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辦?》

《怎么辦?》

《怎么辦?》是一篇長篇小說,《怎么辦?》是車爾尼雪夫斯基在監獄裡寫成的。小說的顯著特色是以歡樂的情調、明朗的畫面展示了新人的故事。

基本信息

簡介

《怎么辦?》長篇小說《怎么辦?》是車爾尼雪夫斯基在獄中創作的。這部小說的顯著特色是以歡樂的情調、明朗的畫面展示了新人的故事。人物新、故事新、思想新,正是俄國解放運動進入第二階段的反映。《怎么辦?》的副標題是《新人的故事》。其中的“新人”分為兩類:一類是薇拉、羅普霍夫、吉爾沙洛夫和梅察洛夫等人,是普通人中的“新人”;另一類就是拉赫美托夫等人,是“新人”中的特殊人。薇拉等人都是平民知識分子,出身低賤,自食其力,對自由熱烈追求,對人的尊嚴極為尊重,這是他們共同的精神特點。他們不喜歡浮誇,崇尚自然科學,辦事從實際出發,講話要解決實際問題。這些新人在愛情衝突中,顯示了高尚的品質。他們信奉的希望人人都快樂幸福。當薇拉被她的母親逼迫嫁給闊少斯托列西尼科夫而要自殺時,羅普霍夫多方本走,終以假結婚的方式,把薇拉救出苦海。為此羅普霍夫犧牲了自己的學業,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和當教授的前途。薇拉和吉爾沙洛夫的愛情是真正的愛情。可是,薇拉意識到這可能使羅普霍夫痛苦時,便竭力鼓起熱情去愛羅普霍夫。而吉爾沙洛夫也主動疏遠了同薇拉的聯繫,不再拜訪羅普霍夫家。這是他們都要為對方的幸福著想所表現出的高尚品質。羅普霍夫覺察出這種變化,就竭力促成這場真正的戀愛。羅普霍夫以假自殺退出了三角關係。結束了這場在西歐文學中常見的難以解決的矛盾。

內容簡介

《怎么辦?》《怎么辦?》

韋拉是個富有抱負的美麗姑娘,她的母親為了謀取錢財,要把她嫁給一紈絝子弟。在醫學院學生洛普霍夫的幫助下,她脫離家庭與之結合併創辦了一家實行社會主義原則的工場。洛普霍夫性格內向,為人嚴肅,而韋拉卻熱情奔放,善於交際。韋拉愛上了性格相投的丈夫的好友。為了韋拉的幸福怎么辦呢?洛普霍夫決定想法成全他們……

創作經歷

《怎么辦?》是車爾尼雪夫斯基在監獄里寫成的。為了蒙蔽審查官的檢查,他用了“障眼法”,開篇就寫“一個傻瓜”的自殺,撲朔迷離,留下懸念;之後,又寫一個青年女子收到自殺者的留言信後,不同尋常的反應;再在“序”中,用作者的口吻,通過“女讀者”的身份說:這部小說的內容是戀愛,主角是一個女人。這樣的手法,既能蒙蔽低水平的審查官,又能吸引一般的讀者看下去。少年的我,正是想要找到那個懸念的答案,才興趣盎然地讀下去的。
其實,車爾尼雪夫斯基真正要寫的,是俄國的“新人”,正如這本書的副標題所指出的,它是“新人的故事”。
車爾尼雪夫斯基用十分含蓄的筆調,刻畫了拉赫美托夫、“穿喪服的太太”等職業革命家的形象。而車爾尼雪夫斯基著筆最多的人物,是另外的三位“新人”:羅普霍夫、薇拉、吉爾沙諾夫。他們都是出身平民的知識分子,自尊,自強,正派,正直。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男主人翁羅普霍夫。他對祖國和人民的愛心,他想要改變社會現狀的勇氣,他的智慧,他剛強而嚴肅的性格,他對弱者的同情和幫助,他對待友誼和愛情的態度,尤其是他在處理他本人、薇拉及吉爾沙諾夫3人之間的感情糾葛時,所表現出來的高尚道德情操,都令我既欣賞又敬佩。我覺得羅普霍夫簡直就是一個“活雷鋒”,可是他本人卻不這樣認為,他稱自己是“合理的利己主義者”,這是車爾尼雪夫斯基為他筆下的“新人”設立的做人標準。羅普霍夫覺得:自己愛的人幸福了,他就快樂了。當然,這樣處處為別人著想的好人,是應該有一個美滿結局的,後來他邂逅了第4位“新人”卡傑琳娜,一個與他的性格和諧,又如薇拉一樣優秀的姑娘,結為伉儷。由於羅氏夫婦和吉氏夫婦本來就是志同道合的“新人”,他們有著共同的理想,在羅普霍夫找到了可心的妻子之後,他與薇拉和吉爾沙諾夫終於重逢,兩對摯友找到了兩套毗連著的房子,毗鄰而居,一邊行醫,一邊教育學生,一邊以他們獨特的方式為國家服務。

作者介紹

車爾尼雪夫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

車爾尼雪夫斯基出生在一個神父家庭。天資聰穎的他16歲已精通拉丁、希臘、法、德、英等7種語言。中學時代他醉心於別林斯基與赫爾岑。18歲提前進入大學,他一邊讀抽象的黑格爾(1770-1831)、費爾巴哈(1804-1872),一邊熱情關注著1848年的歐洲革命。他加入了代表進步力量的雜誌《現代人》,促使它成了革命的講壇。他同情革命者,與他們長久保持密切的聯繫。1862年,對他敵視已久的沙皇政府終於把他關進了彼得堡涅瓦河畔的一所監獄。這個從不停息的精神勞動者譯書、寫書、撰文。在被關押的678天中,百萬言的文字如泉涌一般汩汩流出。《怎么辦?》便是他用110天時間寫成的。

小說影響

偉大的列寧說:“在我接觸到馬克思、恩格斯和普列漢諾夫的著作之前,對我起主要的、占壓倒優勢影響的只是車爾尼雪夫斯基,這種影響就是從《怎么辦?》開始的”,“這部小說能使人整個的生命都充滿活力。”列寧曾在一個夏天把《怎么辦?》連讀5遍。偉大的作品把一切偉大的靈魂緊密地連結在一起。

中國出版

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學代表作《生活與美學》早在1942年由周揚(1908-1989)譯出,在延安出版。《怎么辦?》50年代初便有了費明君、羅淑、蔣路等4種譯本。革命家的車爾尼雪夫斯基與他的“新人”的故事早已在鑄造中國的“新人”中發生了不可估量的深刻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