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報》

《文藝報》,周報,1949年9月創刊。原是半月刊,1966年停刊,1978年7月復刊,1985年7月改為周刊,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社址北京,原為探討文藝理論與文學創作的評論性刊物,現主要報導文藝界動向,傳播文壇知識和信息,開展文藝理論和文學創作方面重大問題的討論,是集新聞性、評論性、知識性於一體的綜合性文藝報刊。

基本信息

簡介

現代文藝期刊,創刊於北京。最初系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的會刊,至7月28日,共出13期。編者署“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報編輯委員會”,主編實為茅盾,編委有胡風廠民(嚴辰)。內容除交流文藝工作經驗,交換意見,報導各地文藝活動,反映民眾意見外,側重反映了第一次文代會籌備和召開的情況。
作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機關刊物,文藝報半月刊)創辦於1949年9月25日。編者署“文藝報編輯委員會”,1卷8期始署主編丁玲陳企霞蕭殷。內容除理論、評論文章外,有少量文藝訊息和文學作品。1952年第2期主編改署馮雪峰。1954年先後增加副主編陳企霞、侯金鏡。23、24兩期合刊號編者改署“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文藝報編輯部”。1955年以後康濯侯金鏡秦兆陽張光年,分別任常務編委。
1957年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團決議將《文藝報》委託中國作家協會主辦, 4月,將半月刊改成介乎報紙與雜誌之間的周刊,加強了新聞性與社會性,加重了對外國文學的評介。總編輯張光年,副總編輯侯金鏡、蕭乾、陳笑雨。共出38期。1958年至1960年為半月刊,主編張光年,副主編侯金鏡、陳笑雨。1961年改為月刊,主編張光年,副主編侯金鏡,1962年 7月副主編增加馮牧。1966年7月“文化大革命”起被迫停刊。1978年6月中國作家協會恢復活動後復刊,改為月刊。主編馮牧孔羅蓀。1981年第1期又改為半月刊,增設副主編唐因,11期又增副主編唐達成。1982年改成月刊,1985年第1期編者署“文藝報編輯委員會”,第2期署主編謝永旺,副主編陳丹晨鍾藝兵吳泰昌。7月初改為報紙版,每周一期。《文藝報》最初是綜合性的文學藝術評論雜誌。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後,內容上偏重於文學活動的報導和文學評論,改為報紙版後,辟有“新收穫”、“作家論”、“文學新人”、“爭鳴錄”、“世界文壇漫步”等欄目,成為以文學為主兼顧藝術的評論刊物。編輯宗旨是將它辦成為中外文藝信息的總匯、社會了解文壇的視窗、文藝工作者的益友、文學青年成才的苗圃

歷史地位

新中國的文藝風雲均與《文藝報》有著密切關係,毛澤東、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生前曾對《文藝報》的工作做過重要指示。歷史奠定了《文藝報》在中國文藝界的影響和權威地位,是展示名家風采,縱覽文學藝術新潮,讓世界了解中國文藝界的主要視窗之一。
《文藝報》負有宣傳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中國共產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的使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多年來文藝界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和所有文藝思想批判運動,在《文藝報》上都隨時留有記載。在“左”的思潮的影響下,它也發表過一些錯誤的文章。但總的說來,對於推動文藝工作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培養了不少評論工作者。《文藝報》一直是反映和了解當代中國文藝運動的主要刊物,也為30多年來中國文藝發展史保留了大量文獻資料。

承擔的責任

在第一次文代會結束以後,《文藝報》於1949年9月25日出版,隸屬於中國文聯(後歸作協)。當時:中國文聯與中國作協主要的工作可以分成三個方面:一個是制定、發布有關文藝的方針政策,包括對一些關係到文藝“路線”的理論和政策問題的闡釋。第二是總結一個時期文學創作、文藝思想的成績和問題,需要發揚和糾正的。這是領導文學運動的主要方法。第三個是直接領導全國性的文學運動,特別是50年代以來文學批判運動,或者叫“文藝思想鬥爭”。《文藝報》就在這樣的重要工作範疇之內承擔著自己的任務。大致上就是:主要承擔著反映全國文藝界的狀況,宣傳、闡述中共在文藝上的方針政策,並批評當前文藝創作,討論文藝問題等任務。這也許是作為處於該位置的《文藝報》所必須承擔的功能。
1957年委託中國作家協會主辦後,內容上偏重於文學活動的報導和文學評論。改為報紙版後,辟有“新收穫”、“作家論”、“文學新人”、 “爭鳴錄”、“世界文壇漫步”等欄目,成為以文學為主兼顧藝術的評論刊物。編輯宗旨是將它辦成為中外文藝信息的總匯、社會了解文壇的視窗、文藝工作者的益友、文學青年成才的苗圃。《文藝報》負有宣傳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中國共產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的使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多年來文藝界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和所有文藝思想批判運動,在《文藝報》上都隨時留有記載。在“左”的思潮的影響下,它也發表過一些錯誤的文章。但總的說來,對於推動文藝工作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培養了不少評論工作者。《文藝報》一直是反映和了解當代中國文藝運動的主要刊物,也為30多年來中國文藝發展史保留了大量文獻資料。

文藝報的發展史

1949年5月4日創刊於北平(今北京),為文學周刊;

1949年7月出至第13期停刊;

1949年9月復刊,為半月刊;

1957年4月改為周刊;

1958年1月改為半月刊;

1961年改為月刊;

1966年出至第342期停刊;

1978年7月復刊,為月刊;

1981年1月改為半月刊;

1982年恢復為月刊;

1985年7月改為周報;茅盾、丁玲、馮雪峰等曾任主編。

編輯方針是宣傳馬列主義文藝理論和黨的文藝方針、政策,交流文藝信息,開展關於文藝創作問題的討論。

現在的文藝報是中國作家協會機關報,每周出版三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