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選組血風錄》

《新選組血風錄》

一部草根英雄的發跡史,日本史上最強浪人集團秘聞,司馬遼太郎又一代表力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新選組血風錄新選組血風錄

《新選組血風錄》講述幕末,來自西半球的黑船叩響了閉鎖的國門,日本迎來了動盪的時代:幕府和諸藩的矛盾浮出水面,佐幕派和保皇黨的鬥爭日趨白熱化。

值此多事之秋,天下有識之士和各路野心家紛紛聚集京都,一心藉此亂世揚名立萬。此際,一支來自江戶的鄉士浪人團在因緣際會之下進京,並一躍擔任起京都守護的重責,由此,一個個充滿著血雨腥風的傳說開始了……

編輯推薦

如果僅僅以“好看”為閱讀品評標註,司馬遼太郎無疑是日本小說界中的第一人。

《新選組血風錄》至於新選組——無論是從漫畫(《浪客劍心》)到電影(《御法度》),到遊戲(《新選組奇談》),再到與其同名的大河劇,他們都無愧為日本國民級的寵兒。

也難怪,那裡有老成持重的近藤勇,有深藏不露的土方歲三,有天才般的美少年劍士沖田總司……簡直就是如偶像一般閃閃發亮!當然當然,如果司馬也僅僅寫了這么一乾青年才俊群象,也未免過於流俗。所以在他的筆下,新選組多了殘忍,多了冷酷,多了勾心鬥角,多了黨派之爭——他們是一群市井無賴,也是一群不折不扣的草根英雄。從默默無名的鄉士,到進京的浪人團,再到轟動日本的京都守護,這一步步地晉升,腳下踏著的鮮血不僅來自敵人,更多則屬於隊友。《新選組血風錄》里圍繞新選組展開的數個故事裡,有的驚心動魄,有的匪夷所思,有的則讓人啼笑皆非。閱讀他們,我們可以看到新選組這一具有傳奇色彩組織的發跡史,或許,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專業書評

司馬遼太郎一直思考著,為什麼日本會產生如此愚蠢的“昭和時代”。現在日本更趨腐敗沒落,司馬遼太郎已經看不到日本的沒落光景,我為他感到欣慰。

——著名動畫導演宮崎駿

“一平二太郎”(藤澤周平、司馬遼太郎、池波正太郎)如果歸為一類的話、都是嗜好寫“大寫的日本男人”的作家。——日本著名文學評論家川本三郎
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角色,所以我還想再演一回齋藤道三。

——《國盜物語》中的著名演員平乾二朗

國小六年級朝日電視台播出電視劇《新選組血風錄》,我簡直著了魔似的看,然後不知天高地厚地從書架中找出《燃燒吧!劍》,寫起了評論。

——戰後著名作家杉本章子

作者簡介

司馬遼太郎,1923年(大正12年)生於大阪。大阪外國語學校(後為大阪外國語大學、現為大阪大學外國語學部)蒙古語科畢業。後進入產經新聞社工作。59年他的小說《梟之城》獲得直木獎。司馬66年獲菊池寬獎、72年吉川英治文學獎,75年日本藝術院獎恩賜獎,81、86年獲讀賣文學獎,82年朝日獎,88年大佛次郎獎,93年獲文化勳章。其著作主要有:《龍馬奔走》、《燃燒吧,劍》、《尻啖孫市》、《國盜物語》、《北斗之人》、《豐臣家族》、《坂上之雲》、《棲世之日》、《宛如飛翔》、《人之跫音》、《韃靼疾風錄》。1996年(平城8年)2月去世,享年72歲。 [1]

寫作背景

新選組是一個由浪人武士組成的團體,受當時任職京都守護職的松平容保支持,主要職責是維護京都治安和對付反幕府人士。幕末前半,黑船叩關帶來的危機令幕藩體制本就存在的矛盾更加激化。在對待外國人的問題上,朝廷表示要進行“攘夷”,而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卻不待天皇同意就於1858年簽訂了《日美友好通商條約》,被反對派斥為“賣國”。由是一部分倒幕派將“尊王”與“攘夷”兩樣口號結合起來.因此也被稱為“尊攘”派。尊攘派是當時最為激進的一派。為了排除異己,他們對持不同政見者進行肆意暗殺,並冠以“天誅”的堂皇之謂,甚至還準備火燒京都。在這樣的背景下,新選組身負維持京都治安之責,的確也起到了相應的作用。然而由於其佐幕的立場,在幕末後期倒幕開國的大潮下.卻成為維新的阻礙,最終理所當然地被潮流淹沒。

對待新選組,歷來就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認為新選組算得上英雄,為堅持自己的信念而戰鬥,直至最後一刻,雖敗猶榮。而另一種則認為新選組不過是代表老舊沒落勢力的幕府的爪牙,最後仍螳臂當車,死不悔改。這一正一反兩種態度,在與幕末、與維新、與新選組相關的各種文學、影視、動漫甚至遊戲作品中交織,是正是反各取所需。於是我們時常會看到某部作品拚命地在新選組周圍圈上各種華麗光環,而另一部作品卻將其貶為雜魚的情形。

但這本《新選組血風錄》,卻並不為上述正反立場所左右。

本書中,作者並未將新選組從開始到結束洋洋灑灑地以時間線作一流水賬記敘,如此則流於平庸。本書通過十五個相對短小的故事,來描繪新選組的人和事。這裡沒有光環包圍的英雄,也沒有死不足惜的雜魚。這裡有的,是活生生的人物,以及圍繞他們發生的那些事情。讀完本書,對於新選組,不會流於臉譜化的正反派式認識,卻能看到一座立體的、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