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是一種智慧》

《放棄是一種智慧》

人生要先舍而後得。正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有失必有得,有時得到的比失去的更有價值。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世界萬物,得失兼備。放棄失敗後的悲傷,不再整日鬱鬱寡歡,獲得了快樂;放棄無果而終的爭吵,大家握手言和,得到了友誼;放棄了對金錢名利的追求,享受淡然生活的恬靜,體會到輕鬆。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人生要學會選擇,更要懂得放棄。
人活一輩子,與其拚命掙扎獲取功名利祿,不如放棄名利平凡度過一生。如果一個人在錯誤的道路上大聲疾呼永不言棄,那么他只能是重蹈南轅北轍的下場。
明於選擇,智於放棄,放棄是人生的必備,人生要先舍而後得,放棄之後方知快樂,放棄中學會巧變通,放棄需要非凡勇氣。
沉重的包袱讓人生活得太累,卸下才會輕裝上陣,贏得輕鬆自的生活;煩惱的纏繞讓人整日昏昏沉沉,放下才會輕鬆悠閒,贏得撥雲見日的陽光;名利的羈絆讓人備受煎熬,拋棄才會怡然自得,贏得樂觀豁達的人生。

內容簡介

人生必須有所放棄,只有踢開那些阻礙成功的攔路虎,才能更早到達成功的彼岸。拿破崙·希爾曾經說過,習慣能夠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的確如此,習慣決定人生,好習慣會使人受益終身,壞習慣讓人落後千里。精英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們日常養成良好的習慣;庸人之所以平庸,是因為他們從小染上了許多惡習。儘管壞習慣如同惡瘤一般,長時間陪伴你我左右,一時難以根除,但是只要有足夠的自信、有堅強的恆心,它們便會逐一消失,向成功邁出的第一步就是向自己的惡習挑戰,認識並糾正它們。
放棄之後方知快樂。老子說: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面對林林總總的誘惑,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謂的追求中;很多人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讓年輕的人生承擔了過多的責任。只有審時度勢後糾正方向,深思熟慮後卸下包袱,才會擁有沒有包袱後的輕鬆自在,享受先前難得的快樂。

媒體評論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懂得放棄,我們每個人都有難以割捨的東西,放棄了,也許是一種勝利,是一種智慧。
——愛默生

目錄

第一篇明於選擇,智於放棄
1.陪伴一生的黃金法則
2.人生在放棄中收穫
3.這門關上,那門打開
4.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5.及時把握難得的機會
6.懂得取捨的藝術
7.讓欲望儘快止步
8.捨棄廣博,以求專精
9.以退為進是人生的策略
10.爭做有目標的智者
11.不要讓壓力成為負擔
12.有所作為,有所不為
13.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14.看淡得失,不爭不求
15.放棄有所收穫,失去才會擁有
第二篇放棄是人生的必備
1.拿得起,放得下
2.摒棄無知的虛榮
3.擺脫萬惡之源——妒忌
4.滿招損,謙受益
5.不再拖延,管好時間
6.相互猜疑不可取
7.自我反省,糾正自己的過失
8.不要總為自己找藉口
9.抵制窗外的誘惑
10.拒絕張揚,保持低調
11.勤能補拙是良訓
12.丟掉無謂的浮躁
13.追求完美要付出代價
14.糾正對健康認識的誤區
15.培養人生的好習慣
第三篇人生要先舍而後得
1.幸福女神的忠告
2.恰當捨棄的智慧
3.一代名篇的誕生
4.在放棄中贏得機會
5.擁有健康最重要
6.天予一物,不予二物
7.追名逐利害人,放棄才能快樂
8.耐住性情,放棄貪慾
9.到基層圓田園夢
10.淡看眼前的名利
11.森林比樹木更重要
12.捨得是一種有效選擇
13.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第四篇放棄之後方知快樂
1.放下便是快樂
2.對他人要面帶微笑
3.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4.善於忘記曾經的煩惱
5.正視自己的不足之處
6.少點煩惱多份樂
7.通過幽默化解尷尬
8.看重自己,擁有快樂
9.換個角度看問題
10.男兒要活在當下
11.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
第五篇放棄中學會巧變通
1.靈活變通方能成功
2.學會禮讓他人
3.迂迴策略的妙處
4.方圓人生,剛柔交濟
5.沉默是金,少說多做
6.“難得糊塗”的人生
7.能屈能伸,學會忍耐
8.給別人留有餘地
9.活讀死書,多讀活書
10.做人還是含蓄點好
11.在韜光養晦中積累
12.在逆境中糾正心態
第六篇放棄需要非凡勇氣
1.放棄乃是勇者所為
2.勇氣是成功的法寶
3.破釜沉舟,不到成功誓不罷休
4.勇於放下高貴的面子
5.忘卻曾經擁有的輝煌
6.丟棄依賴的拐杖
7.隨時關上身後的門
8.學會低頭,收穫別樣的人生
9.甘做平凡的小草
10.吃苦在前,成名在後
11.暫時讓步的智慧
12.外亂內整,內精外鈍
13.勤于思考讓人掌握時機
14.平和心態,忘掉不愉快的事
15.不做盛氣凌人的孔雀
16.既然能拿得起,為何放不下
17.身外之物帶不走,學著釋然

前言

眾所周知,人生即選擇。大到人生的關鍵時刻,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每個人無時無刻都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比爾·蓋茨說:“我的成功在於我的選擇。”的確如此,不同的選擇決定了不同的人生。
月有圓缺,人有得失。每個人在選擇之餘,也有所放棄。其實放棄和選擇一樣,都是人生的必修課。歌德說:“生命的全部奧秘就在於為了生存而放棄生存。”如果沒有當機立斷的放棄,就不會有以後難得的良機,選擇更是無從談起。人活一輩子,與其拚命掙扎獲得功名利祿,不如放棄名利平凡度過一生。如果一個人在錯誤的道路上大聲疾呼永不言棄,那么他就只能是重蹈南轅北轍的下場。現實中,人們經常把真理和錯誤混在一起去說教人,而堅持的卻是錯誤。所以放棄是一種聰明的選擇,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精彩書摘

1.陪伴一生的黃金法則
人的一生十分短暫,它就像一道數學上的加減法則。人生一旦加入了才能、名利、財富和事業,它便會變得豐盈充實的;如果它減去了欲望、奢侈、負擔和貪婪,人生才算得上完整健康。
人活一輩子,彈指一揮間。當一個人行將就木、撒手人寰的那一刻,他回顧自己短暫的一生,或許會懊悔自己曾經過於追名逐利,過分享受榮華富貴;或許會渴望無憂無慮、簡單充實的淡泊生活。然而這個遲來的教訓只能成為告誡後輩的良言。
一個人來到世上一無所有,從那刻起,便開始了人生的“加法”。不論是誰,都要通過學習增長學問,以謀求一技之長;要拚命賺錢,以自食其力,養家餬口。才能、名利、財富、事業等,值得一輩子為之不懈拼搏,都是一生需要增加的內容。往一個廣口瓶裡面不斷地放東西,首先放進去的是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將其裝滿後,看似已經滿的瓶子其實還可以放礫石來填滿間隙,這之後還可以倒沙子、裝水來繼續填滿間隙。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人生也是如此,只要不斷地設定目標,持之以恆地奮鬥,就會創造一個個奇蹟。特別是年輕人,正值風華正茂,正是積極向上的好年華,要牢記古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良訓。與其到時悔恨,不如今日努力。
物極必反,水滿則溢。世界沒有盛滿無限水的口杯,人生的加法也不能永無停止。歷史上秦始皇“吞六州而亡諸侯”,統一華夏,史無前例,何等威風與壯觀!然而他執政後,不知萬事要適可而止的道理,耗費巨資修建阿房宮,動用勞力修築長城。在秦始皇死後不久,秦朝便在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中退出了歷史舞台。
又如越王勾踐之所以能滅吳,謀臣文種和范蠡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功成名就之後,文種依然貪戀名利權位,不接受范蠡功成名就隱退的建議,最終被勾踐受賜劍自刎而死。同樣身為功臣,范蠡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他放棄了所有的功名利祿,功成隱退,做了一個自由自在的商人,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
學者于丹在《論語心得》中有這樣一段話:“人一過而立之年,就要學著用減法生活,也就是說,一個人30歲之前是用加法生活的,不斷地從這個世界上收集所需要的東西。30歲以後,人就應該開始學著用減法生活,也就是學會捨棄那些不是你心靈真正需要的東西。”人生前30年為人生而拼搏,開始加法生活;但一過而立之年,就要開始減法生活。減法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豁達胸襟。表面利益受到損害,實乃人生大智慧。
人到中年,每個人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之餘,還要承擔沉重的家庭負擔。這時他們便應該開始人生的減法生活,他們首先應該減掉的是對名利的過分痴迷。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生一輩子,大多數人是為了功名利祿,連司馬遷都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名利本為浮世重,古今能有幾人拋?”人這一生,會對名利有所追求,但要懂得知足常樂,學會自我解壓。尤其是中年人,更要淡泊名利,注重健康。大多數人就是在中年時期忙於工作、忽視健康而使身體亮起了紅燈。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人的一生平均下來大概有三萬個日子,除去吃飯、睡覺、奮鬥賺錢的時間之外,留下來享受快樂的時間寥寥無幾。只有減去對名利地位的過分追求,擺脫負擔過重的心靈枷鎖,懂得人生的進退取捨,才能在嘗到人生奮鬥後成功的甘甜之後,享受淡泊名利的愉悅生活。偉大的科學家、諾貝爾獲得者居里夫人就將榮譽視為玩具,絕不永遠守著它。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只有如此,才能心態平和,恬然自得,方能達觀進取,笑看人生。生亦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牽掛。一個人應該深諳人生的取捨得失,在奮鬥之時勤奮積極,創造有利於社會的財富,發揮自己的人生價值;在退休之後功成身退,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
人生就是一道加減法並存的算術題,加減法則會貫穿一個人的一生。如果加法人生是一種成長,是人生的歷練的話,那么減法人生則是奮鬥之後的盡情享受。加減人生猶如不可或缺的兩個車輪,相互並存,此消彼長。
2.人生在放棄中收穫
人的一生總是在不經意間選擇與放棄。面臨選擇,大多數人都會舉棋不定,躊躇萬分。林肯曾經說: “所謂聰明的人,就在於他懂得如何選擇。”正如此言,正確的選擇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它是人生道路上的路標、人生前進的指明燈。
果農種樹常定期修剪枝條,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深知任由樹枝隨意生長只會使整個樹因養分缺乏而不結果實。因此剪掉多餘的枝條是十分必要的,去除它會有利於主要枝葉的生長。
人生在世,煩囂的社會使人們的誘惑太多,無謂地追求使人們的負荷太重,要想人生有所樂,就必須簡化自己的人生,捨去無盡的煩惱。
如果選擇是盡其所能的遠見,那么放棄則是顧全大局的果斷。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亂七八糟的雜草,它們擾亂了人們的視線,阻礙了前進的道路。所以每個人都要及時清理自己的人生花園,剷除沒必要的雜草。
只有清除多餘的茅草,貧瘠的土地才會變得肥沃,播下的良種才能茁壯成長,豐碩的果實才會在秋日收穫;捨棄無用的追求,將精力鎖定在人生的目標上,才會實現自己的價值。
適當放棄縱然會有苦痛和不快,但是風雨之後得到的卻是快樂和幸福!每個人在需要堅持時就鍥而不捨地堅持,在需要放棄時就此適當的放棄之後會有別樣的得到。
人生猶如一場戲,自己主演、自己導演。只有學會選擇,適當放棄,才能笑看得失,徹悟人生,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
學會選擇,審時度勢地把握時機,贏得了成功的機會;適當放棄,顧全大局地果斷捨去,活出了人生的坦蕩。每當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別無選擇時,放棄或許是最好的選擇。與其百般努力成功遙遙無期,不如換個方向或許愜意無比。
面臨食之無肉、棄之可惜的雞肋,要儘早丟棄,因為每個人的精力有限,不要讓它花費徒勞無功的精力。面臨暫時取得的小小成績,要趕快忘記,因為人生還有更多的目標等待實現。
3.這門關上,那門打開
這門關上,那門打開。的確如此,人活一輩子得失兼備,有得必有失,失後又有得。得失猶如一對孿生兄弟存在於世上,形影不離。
有人曾經問史鐵生這樣一個問題:你的職業是什麼?史鐵生戲謔地回答道,我的職業是生病。
在常人眼裡,這樣的答案簡直不可思議,甚至有點荒唐:世界上哪有人把生病當做職業的?但是了解史鐵生的經歷之後,他一定會改變以上的看法,對史鐵生肅然起敬。
史鐵生,一位輪椅上的作家,他用自己的生命去思考人生,用自己殘缺的身體向世人表達健全的思想。他自己所經歷的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苦難與挫折,但是他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是讓人感動的幸福與快樂。他的代表作《我與地壇》膾炙人口,感動了無數的讀者。讀者被史鐵生在忍受病痛時仍然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所折服,被他那顆深邃而又堅強的靈魂所震撼。
史鐵生失去的是常人的健康,但他收穫的卻是用生命換來的人生感悟。他自強不息的精神早已成為了一種無形的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後輩向厄運挑戰。
提及殘疾人,健全人通常給予他們的是同情的目光,然而每當人們看到他們在比賽過程中頑強不屈地拼搏時,所有的人無不對他們肅然起敬、驚呼雀躍、感奮欲淚!他們或缺少雙手,或雙目失明,或腦癱致殘,但他們共同具有的是堅強。
在第四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上,獨臂女孩馬麗和舞伴翟孝偉表演的《牽手》給在場的所有評審和電視機前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的舞蹈感人至深,催人淚下、舞蹈所要向世人傳達的思想正是由馬麗本人的親身經歷所取材的。
一位花季少女突遇災難,痛失右臂。面對人生的滅頂之災,她萬分痛苦,陷入絕望的泥潭,她不知自己今後的人生路在何方。就在她悲觀掙扎、痛苦呻吟之時,一根拐杖出現在她的面前。當她看到對方堅定不移、充滿期待的眼神時,她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對夢想的追求。從此以後他和舞伴相互扶持,同舟共濟。儘管未來的路困頓難行,但是他們憑著雙方的愛心,牽起手來,勇敢向命運挑戰,向人生的輝煌邁進。
馬麗和翟孝偉的舞蹈隨著音樂的抑揚頓挫時而讓人繃緊神經、緊張不已,時而讓人感喟良多,熱淚盈眶。他們用最生動的表演詮釋了什麼叫做“當上帝為你關閉了一扇門,必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現實中有的人經常抱怨自己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其實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財富。人生在世,要想得到更多,就必須學會適當地放棄,而這之間必須有一定的限度。那限度就是人的道德與良心的底線。
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在他的書裡面曾經寫過這樣一個短篇故事:有一位早出晚歸、日夜操勞的農夫,儘管他一直努力,但卻仍然不夠溫飽,收穫甚微。
一位天使出於對農夫的同情心,便告訴她,只要他能不停地跑一圈,他跑過的地方就全部歸其所有。於是,農夫高興地沒日沒夜地跑。每當累了準備休息的時候,他總是想到自己的妻子兒女,為了他們農夫便又繼續拚命地跑。有人曾經告訴他,他得到的已經足夠他這輩子用了,還是趕緊往回跑吧。但是農夫根本聽不進去別人的良言相勸,仍然往前跑。最後農夫的下場可想而知,他因過度勞累心力衰竭,倒地而亡。貪婪的農夫光想一味得到,卻丟失了性命,實在得不償失。
上帝是公平客觀的,它給你關了一扇門的同時,又為你打開了另一扇門。一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而是荊棘叢生、坎坷不斷。當面臨人生的苦難時,不要抱怨命運的不公,也沒必要羨慕別人的財富,因為你就是上帝派來的天使,他讓你經受磨練,不斷成熟,直至抵達成功的終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