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掙脫生命的束縛》

《新東方·掙脫生命的束縛》

《新東方·掙脫生命的束縛》收錄了其中近五十篇優秀的博文,內容涵蓋了新東方英語教學、幽默和勵志,體現了新東方人一絲不苟的境界和昂然向上的正氣。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當新東方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新東方的部落格已經突破一千萬的點擊量時,我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感覺。有些個人所做的部落格,都已經突破一個億了,一千萬的點擊量根本不算什麼。在現在這個信息可以無限流通、現實生活無比乏味的社會裡,任何東西只要稍微新奇一點,就能夠吸引無數的眼球,有時候甚至不用寫任何東西,只要放幾張私密或者大膽一點的照片上去就夠了。但即使這樣,新東方的部落格點擊量超過一千萬依然是值得祝賀的一件事情。首先,據新東方相關人士告訴我,說在企業部落格中,新東方是第一家超過一千萬的。在這個人人都想爭第一的時代,總要想辦法給自己找一個第一的理由,現在新東方企業部落格第一個超過了一千萬,無論如何要祝賀一下;第二,部落格最重要的是表達自己,是否有人點擊其實無關緊要。我看到很多人寫部落格其實沒有什麼人讀,但依然寫得兢兢業業,一絲不苟,這種境界令人感動。新東方很多老師都在寫部落格,有的老師的部落格讀的人多一點,有的部落格讀的人少一點,但不管多少,老師們都在堅持寫。正是因為有了老師的部落格,才有了新東方部落格作為一個整體的影響力。所以我在這裡要向老師們表示感謝,並讓我們一起祝賀新東方部落格突破一千萬的點擊量;第三,在這個人心浮動的時代,新東方的部落格走的還算是正道,基本上發表的都是比較正經的文章,所謂正經不一定是褒義詞,但算是新東方人堅守的一個原則,基本上都是鼓勵人奮發向上的語言。最後,要感謝那些來讀新東方部落格的人,正是你們對於新東方的厚愛和支持才使新東方有了今天的一千萬點擊量。新東方有很多做得不夠的地方,也有很多無聊的文字出現在部落格中,你們能夠容忍新東方的不足,使我們有了勇氣把部落格進一步寫下去,並且希望能夠越做越好,對得起大家。

目錄

代序:祝賀新東方部落格點擊量突破千萬(俞敏洪)
開篇:我們的新東方(新東方)
一、精神突圍
掙脫生命的束縛(俞敏洪)
在北大看季老“示眾”(周雷)
天分是持續不斷的忍耐(王強)
法律是自由的前提和保障(范猛
用汗水來捍衛我們的光榮與夢想(許順康)
人生為一件大事而來(王立)
活著是因為我們將生命融入(岳軍)
越過困擾心靈的“三座大山”(黃卓明
二、師者仁心
我也有過赤膊上陣發傳單的經歷(徐小平)
真正的“師者”(齊文昱
真心教育學生的老師才是好老師(楊娜)
湖北未管所的心痛之旅(李杜)
隱形的翅膀(莊重)
心靈的富足(俞敏洪)
人生設計的核心(包凡一)
在閱讀中思考(王延明)
拿資本捍衛自己最亮麗的個性(謝強)
18歲了,要為自己負責了(高薇
三、邊走邊悟
我在澳洲賣冰淇淋(宋亮)
一路走過看悉尼(蔡衛星
哈佛印象(何鋼)
美利堅式的守時和誠信(周思成
那時的聖誕,我們在一起(惠瑾)
出國,多想想專業以外的問題(孫濤)
四、東方雜談
有些事情,不能勉強(劉暢)
當美國佬遭遇英國佬(李杜)
一個新東方人職業困惑的隱喻(王丹丹)
我的大學:“人”的哲學思考(王蓓蓓
語言就是力量嗎?(翁雲凱)
在新東方感受時間(蔡衛星)
為什麼我們要跌倒?(邱政政
爆笑的新東方老師寒假班總結(李東雷)
五、大愛無言
災區日記(俞敏洪)
全速前進首先要學會剎車(古典)
我們在一起——新東方誌願者日記(張戈)
兒子的聲音里充滿了悲傷(徐小平)
圓圈(成宏)
男人眼裡那閃動的淚光(張濤)
兒子的教育,煩心事!(高嵩)
拿什麼回報你,我的朋友(孔建龍)
愛?贈予(楊銳)
走過傷痛——新東方誌願者日記(喬蕾
考研中的媽媽,是誰給了你力量?(印建坤
小時候的布裙子(楊小元)
六、學習經緯
讀書唯讀一流書(王強)
送給考研迷惘者的三個忠告(汪海濤)
基礎不雄厚,菜鳥豈能變大師?(楊承松)
留學個人陳述如何避免落入俗套(包凡一)
關於學習英語的兩個謬論(周雷)
考研的現實價值和理想價值(宋平明
譯比爾?蓋茨的哈佛演講詞有感(唐靜)
大廚證書使我的留學生活增色不少(陳國輝)
學好英語的三種“力”(強浩
笑話與幽默(王文山

前言

祝賀新東方部落格點擊量突破千萬當新東方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新東方的部落格已經突破一千萬的點擊量時,我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感覺。有些個人所做的部落格,都已經突破一個億了,一千萬的點擊量根本不算什麼。在現在這個信息可以無限流通、現實生活無比乏味的社會裡,任何東西只要稍微新奇一點,就能夠吸引無數的眼球,有時候甚至不用寫任何東西,只要放幾張私密或者大膽一點的照片上去就夠了。但即使這樣,新東方的部落格點擊量超過一千萬依然是值得祝賀的一件事情。首先,據新東方相關人士告訴我,說在企業部落格中,新東方是第一家超過一千萬的。在這個人人都想爭第一的時代,總要想辦法給自己找一個第一的理由,現在新東方企業部落格第一個超過了一千萬,無論如何要祝賀一下;第二,部落格最重要的是表達自己,是否有人點擊其實無關緊要。我看到很多人寫部落格其實沒有什麼人讀,但依然寫得兢兢業業,一絲不苟,這種境界令人感動。新東方很多老師都在寫部落格,有的老師的部落格讀的人多一點,有的部落格讀的人少一點,但不管多少,老師們都在堅持寫。正是因為有了老師的部落格,才有了新東方部落格作為一個整體的影響力。所以我在這裡要向老師們表示感謝,並讓我們一起祝賀新東方部落格突破一千萬的點擊量;第三,在這個人心浮動的時代,新東方的部落格走的還算是正道,基本上發表的都是比較正經的文章,所謂正經不一定是褒義詞,但算是新東方人堅守的一個原則,基本上都是鼓勵人奮發向上的語言。
最後,要感謝那些來讀新東方部落格的人,正是你們對於新東方的厚愛和支持才使新東方有了今天的一千萬點擊量。新東方有很多做得不夠的地方,也有很多無聊的文字出現在部落格中,你們能夠容忍新東方的不足,使我們有了勇氣把部落格進一步寫下去,並且希望能夠越做越好,對得起大家。
在這樣一個人人都有話說的時代,希望新東方能夠說更多的真話實話,表達更多的真情實感,也希望來讀新東方部落格的人,不僅僅是來去匆匆的過客,而是應該有更多的不斷來訪的老友,當人們遇見老朋友時,空氣中總會瀰漫著不需要語言表達的歡樂。
再次感謝各位朋友對於新東方的厚愛!
俞敏洪(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一、精神突圍
掙脫生命的束縛(俞敏洪
每個人都渴望生命能夠像海水一樣沒有障礙地奔騰流動,和藍天相接;每個人都渴望生命像風一樣從天空自由自在地飄過,除了帶走白雲,沒有一絲牽掛。沒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縛,就像沒有任何動物願意被關在籠子裡一樣。人的一生都是為了掙脫某種束縛而努力的過程,這一過程使生命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機遇,咀嚼失敗,品味成功。
人一旦有了自覺意識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束縛抗爭。從十一、二歲開始,青少年一般都會有幾年很強烈的反叛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常常不管父母或老師說得對不對都和他們對著幹。這一現象正是生命想要掙脫束縛的具體表現。可以說青少年對於父母的第一次抗爭,就拉開了一輩子和各種各樣的束縛進行鬥爭的序幕。動物通過角斗來宣示自己的力量,確定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人類通過智慧和耐心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最終擺脫社會的束縛進入自由狀態,儘管這一自由狀態有可能只是一種虛幻,但爭取進入這一狀態的奮鬥過程正好賦予了生命很豐富的意義。
一個人與其說是為了理想而努力,還不如說是為了擺脫某種束縛而努力。如果我們出生在貧苦家庭,我們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擺脫貧困。因為貧困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束縛,在貧困中生命得不到張揚,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在貧困中的人常常更加能夠自強不息,因為他的背後有足夠的動力:想要像城裡人一樣過上好日子(儘管城裡人日子不一定好過),想要像城裡人一樣吃得更多,走得更遠。這些最樸素的理想恰恰變成了最有持久力的拚命。
人們脫離貧困之後,馬上就會為了爭取自己的社會地位而努力,因為社會地位的高低直接和一個人的尊嚴有關。一個人如果社會地位低下,就像一群狼中的尾狼一樣,永遠只能吃最後一口肉,永遠得不到最好的機會,甚至得不到母狼的青睞。社會地位低下這一可悲的狀態足以鼓動任何男人和女人用盡一切力量和辦法來擺脫卑微。社會地位的低下是一種非常現實的痛苦,當那些來自社會底層的大學生看到有家庭背景的同學總有人前呼後擁,被女孩子前堵後追的時候,不管有多大的心肺都會胸口發悶。在這種感覺下,懂得社會地位不可一蹴而就的人會用持續耐心的努力來爭取社會地位的改善(有時候這是一輩子的努力),而沒有耐心的人就會採取危險行動,通過逢迎拍馬、坑蒙拐騙來達到目的。面對社會地位,有虛榮心和貪婪心的人尤其危險,虛榮的人容易為了面子而斷送幸福,而貪婪的人極有可能為了地位而斷送生命,因為地位和金錢一樣,沒有任何滿意的衡量標準,只能用內心去感受,一個面對地位和權力的誘惑不知道適可而止的人,極容易進入危險之地。但不管怎樣,大多數人一輩子的奮鬥過程,就是為了提高自身社會地位的過程。
當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之後,人們就開始要求精神的解放、心靈的自由,希望擺脫社會對於自己心靈和精神的限制,這是更高層面的生命抗爭(當然有些偉人可以躍過貧困和社會地位的障礙直接進入追求精神解放的境界)。人生而平等這句話表達的不僅僅是一個社會地位問題,也是一個精神自由問題,民主訴求的實質是擺脫思想束縛,獲得精神平等。當我們發現現實世界的很多束縛不可掙脫時,我們希望自己的心靈得到解放,而這一掙脫心靈中各種束縛的過程正是偉大文學和哲學思想產生的過程。人們進行文學和哲學思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解放自己的情感,同時獲得通向幸福和自由的路徑。
如果說一般人的生命奮鬥過程就足以令人感動,那另外一種人的成功更加震撼人心,那就是擺脫了身體殘疾的束縛而創造出奇蹟的人,因為他們常常做到了連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海倫凱勒從小失聰失明,但最後寫出了令人顫抖的美麗文字;貝多芬在失聰之後譜寫了第九交響曲,霍金坐在輪椅上通過手指的動作寫出了《時間簡史》,司馬遷在遭受宮刑之後完成了《史記》;這些人的偉大成就沒有一個不是在擺脫了身體殘疾的束縛之後,放飛了自己強大的精神力量。還有在中國那些聾啞女孩跳出的千手觀音,每一個動作都牽動著人們對於美麗的神經。我曾經碰上一個叫左力的浙江學生,從小耳朵就完全聽不見了,到今天為止這個世界對他來說依然是一片寂靜,但他卻通過自己的努力一直讀到了大學,而且一直都是好學生,他能夠通過閱讀老師的嘴唇知道老師在講什麼,他寫出來的文字流暢通順,思想豐富;現在他還準備到國外最好的大學去讀書,從唇讀中文轉向唇讀英文。我們擁有美好聽力的人都沒有把英文聽懂學好,面對左力這樣的學生,我們除了努力,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我把左力這樣的人稱作是帶著束縛跳出了最美麗舞蹈的人。其實人的一輩子都有某些東西束縛著我們,不管是貧困生活還是社會地位,不管是傳統習俗還是法律條文。生命的抗爭就是在束縛中跳出美麗舞蹈的過程。沒有束縛的生命反而顯得輕浮而沒有分量,生命的束縛和掙脫束縛的努力,使我們生命變得厚重而美麗。我在學習單板滑雪時對於這一點體會尤其深刻,單板滑雪必須把兩個腳牢牢地固定在板上,因此在光滑的雪地上你只要站起來就會摔下去,在你和滑雪板進行抗爭的過程中,你會摔得鼻青眼腫,但只要堅持下去,你會慢慢發現,單板好像慢慢融化成了你身體的一部分,已經在你腳下運用自如;藉助單板,你已經可以翻滾騰挪,飛馳向前,為生命留下一連串的瀟灑和美麗。
在北大看季老“示眾”
季羨林先生95歲華誕,總理都去301慰問。在電視上看老先生氣色還不錯,真希望他老人家壽比南山了。
我在北大英語系當學生的時候,外語學院尚未成立,英語、西語、東語、俄語各立山頭。但“天下學外語的是一家”,幾個語言系不僅公共課一起上,連踢個球也搞個“語言聯隊”啥的,即使這樣,也避免不了被物理化學或者生物這種充斥著荷爾蒙過剩的男生大系灌個6:0。
季老先生那個時候已是蜚聲海內外的著名學者,我們上課時,老師經常說,東語系有個國寶級的專家,他懂一門沒多少人懂得語言叫sanskrit。按wikipedia的說法,只有6106人作為第一語言(1981年普查)194433人作為第二語言(1961年普查)。這話極大地刺激了大家學好自己的專業——英語——的決心,英語,全世界有好幾億人說呢。
上世紀90年代初的北大,遠沒有現在這樣成為大眾傳媒的焦點,而搞學術研究也沒有現在這種曝光率。這反倒讓我們在校園裡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大家,畢竟,他們可能沒有現在那么忙。
90年代初的北大,也是學生社團蓬勃興起的時候,後來著名的愛心社,山鷹社似乎都在那時成立。隨著小平南巡的號角,北大的南牆也被推倒來建鋪面,而學校里學生社團更是緊跟深化改革的春風,大搞各種活動。一時間海報滿天飛。印象最深刻的是各路英語學習社團打著“觀摩英語聽力”的旗號,開始在電教占教室,放《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本能》之類的片子,每人收費2元,觀者甚眾。
活動多了,有些社團薄弱的組織能力就被暴露出來。記得是一個春天的晚上,某社團請了季老在辦公樓禮堂作講座,題目無外乎是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比較之類。北大辦公樓禮堂,古色古香,不少影視作品都藉此重現過一些個歷史場景。那天我去的挺早,占了前面的位子。離講座開始不到十分鐘的時候,季老到了,他沒有坐下,而是站在台上,看了看底下的同學,就準備開始了。可是這個時候,講座的組織社團才突然發現,並沒有準備話筒和擴音設備。辦公樓禮堂,上下兩層,一層就能坐幾百人,讓一個年過八旬的老人扯著嗓子喊,這簡直是missionimpossible。社團的頭頭頓時慌了手腳,快步衝上台,在季老耳邊低語幾句,估計是請老先生稍等片刻,自己返身衝去搞設備了。底下的聽眾開始騷動,我仰頭看了看季老,只見他依然沉靜地站在那裡,兩手垂著,沒有一絲的焦躁、不安、甚至無奈。過了5分鐘,話筒依然沒有拿來,有的同學眼看講座要泡湯,便開始退場,場面更加嘈雜。季老依然站在那裡,那么沉靜,自然,放鬆。突然,他說了句什麼,全場立刻安靜了下來。季老的聲音非常洪亮:“魯迅有本小說的名字叫《示眾》,看來今天我是來這裡示眾的”,全場一片鬨笑,他隨後又讓大家不要著急,耐心再等一會。台下的人立刻就安靜了下來。
那場講座講了什麼,甚至講了沒講,我現在已完全不記得了。留在記憶中的只有一個喧囂的會場,古色古香的講堂,和一個沉靜如水的老人。
天分是持續不斷的忍耐
每次讀金耀基先生的《劍橋語絲》,我總要細細品味那篇“劍橋一書賈”,讓心靈一次又一次重溫他筆下飽含真情流淌出的那些“充滿人間溫暖與尊嚴的故事”。我雖尚無緣份走進夢中的劍橋,金先生的文字卻讓我開始思索劍橋何以能是劍橋。
金先生說,劍橋人對所有地位顯赫的“劍橋之子”固然會用各種方式表達出感念和愛戴,就是對在世俗眼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卻對劍橋做出過貢獻的人也同樣肅然起敬:
一位負責大學打字室工作的少女,在這樣平凡的崗位上一乾就是五十多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把美麗和青春化作打字機上的一個個單調的字元,敲出了生命的星光,成為劍橋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榮譽博士學位的女性;
一位石匠,默默無聞,一斧一斧地鑿擊,把一生的心血融化進劍橋宏偉建築的石塊中,讓生命的堅毅變成永恆,劍橋人感念他,授予了他同樣高的榮譽;
一位舊書商在劍橋經營書店,為劍橋學子提供了無數精神食糧,四十年風雨無阻直到生命的時鐘走到了最後一刻。劍橋人感念他,破例以劍橋大學出版社的名義為他出了紀念文集。
劍橋何以能是劍橋?因為它能從生命的平凡中見出不平凡來,或者它能把生命的平凡硬是鍛造成不平凡。劍橋的這些迷人的故事讓我真正領悟了思想家伏爾泰的話:天分乃是持續不斷的忍耐。
法律是自由的前提和保障(范猛)
一說到美國,馬上都會想到自由。
1865年,法國反奴隸協會主席提議,在法國本土為美國獨立100周年建造一個自由紀念碑。建築師巴托爾迪於1870年開始為雕塑打初稿。石膏模型被美法聯盟認可後,巴托爾迪團隊就在1875年11月開始工作。骨架重達120噸的“自由照耀世界”在1884年7月4日巴黎的一次儀式上送給了美國,然後它被分別裝在241個板條箱里漂洋過海,重新組裝起來,於1886年10月放置在了自由島上。今年是自由女神像120周年。
自由女神照耀了美國這么多年,可生活在這個自由的國度究竟是什麼滋味?
在美國,售報機是一個鐵盒子,所有的報紙都在裡面,放一個硬幣就可以全部打開,取一張之後再關上。這樣的設計,按照我們的想法根本行不通的,三下五除二不就被人拿走了嗎?但這是按照美國的國情設計的。據說,在唐人街就是一種特殊設計的售報機,一個硬幣只能拿得出一份報紙。
還有,幾乎所有的州法律,都不允許賣酒給21歲以下的年輕人。執法是很嚴的,所以即使是年紀大的人買酒,也許都會被要求出示ID。如果讓警察看到一個21歲以下的年輕人從你這裡買了酒,你肯定得去法庭。我的同事,他們晚上一起去一個酒吧喝酒,其中一個女同事就被要求出示證件,因為她看上去很年輕。
日本也有相同的法律,當時跟一個日本年輕人聊天的時候,我說,你們國家也太不自由了,連喝酒吸菸的自由都沒有,竟然有這么嚴格的年齡限制。他很詫異地問:“你們國家沒有這種規定嗎?”我回答沒有時,他還是理解不了。我說,我們國家的家長會對孩子有限制,而且孩子也會認為很小的時候吸菸喝酒不好。
我發現,中國人樂意進行道德判斷。我們常常以“好”與“不好”這樣的辭彙來界定很多事情。跟美國人聊天的時候,會發現他們評論一件事情的時候經常說“合法”與“非法”。
所以美國的法律多如牛毛。有一天,我們晚上到達了華盛頓,大家晚上都想讓司機開車帶我們出去轉轉。可導遊說,司機今天的公里數已經用完了。我們說,反正是我們包的車,晚上我們要求出去玩的自由都沒有嗎?原來,法律對於司機每天的工作量是有嚴格規定的。早上準備出車時,導遊會在司機的記錄上寫下出發時間並簽字,結束行程時也是一樣的程式。制度已經形成,好像大家就不願意為了幾個公里數而觸犯法律了。
原來,一切的自由都是以“不自由”為代價的。
用汗水來捍衛我們的光榮與夢想(許順康)
坦白的講,今天站在這裡作為“新東方優秀教師”的代表發言,我的內心深處多少有些誠惶誠恐。事實上,從我被告知自己得到這個榮譽那個時刻開始,我就在心中反覆的拷問自己這個問題:“新東方優秀教師”這個稱號究竟意味著什麼?
我們每個人對於“優秀”的標準界定可能都不盡相同,但是毫無疑問,“優秀”這兩個字本身在任何時候都代表著褒揚和嘉獎,是對各位老師所做工作的一種肯定。而說到工作,其實每一位當選的“優秀教師”心裡都非常清楚,作為知識的繼承者和傳遞者,我們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裡面都包含著領導的關懷、同事的幫助和廣大學員的支持。在春節前夕,我曾經寫下這樣一段自己的肺腑之言:感謝我的領導,你們總是讓我看到不足的同時又看到希望;感謝我的同事,你們總是讓我在自由的靈魂中看到職業精神的光芒;感謝我的學生,你們總是給我指明不斷前進的方向;感謝我的工作,你讓所有愛我和我愛的人生活得更好;更重要的是,感謝我的東方,你讓一個普通教師在歲末能夠如此感謝生命、感謝生活。楊瀾說得好:人可以不成功,但是不可以不成長。因此,我想說“優秀教師”的“優秀”二字既是對我們各位老師成長的一種見證,更是對我們所處團隊的一種肯定。
如果說“優秀”二字是不折不扣的褒揚,那么“優秀教師”前面的“新東方”三個字又意味著什麼呢?這個問題在不同時期有著截然不同的答案。比如說,我最早打車的時候提到我在新東方兼職,很多司機師傅就豎起大拇指誇我“小伙子,真不簡單啊,年紀輕輕的就燒得一手好菜啊”。後來,新東方在京城英語培訓市場上名聲鵲起,出租司機往往繪聲繪色的描述:“新東方?當然知道!你們新東方可厲害了,學生報名都要排長龍、都是真正龍的傳人;你們在王府井還了一個分校,我們開車的都知道!”雖然事後證明他們往往是將李嘉誠先生投資的“東方新天地”錯看成了“新東方天地”,但是今天的我們回顧這段仿佛就在昨天的歷史,依舊可以清晰的看到那些“挺立在孤獨、失敗和屈辱廢墟上”的前輩曾經為了“新東方”這個品牌的建立和維護做出了怎樣艱苦卓絕的努力;最近一年打車時候再提到“新東方”,很司機師傅提到最多都是“你們學校真牛!在美國都上市了”——這些事實從側面反映出,過去對新東方看法“很天真”的人們在新東方人的共同努力之下給予“新東方”“很強大”的全新定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