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服侍英國國王》

《我曾服侍英國國王》

《我曾服侍英國國王》原作是捷克的博胡米爾·赫拉巴爾,由傑里·閔採爾導演的電影,也被譯作《我曾為英國國王效勞》。它講述了簡·迪特人生的兩個階段,一個是他作為一個富有開創精神的年輕人事業進取逐漸成熟的階段;另外一個則是他年老出獄後回歸本真,追求內心的寧靜與平和之時。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本片根據文學名著改編而成。主人公捷克人簡·迪特是一個身無分文的餐廳侍者,然而儘管身份低微他卻一直抱有兩個夢想:一是能夠有朝一日成為揮金如土的百萬富翁,二是能夠擁有自己的酒店,在這個行業成就一番事業。他也深信自己能夠實現這個看似不可能的夢想。憑藉他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機巧,他很快就在自己的事業階梯上節節高升。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簡·迪特卻在此關頭迎娶了一個納粹體育老師為妻。這讓處於二戰中的國民比原來更加的鄙視他,尤其當德國人占領捷克後簡·迪特還受到種種的優待則更是讓他在自己的人民中難以立足。在戰火中簡·迪特的妻子死於非命,但是戰亂卻同樣帶給了他好運。一些從被驅逐的猶太人家中拿到的稀有郵票讓簡·迪特發了一筆橫財。他用這筆錢買下了一個酒店,開始擁有了他的夢想。在他的經營下,酒店迅速的發展壯大成為了一流的娛樂場所。但就在他事業的最高峰,捷克共產黨出面將他的酒店強行充公,徹底結束了他的夢想。除此之外,簡·迪特本人還被投入監獄,在貧窮與孤獨中終老。

影片平行的敘述了簡·迪特人生的兩個階段,一個是他作為一個富有開創精神的年輕人事業進取逐漸成熟的階段;另外一個則是他年老出獄後回歸本真,追求內心的寧靜與平和之時。

幕後花絮

本片改編自捷克作家博修米爾·哈拉博(BohumilHrabal)與1974年發表的同名小說。而事實上本片導演傑里·閔採爾在此前就曾多次將博修米爾·哈拉博的文學作品改編翻拍成電影作品。在1965年傑里·閔採爾導演的影片《底部的珍珠》(PearlsOnTheBottom)就是以博修米爾·哈拉博文選中的一章為改編素材。其後,1968年傑里·閔採爾又將博修米爾·哈拉博的《嚴密監視的火車》(CloselyObservedTrains)改編成同名電影,並且以該部影片拿下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至今為止,該片還是被認為是傑里·閔採爾最傑出的代表作。此後,傑里·閔採爾1969年的作品《弦上的詩人》(LarksOnAString)和1980年的作品《剪短》(CuttingItShort)以及1984年的《落雪的節日》(TheSnowdropFestival)都是改編自博修米爾·哈拉博的作品。可以說,在經過多年的互相合作經歷之後傑里·閔採爾對於博修米爾·哈拉博作品的見解更加精深準確。不過自從1984年最後一次合作以後,10幾年來傑里·閔採爾一直都沒有再次啟用博修米爾·哈拉博的小說作為劇本原型了。一方面是他想要通過改變老舊的套路來積極的尋求著在創作上的突破;而另一方面,在1994年到本片拍攝的2006年這段時間中,傑里·閔採爾除了在坎城短片集《十分鐘年華老去》中獻藝之外本身也沒有拍攝任何一部長片電影。10多年的封鏡之後,傑里·閔採爾此次重出江湖再次啟用老搭檔的小說為改編劇本,向人們揭示了這位導演風格上回歸原始的決心。不過傑里·閔採爾經過多年的歷練,其人生感悟與電影手法自然都更加的深刻與嫻熟。體現在電影中就是本片所透露出的豐富人生哲理與深邃的時代描寫。本片在柏林電影節上提名金熊,拿下費比西評審團大獎就是影片質量的最好證明。本片還是捷克官方選送2008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作品。

影片簡評

如同傑里·閔採爾的所有品一樣,本片也處處體現著導演入木三分的人性闡述和獨具一格的黑色幽默。他能夠在影片中放入大量的史實材料而同時又讓影片充滿著娛樂性。對於片中小人物的刻畫不僅寫出了如萬花筒般的人間百態,而且也精準的反映了動亂時的捷克所具有的時代特徵。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幾乎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影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主人公簡·迪特的夢想、堅持、拼搏與矛盾似乎也都曾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這些讓本片如同一面鏡子一般反映出了我們自己的人生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