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大國》

薛涌,一個遊走在東方和西方、歷史和現實之中,崇尚精英文化,痴迷文字,並被譽為“中國民間意見領袖”的“超強怪人”。大國經濟、大國金融、大國人口、大國民生、大國未來……且看薛涌眼中的“怎樣做大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怎樣做大國》《怎樣做大國》

大國經濟、大國金融、大國人口、大國民生、大國未來……薛涌眼中“怎樣做大國”,對中國發展模式感興趣的讀者,請看一看這位來自大洋彼岸“民間意見領袖”的觀點。在他的書中,從財富、能源、金融、住房等幾個方面來分析成為大國的必要條件;在社會方面,把教育、文化作為成為強國的充分條件。在重點闡述的民族素質問題時,著重解剖“大國小民”綜合症。

作者在書中特別提請大家注意,中國的發展是經濟改革優先,百姓的基本權利還沒能得到充分保障,還沒有建立有效的渠道,讓普通公民對與自己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事務有足夠的發言權、參與公共決策。

作者簡介

薛涌薛涌

薛涌,1961年生,1979-83年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並獲文學學士學位。1983-86年供職於《北京晚報》;1986-93年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1995-97年就讀於耶魯大學東亞研究碩士課程;1997-2004年在同校攻讀博士課程,2006年獲博士學位。2004年起在波士頓薩福克大學歷史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著有《直話直說的政治》、《右翼帝國的生成》、《美國是如何培養精英的》、《精英的階梯》、《中國不能永遠為世界打工》、《中國文化的邊界》、《誰的大學》、《草根才是主流》、《學而時習之:論語研究之一》、《一歲就上常青藤》等書。《南方人物周刊》評選出的50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因其性格敢於直言、文筆與觀點犀利,其部落格點擊率已經直衝2000萬。

目錄節選

1大國金融:任重而道遠
大國經濟離不開大國金融,中國能夠打造出世界金融中心嗎?鴉片戰爭實際上也是一場金融戰爭,看來國運與金融的確密切相聯。紛繁的大國金融歷史能否為中國金融崛起指出一條康莊大道?中國金融又如何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定位?
2大國經濟:如何打造?
自閉讓近代的中國喪失了發展的動力,在當前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又出現了另一類自閉症。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國製造業的崛起?面對中國市場經濟的信託缺失,信託責任已經成為發展市場經濟的一個緊迫訴求。面對第二次農業革命的考驗,中國人是不是該出國種地了?
3大國能源戰略:一個頗為沉重的話題
能源消耗已經引發了可怕的生態危機,在這種背景下,大國需要一種什麼樣的能源戰略?通用汽車的破產重組給中國汽車產業敲響了警鐘,我們的汽車產業模式該何去何從?

文章節選

“中國的情況,並不比日本樂觀。在2000~2025年間,中國人口的中等年齡預計將從30歲提高到39歲。以這個標準算,中國到時候就是一個比美國還老的國家。表面看起來,中國的老齡化遠不如日本嚴重,實際上卻比日本更難應對。簡單地說,日本是先富起來以後才老的,中國則是沒有富就先老了。日常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有錢的老人,是個地道的富翁,生活中一般不會有大的危機。最可怕的是老年貧困,無依無靠。2025年,大約134%的中國人口將在65歲以上。日本的老齡化達到這個程度時,人均GDP已經接近2萬美元,是中國現在人均GDP的6倍左右。中國在未來16年之內幾乎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水平。
更糟糕的是,到2025年,中國將有3億60歲以上的人口。他們也就是現在40多歲的一代人,屬於計畫生育的一代,大多數只有一個孩子。到時候可能出現一個勞動力養一個退休人員的情況,比日本兩個人養一個人的局面還要嚴重。加上中國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險制度,也沒有存養老金的習慣和制度,到時候就更無財力應付危局。”(第4 章 人口博弈 新人口論:全球老齡化與中國的應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