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情緒調節心情的不生病活法》

《掌控情緒調節心情的不生病活法》

翻開《掌控情緒調節心情的不生病活法》,希望您讀出來的是健康的身心。是壞心情出賣了你的健康,它會導致很多身體疾病。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現代醫學認為,76%的疾病都與心理狀況緊密相關,85%的疾病是能夠通過調整心態,自我控制的。是壞心情出賣了你的健康。你知道病由心生的道理嗎?現代醫學已經證實,疾病真的從心而來!你知道情緒究竟是什麼嗎?為什麼在一些時刻,你會覺得自己簡直無法去控制那些內心裡澎湃洶湧的衝動呢?又為什麼抑鬱會成為“致癌高手”?潰瘍都是來自壓力?……現代社會,面對肆意泛濫的亞健康以及種種的身心疾病,我們又該怎樣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健康的心理來抵抗疾病侵害呢?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教會你,怎么去掌控你的情緒,如何去調節你的心情,帶領你尋找到一條通往健康的美麗通途,做一個遠離疾病的人!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58折搶購>>·獨唱團(韓寒主編,絕版熱賣)>>

內容簡介

要想身體好,就不能讓壞心情從中作梗。只要我們保持一種精神上的良好狀態,用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生活,就能夠有效地保障身體各個器官功能的相互協調、平衡。使之良好地運行,使我們遠離疾病困擾,達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目的。這是一本對調整心理,保持身心平衡有著普遍指導意義的全面系統的養心著作。

目錄

第一章病從心生——造就健康,從心開始1.身體是心理的外形2.怎樣的心理才算健康3.心理與人體的免疫力4.人生是一場心理博弈5.學會給心理加點“營養素”第二章情緒透析——別讓情緒跑遍全身1.弄清楚情緒的來龍去脈2.情緒就像監視器3.跟隨神經走遍全身的情緒4.你的血管經不起刺激5.胃,總在向情緒宣戰6.“斷腸”是一種心緒7.別讓情緒在臉上畫畫8.別讓情緒奪走了你的“性趣”9.情緒是有智慧的第三章心態失衡——健康就會失去重心1.性格決定心態2.走出心理疲勞3.給心做做按摩4.別被成功所累5.智商越高越易情緒化6.把住心態平衡的命脈第四章心裡催熟——持久的健康需要成熟的心1.別被欲望折騰2.做自己的新鏡子3.解除內心的壓力4.遠離焦慮與恐懼5.溝通是無極限的6.沒有人不會自卑7.重新找回幸福感8.給愛一個擁抱吧9.把冷漠掃地出門第五章養心行動——別讓壞心情毀了你的健康1.不積累消極“情感勢能”2.超然面對心理危機3.嫉妒,是替別人而煩惱4.用積極的暗示善待自己5.換個角度打開心結6.別再輕易憤怒了第六章合理飲食——讓食物調出好心情1.食出陽光心情2.喝出來的愉快3.吃水果換心情4.好“色”也有好心情5.合理膳食糾體偏第七章運動休閒——會玩的身體更健康1.游游山,玩玩水2.運動能解心頭愁3.養花種草也排憂4.寵物,健康快樂的天使5.音樂,療傷之音6.多一樣愛好,多一種情趣7.到夢想的地方去旅行第八章改善習慣——好心情來自好習慣1.睡個好覺一身輕鬆2.好心情從足下起3.生活有規律,身體才健康4.吸菸是在緩慢地謀殺生命5.飲酒,不知不覺變成糊塗蟲6.跟要命的生活方式說“拜拜”7.心,要隨著季節來養護第九章古人養心——向老祖宗要智慧1.陰陽五行學說2.老子養生之道3.藥王孫思邈的百歲養生4.丘處機的四季調心之術5.中醫房事養生6.佛學靜坐調節心理7.儒、道思想與心理第十章百病不侵——不生病的心理訓練法1.不生病是種大智慧2.正確方法能改變心理3.為人生做一份計畫4.送一份誠心給他人5.砸碎完美的鎖鏈6.學會“有效控制”

前言

有人說:社會是個大染缸,悲傷是黑色、憂鬱是藍色、幸福是粉紅色、喜悅是橙色……在這個紛雜又美妙的世界裡,每一天、每一個時刻所發生的事情都是五彩繽紛、色彩斑斕的。遇到悲傷的事情時我們哭泣;痛苦時我們沉迷;快樂時我們歡笑;幸福時我們擁抱……它們都像是濃墨的畫筆,在我們的心靈上留下一些痕跡。而我們的身體也因為心靈的感受而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悲傷、緊張、恐懼、快樂、愉悅等情緒,一方面帶給我們深刻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也會促使身體內部產生特定的化學反應,並且作用於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從而改變我們身體各個臟器的狀態,影響我們的健康。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類76%的身體疾病都與情緒有關。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人的身體病症都伴隨著各種情緒問題而出現,還有很多人是在遭遇重大變故或者發生重大意外之後,情緒極度不穩定時被疾病趁虛而入的。巴甫洛夫說過:“一切頑固的憂愁和焦慮,足以給疾病打開方便之門。”當今世界,物質文明不僅帶來豐厚的生活享受,也帶來了很多現代文明的新理念。健康,已經成為了備受關注的一個社會熱點。偶爾回想原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時代,那個時候沒有人會想到人還可以自己掌控生命,能夠找到不生病的活法。但是到了今天,在人類已經高度解決了基本生存問題之後,人類想要追求的健康,是一種從內而外的、全面、完整的新健康。單純的健碩身體,只是現代健康中的一個方面。越來越多的事實向我們證明著:掌控情緒、調節心情就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則。越來越多的科學知識也在告訴我們,只有保持了良好的情緒和心態,才能保證人體的健康。所有的人都在忙碌,你問這世界忙碌的終點在哪裡?有人回答,成功;有人回答,幸福……成功也罷,幸福也好,只有那些真正健康的人才能體會人類美好的生命過程。一個內心悲觀、情緒焦慮的人,縱然每日面對最關的陽光、海灘,他也會覺得索然無味。同樣,一個正在遭受病痛折磨的人,想必也難以享受窗外的美景吧!所以,為了健康的身體,我們就要從認識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心情開始。那么你了解自己的“心”嗎?知道情緒究竟是什麼嗎?為什麼在一些時刻,你會覺得自己簡直無法去控制那些內心裡澎湃洶湧的衝動呢?又為什麼抑鬱會成為“致癌高手”?潰瘍都是來自壓力?……現代社會,面對肆意泛濫的亞健康以及種種的身心疾病,我們又該怎樣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健康的心理來抵抗疾病侵害呢?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教會你,怎么去掌控你的情緒,如何去調節你的心情,帶領你尋找到一條通往健康的美麗通途,做一個遠離疾病的人!

精彩書摘

焦慮、憂鬱的時候,人體胃腸蠕動會減弱,消化液的分泌會減少;焦慮、煩惱、發怒等消極不良的情緒往往能引起或激發某些疾病的發生;過分的抑鬱或是恐懼,會導致高血壓、胃潰瘍等多種疾病;更為重要的是,消極不良的情緒會影響機體的免疫系統,抑制免疫系統功能,從而增加了人患上癌症或其他疾病的機率。古代中醫學就已經認為七情太過會引起各種疾病,“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一直以為安分守己的心臟也極易被情緒感染。心臟像一個機械壓力泵,推動血液向器官、組織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應氧和各種營養物質,並帶走代謝的終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細胞維持正常的代謝和功能。沒有人提到過心臟在心臟檢測和心電圖中沒有顯現出來的另外一些方面:一顆具有情緒的心臟。它感受著愛、幸福、歡樂,也常常感到敵意、壓力、痛苦和抑鬱。所有的人都有一顆這樣帶著濃烈情感的心臟。它也有疲勞,一再地給予超負荷的壞情緒,那么一顆敏感的心臟就會破損,人就要生病。同時,我們的心臟還充滿了智慧,它自身的神經系統能夠與大腦或其他身體部位進行溝通,帶來種種反應。它遠遠比我們以為的要更複雜,更豐富。現代醫學的發展,讓我們越來越了解自己的身體。許多常見疾病都跟心理情緒有著密切的聯繫。從神經衰弱到內分泌失調直至重大惡性疾病,都說明了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之間的密不可分。焦慮、煩惱、發怒等消極不良的情緒往往能引起或激發某些疾病的發生;過分的抑鬱或是恐懼,會導致高血壓、胃潰瘍等多種疾病。更為重要的是,消極不良的情緒會影響機體的免疫系統,抑制免疫系統功能,從而增加了人患上癌症或其他疾病的機率。在美國紐奧良的一家診所對500名接受腸胃疾病治療的人群調查發現,74%的人都患有情緒性疾病。而在20世紀中葉,耶魯大學也作出類似的結論:到醫院就診的患者中有大約76%都患有情緒性疾病。當一個人處於抑鬱之中,那么他經常會感到坐立不安和緊張沮喪,有時會達到激越的程度。一位英國醫生在調查過250名癌症患者後,發現156人在患癌之前遭受過重大精神打擊。他得出了一個結論:“抑鬱情緒容易致癌。”而要是一個人長期為焦慮所困,則會出現驚恐、心悸、心慌、胃絞痛、不安而手足無措、無所適從,同時還會出現唇焦口燥、口渴、多汗、血壓升高等症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