mirror Has Two Faces), 1999年出演由莎朗•斯通主演的《繆斯女神》(The Muse)。傑夫•布里吉斯雖多次獲得提名,但次次都空手而歸,從來就沒有實現過蟾宮折桂。他與奧斯卡多次擦肩而過,令影評家們也頗感憤憤不平。《紐約時報》曾經認為,傑夫•布里奇斯是他那一代演員里最具天分但卻最少獲得犒賞的人物之一,是最沒有實現其應有的價值的演員之一。

精彩影評

《最後一場電影》《最後一場電影》宣傳海報
那似乎是一個遙遠的我們不可理解的年代,二戰與韓戰之間的德州小鎮上,“獅子山姆” 擁有一家小影院、一個咖啡館和一個檯球廳,他收養著一個牧師的白痴兒子比利,高中生杜恩和桑尼最喜歡他的電影院,熱情外向的高中畢業生杜恩熱戀著漂亮的富家女傑茜,而他的好朋友桑尼卻是一個敏感內向的大男孩,與女友分手的他與學校橄欖球隊教練的妻子產生一段不倫之戀。桑尼和杜恩去了一趟墨西哥回來後山姆已經突發心臟病死去,杜恩和傑茜分手了,而桑尼準備與傑茜私奔而不成功,為此杜恩和桑尼打架。很快高中畢業了,杜恩去當兵並遠走韓國,電影院因為沒有觀眾很快要被拆掉,杜恩和桑尼在無盡的感傷中看完最後一場電影。
這部影片拍攝於1971年,那時早已不是黑白片的時代,但導演用黑白的色彩構建了一個充滿的張力的故事,在德州孤獨小道上捲起的是少年無邊的寂寞和野草,他們畢業了,似乎走完了人生的一段路程,然而在他們面前的卻是一段更長的路程,他們渴望嘗試性與愛,於是在畢業的時候住進了汽車旅館,想要用獨特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成年禮,然而,愛情卻是那么地遙遠,他們必須面對背叛與失敗,在不斷的傷害中找到自己青春的路標,那段故事總讓人想起熟悉的《畢業生》,成長原來就是一場痛苦的蛻變。
桑尼和女友分手後和一個40多歲的已婚女人投入了不倫之戀,但他真正喜歡的卻是自己好友杜恩的女友傑茜,當杜恩和傑茜分手後,他又準備與傑茜私奔,然而他除了傑茜的一個允諾外什麼都沒有得到,桑尼在苦澀的愛情中體會著生活的無奈,也許青春期的愛情總是盲目地,如同一座休眠的火山找到了出口就會噴發,然而這樣的愛情總是傷害著別人也傷害著自己,他送走了自己的好友,也總走了自己的青春,那些年輕人如今都已四海為家,桑尼回到教練的家等待著,我看到那黑白影像中流落的無盡感傷。
那個時代的女性似乎也有著異常的果敢,傑茜可以為了愛情不顧家人的反對和貧窮的杜恩在一起,也可以不顧杜恩的感受和有錢人家的男孩去參加裸泳的PARTY,甚至在眾目睽睽之下站在跳水板上一件件的剝下自己的衣服,她的成長之路就是一條反對傳統之路,她不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寧願與窮人相戀,她不願意接受世俗的規誡而要提前結束自己的處女生涯,她的叛逆是屬於那一代的年輕人的,而她的成長卻與所有的年輕人相似。還有那位教練得妻子,當她與桑尼戀愛後,她竟是那么投入,為他換牆紙,為他換窗簾,為他變得年輕,甚至最後桑尼背叛了她以後她還是原諒了他,愛情,就是一個奇蹟。
如果說懷舊是現代人的一種集體愛好,那么這部片子給了我們懷舊的足夠理由,在如今這個忙碌的社會中,我們沒有時間好好回味一部電影,而在這部片子流暢而又舒緩的敘事中,我們看到那一代人的迷茫與成長,山姆死了,山姆收養的傻子比利也死了,有的人長大,有的人死去,這些年輕人品嘗著愛情、性愛、嫉妒和孤獨的滋味,這就是生活,在細水長流的故事中,桑尼和杜恩遠離了檯球室,遠離了電影院,遠離了那個遙遠的充滿田園色彩的德州小鎮,遠離了那個表面平靜其實急劇變動的時代,一切都已遠去,只有一代人在慢慢成長。

幕後製作

本片是以年輕人的成長與開拓時代的精神相銜接,寓意深遠的黑白佳片。本片中的強班尼和李姬曼亦因此片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女配角獎。影片中穿插著很多戀愛和偷情,沒有波濤起伏的情節,只有一種情緒通過黑白畫面盡情渲染。本片中有多位明星初次嶄露頭角。導演曾嘗試用續集《德州小鎮》(Texasville,1990年)再現那種氛圍,但沒有成功。

花絮

•根據希碧爾•雪弗德的自傳可知,

《最後一場電影》《最後一場電影》
翰•里特和克力斯•米希姆都曾考慮過索尼的角色。
•所有電影音樂(除了片尾字幕和聖誕節上的現場樂隊演奏),都是廣播裡、自動唱片點唱機或者是在游泳聚會一個攜帶型錄音機里放出的背景音樂。
•除了一個鏡頭外,所有的都是水平鏡頭(eye-level)。
•最後放映的一部電影是紅河Red River (1948)。
•艾倫•波斯特原定考慮吉納維芙的角色,但在與彼得•博格丹諾維奇會面,並且看過所有三個老女人的角色後,他建議她扮演盧斯•保普。然而波斯特更喜歡洛伊斯這個角色。伯格唐納維奇讓她先回家去,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哪個角色,第二天再打電話給他。翌日她照辦了,說自己還是想扮演洛伊斯,於是他同意了。
•電影全部拍攝於德克薩斯州亞徹城。演員們甚至還有機會與他們的角色原型人物見面。
克勞麗絲•理區曼在電影最後一個場景的戲,是在沒有任何排演的情況下第一次拍攝出來的。她想要排演,但是導演彼得•伯格唐納維奇認為這樣做的話會破壞了布景。最終他的導演意識得到了回報,那就是克勞麗絲因為她的表演獲得了一座奧斯卡小金人。
彼得•伯格唐納維奇說電影結束的剪輯工作幾乎全部是由他一個人完成的,但由於唐•坎伯在其中做了一些瑣碎的事情,所有他們就把他的名字放在了剪輯師的名單上。

精彩劇照

《最後一場電影》

《最後一場電影》劇照

精彩對白

Sam the Lion: Chicken fry me a steak and use meat this time!
--------------------------------------------------------------------------------
Lois Farrow: I guess if it wasn't for Sam, I'd have missed it, whatever it is. I'd have been one of them amity types that thinks that playin' bridge is about the best thing that life has to offer.
--------------------------------------------------------------------------------
[Telephone Conversation]
Duane Jackson: Hi Jacy, it's Duane.
Jacy Farrow: What's on your feeble mind Duane?
--------------------------------------------------------------------------------
Jacy Farrow: [to Lester Marlow] Thank God, I'm glad I weren't on fire - I would've burned to death. All you've got is one button undone.
--------------------------------------------------------------------------------
[Telephone Conversation]
Abilene: Hello.
Lois Farrow: Abilene, you asleep?
Abilene: No.
Lois Farrow: You like company?
Abilene: Well, I thought I'd drive out, see how my well was coming.
Lois Farrow: Drill hard. You're better at oil wells anyway.

宣傳海報

《最後一場電影》《最後一場電影》《最後一場電影》

穿幫鏡頭

《最後一場電影》《最後一場電影》
•地理錯誤:電影中指定的地點是阿納林小鎮,但在高速公路上主要十字路口的標誌很明顯是德克薩斯州的高速路25和79,這和作者的家鄉以及實際拍攝場景亞徹城的道路標誌不同。
•連貫性:就在傑西和來斯特去參加聚會之前,她和杜尼正在車裡打扮。在她從車座上把自己的腿伸過去的時候,可以看到她穿著一雙彩色的平底鞋,上面有蝴蝶結。當她在聚會上把鞋子脫下來的時候,這是她穿的鞋子是沒有蝴蝶結的。
•電影結尾的時候,當它正跟著一輛汽車時,可以在畫面底部看到攝影機的影子。
•事實錯誤:電影末尾當杜尼回到阿納林時,他是從部隊請假回來的,當時美國正參與韓戰之中,大約是1952年。他的頭髮太長了,根本不可能符合軍紀要求的士兵頭髮長度的限制。即使在今天的軍隊看來他的頭髮也還是過長。此外,他還有連鬢鬍子,這在軍隊里更是不允許的。
•時代錯誤:電影設定的時間是1950年代初期,在50分鐘19秒,當索尼在夜晚穿過小鎮時,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一輛1960年代中期或者更晚一些時候的汽車。
•當索尼第一次開車去盧斯家的時候,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攝影機和工作人員的影子。
•時代錯誤:在餐廳內部拍攝時,好幾次可以看到的一架自動唱片點唱機是Wurlitzer 2000型號的,這種最早生產出來的時間是1956年。

獲獎情況

1972年奧斯卡最佳男女配角
1972年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配角
1972年金球獎最佳男配角
1971年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女配角、最佳編劇
1973年英國學院獎最佳男女配角、最佳編劇
1971年國家評論協會獎(美)最佳男女配角
1998獲得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保護

製作與發行

製作公司
BBS Productions [美國]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Corporation [美國]
發行公司
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美國]
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 Columbia TriStar Home Video [美國]
哥倫比亞三星 Columbia TriStar [巴西] ..... (Brazil) (DVD)
LK-TEL Vídeo [巴西] ..... (Brazil) (VHS)
LK-TEL [阿根廷] ..... (Argentina) (VHS)
標準收藏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美國] ..... (USA) (laserdisc)

推薦一批中學校園佳片

《娛樂周刊》全球50部中學校園佳片。該排名網羅了世界上一些比較出色的中學生電影,以此重溫那些曾經刺激過我們的青春歲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