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

《暗物質》

《暗物質》是一部由陳士爭導演,梅麗爾·斯特里普、劉燁主演的以1991年曾轟動國內外的留美學生盧剛槍殺導師一案為藍本拍攝的劇情片。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海報海報

影片取材於真實故事,其藍本是1991年留美學生盧剛槍殺導師一案。劉燁出演盧剛,梅麗爾·斯特里普出演被殺的柯萊瑞教授。

劇情介紹

劇照劇照

安·柯萊瑞是衣阿華大學最有權威的女性之一。她的父親曾到中國傳教,她出生在上海,對中國很有感情,並對中國留學生相當愛護。1991年11月1日萬聖節這天,中國留學生盧剛在剛剛獲得衣阿華大學太空物理博士學位的時候,開槍射殺了3位教授和副校長安-柯萊瑞以及一位和盧剛同時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山林華。槍殺五人之後,盧剛隨即當場飲彈自盡

開槍殺人的盧剛是北京市人,出生於普通工人家庭,18歲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84年通過李政道主持的中美物理學交流計畫選拔,畢業後鏇即以交換學生身份公費赴美攻讀博士學位,就讀於衣阿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時年22歲。聰明但自負的盧剛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獲得諾貝爾獎學金,但因學校人際關係糾紛從而對導師心懷不滿,最終釀成悲慘血案。

幕後花絮

劇照劇照
以為劉燁是功夫巨星

《暗物質》中只有兩個中國人,一個是導演陳士爭,另一個就是男一號劉燁。劇組裡的美國工作人員看到兩位好萊塢“大腕”梅麗爾·斯特里普和方·基默來給劉燁配戲時都驚訝不已,“初進劇組的那幾天,氣氛非常詭異,他們私下裡都在議論我是不是從中國來的功夫巨星,因為在美國,只有中國武俠片還算有點江湖地位,至於讓美國的一線明星在一個中國演員領銜的美國電影中配戲,在好萊塢絕對是一件稀罕事。”

斯特里普說“Nice!”

劇組開機後的第二周,梅麗爾就和劉燁上演了一場在全片中極為重要的對手戲。受到導師陷害的留學生劉星到社區做義工……上人家裡推銷商品,看到聰明絕頂的劉星淪落到這個境地,一直對他懷有複雜情感的梅麗爾淚如雨下。劉燁興奮地回憶說,“梅麗爾的表現非常生活化,但是極具爆發力,那場哭戲只拍了一條就過了,當時她自己還想再拍一條,但導演表示不用了。”

劉燁本人在那場戲中也有不俗的表現,“拍了兩周的戲,梅麗爾那天第一次對我說,Liu,You’re very nice!”

每周只上五天班

《暗物質》在美國開機已經有兩周的時間,除了拗口的台詞讓劉燁有些撓頭,“一切都很愜意”。最讓劉燁感慨的是,劇組嚴格執行“五天工作制”,讓他每周都有兩天的時間享受周末。劉燁說,“美國的工會非常厲害,如果製片方要讓演員多乾幾個小時,就會被告上法庭,所以即使是像這樣一部投資並不高的藝術影片也會不折不扣地執行各項工會規章。”

否認《暗物質》有損國人形象

《暗物質》講述了中國留學生槍殺導師,很多人懷疑本片是否對中國人形象有損。劉燁經紀人對此表示:“首先這部電影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負面、侮辱什麼的,跟盧剛事件也沒有關聯,更多的是講一個人的發展,說了很多人性的東西,人在當時的環境下,各種原因促成了他走上了極端,寫得很客觀。之前我也怕有問題,所以特意要來劇本看了,特別激動,劉燁看了也很喜歡。我覺得沒看過劇本或者電影就沒有發言權,妄加猜測不好,其實同類型的電視劇國內也有。最早是美方通過獵頭公司要了幾個亞洲演員的資料,然後給我打電話要了劉燁的一些資料。一兩個月後導演就過來見面,他是一個美籍華人,原來是做舞台劇的,這是他第一部電影,下了很大功夫。而且整部戲全寫劉燁一個人,斯特里普和方·基默為他搭戲做綠葉,是很難得的鍛鍊機會。不過劉燁這次扮演的仍舊是一個不幸福、很壓抑的人,跟以前他的作品相似。”

獲得獎項

《暗物質》在2007美國聖丹斯電影節獲得探討科學及科技問題的AlfredP.Sloan

相關評價

聖丹斯電影節,上百部影片中,《暗物質》是第一部值得看的。 ——《洛杉磯時報》

想像不到的動人,感動到流淚的一部影片。 ——《綜藝》

我們常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畢竟只要你有才華終有一天會遇見你的伯樂,就不會被埋沒。也有人說:“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另一半是:你甘心在多大程度上以及在多長時間內被埋沒,與你的才華是成正比的。”如果有一天,你不甘心了,徹底絕望了,人性中的暗物質一旦集中爆發,善良、光明、美好的一面就會被積怨、憤恨、醜惡所吞噬。電影《暗物質》以1991年發生的中國留美學生盧剛槍殺導師的真實事件為藍本,是一出因人性中的暗物質衝破臨界而釀成的悲劇。當面臨一個比宇宙更為廣闊與複雜的母體時,暗物質爆發後所產生的能量也將會形成巨大的、毀滅性的災難。

影片主人公劉星,一位赴美留學的年輕科學家,才華橫溢,文雅謙恭。對於科學的執著追求激勵他懷揣夢想來到美國,希望在這裡實現他的宏圖壯志。依照影片的表述,導演的理解是將劉星人性中暗物質爆發的原因歸結為學術分歧與文化差異。前者是人物內心世界的寫照,表現為現實與理想的反差;而後者是人物外部環境的刻畫,表現為中美兩國文化的衝突。片中以劉星給父母的家書貫穿始終,家書中所描述的世界即是劉星心目中的理想國:被導師重用、獲得諾貝爾獎、把父母接到美國來,繼而依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全家人的生活。轉折點在於劉星的研究觸碰了導師萊瑟教授的科研領域,他還偷偷地把研究成果發表在學術刊物上,萊瑟教授為此震怒,設計導致劉星的畢業論文答辯失敗。在此之前,留學生活其樂融融,家書和現實是一致的,而之後,理想破滅的過程,“夢想”卻在家書中逐步實現—劉星不得不面對兩者的分裂:一面是繼續編織著美好生活的夢想;另一面是科研受打擊,甚至完成不了學業,直至走向毀滅之路。
文化差異所造成的孤獨感、無助感也是悲劇發生的重要因素。這在影片中所占了很大一部分。據導演陳士爭介紹,影片尋求捕捉眾多中國留學生遠離家鄉,身在異鄉為異客時所遭遇文化混亂的心境。他說:“在我看來,影片拋出的第一枚令人震驚的炸彈是,周圍沒有人在乎你,關心你,你似乎如一顆流星身在茫茫人海之中,基本上是自生自滅的味道。相反,我們從小生活在一個人人關心的環境下,一切活動均有人教導、幫助。美國人和中國人從彼此身上學習的地方有很多。我們對彼此的了解是如此的膚淺。”由此,導演除了極力展現劉星在美國遭遇的文化和社會衝突過程,也在影片中設定了許多中國元素:“金木水火土”的五段式描述、民謠、口琴、劉星父母北京普通工人的日常生活情節……它們與劉星有意識地試圖融入美國生活形成對比,而影片中的另一重要人物喬安娜本身即是力行文化衝突的體驗者。由美國老戲骨梅麗爾•斯特里普所飾演的喬安娜是一位富有的大學贊助人,在幫助中國留學生融入美國文化的過程中奉獻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她自己也極度迷戀東方文化:練太極拳、學繞口令、看京劇,甚至是陷入黑暗困境之中的劉星身邊的惟一援手,但是她還是沒能挽救劉星,不能了解他內心深處的隱痛對他的傷害與壓力有多重,暗示著思想、文化背景的極大差異

影片最後,劉星穿上一件白色羽絨服,在校園裡朝著給他的競爭對手頒獎的會場走去,在心理完全崩潰的時候,他表情冷酷而不是歇斯底里,步履疾速而不是慌張忙亂,冷靜地完成了整個槍殺過程。他要用生命捍衛自己的權益與尊嚴,人性中的暗物質在這一瞬間放射出最後一道光芒,但這光芒卻是寒冷的、彎曲的、自私的、垂死掙扎的。
過影片之後,在震撼、惋惜之餘,也在引人思索:當人性中的暗物質即將超越承受力的臨界,我們該用什麼方式去驅散與化解?影片中導演沒有告訴我們答案,但在現實里,悲慘的故事卻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在真實的盧剛事件中,喬安娜的原型安•柯萊瑞也一併被槍殺。在1991年11月4日(事發後的第4天),安•柯萊瑞的三位兄弟在姐姐腦死亡後,在親人的遺體旁,他們用寬恕和愛寫下致盧剛父母的信,願意與他們一起分擔悲痛。並以姐姐的名義捐出一筆資金,宣布成立“安•柯萊瑞博士國際學生心理學講學基金”,用以安慰和促進學生的心智健康,減少人類悲劇的發生。由此,暗物質的陰霾得以煙消雲散,我們隨即看見的又是一片海闊天空的明朗。有時候,寬恕與愛即便不能挽救一個人,但是它們可以讓活著的人看見生命的力量和寬度,賜予他們能勇於擔當命運挫折的堅強和責任。

梅麗爾·斯特里普影視作品

美國女演員,12歲開始學歌劇,中學時初展演戲天分,借著獎學金拿到耶魯戲劇學院碩士學位,其後在耶魯劇場演了三年戲。遷居紐約後開始參加百老匯舞台劇演出,曾獲得托尼獎提名。她在1977年的電影處女作《茱莉亞》已令人眼前一亮,其後自《獵鹿人》獲奧斯卡女配角提名開始,她便和奧斯卡結下不解之緣,至今已創造獲提名最多的記錄。以演技高超著稱,受到表演愛好者們的膜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