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光影空間》

《張愛玲的光影空間》

她,艷異而淡雅,華麗又脫俗;高傲又現實,神秘卻不失親切。種種的不和諧使她成為一個謎,其人是謎,其文亦是謎。她是張愛玲, 她留下了一個關於舊中國、關於女人、關於文學的永久的夢。

基本信息

看點

封面封面

她是一個夢,一個屬於舊上海紙醉金迷的夢。
她是一個謎,一個一生漂泊、結局未知的謎。
她是一座方碑,一座可能永遠讓人無法逾越的碑。
她是一口井,淘不盡,挖不完……
她的世界,深刻,敏感,才氣四溢。

張愛玲與電影特別有緣。《不了情》、《半生緣》、《金鎖記》和《傾城之戀》被改編為影視劇及話劇。如今,著名導演李安將張愛玲的短篇小說《色,戒》搬上銀幕,並在第64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大放異彩,摘得“金獅”大獎,又一次引發了人們對《色,戒》及張愛玲影視改編現象的關注和討論。

內容簡介

她的世界,深刻,敏感,才氣四溢。

從《不了情》到《色,戒》,電影走過漫長的60年時間。60年裡,兩岸三地上演了一部精彩紛呈的張愛玲作品影視改編史。她有什麼秘密武器,讓全球頂尖的華人導演都抱著揮之不去的“張愛玲情結”去一再挑戰“張愛玲考驗”?本書試圖以張愛玲電影的方式,再次走近並紀念這位一生傳奇的女子。

作者簡介

劉澍,現從事中國電影專業研究。曾在《中國電影經典海報典藏》大型畫冊擔任執行主編,並先後出版過《經典反特影片回眸》,《往事述說——銀幕內外的著名電影藝術家》、《藝海情侶 百年婚戀》、《中國電影幕後往事》、《銀海藝影——龐學勤、楊洸伉儷畫傳》、《未將往事付雲煙:留存在電影膠片上的漂亮女人》、《孤獨的寒星:上官雲珠》、《時光倒流:舒適鳳凰的激情人生》、《寵愛光陰:朱虹電影史上的純粹角色》、《老電影往事》、《老電影夢尋》、《珍藏——上海灘老電影明星私家像冊》、《“長城大公主”的錦繡人生:絕代佳人夏夢》、《從未失去,也不曾擁有:秦文的星光點點》、《不曾失落的日子:金迪的逝水流年》、《“小老大”的昨夜今宵:梁波羅藝海之旅》、《寂寞芳蹤——周鏇的私家相冊》、《璀璨的星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張愛玲的光景空間》、《銀色雙星:金焰與秦怡畫傳》、《“電影皇后”胡蝶畫傳》等。

文摘

(一)影迷張愛玲的成長

電影是近代文明的產物。世界上最早的關於光學的科學認識,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墨子提出來的。而後,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燈影戲,可視為電影發明的先導。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停滯,致使中國古代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創造未能進一步向前發展,最終卻由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於1895年12月28日正式宣告了電影的發明。

上海自開埠以來至近代,資本的積累漸居全國之首。鴉片戰爭以後,上海成為中國對外通商12I岸之一。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條件下,西方的商品和資本開始大舉涌人,使上海的近代工商業在國人及洋人的共同開發下,出現了近乎畸形的發展。19世紀末剛剛誕生的電影,也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很快隨著外國眾多的舶來品傳人上海。1896年,上海徐園放映西洋影戲,開始了中國電影的新紀元。1928年聖誕前夕,大光明大戲院在靜安寺派克路口建成開業,首映美國影片《笑聲鴛影》,並請了文化名流梅蘭芳、包天笑和嚴獨鶴揭幕,放映前還有時裝表演,可謂轟動一時。這一年,張愛玲八歲,隨家人從天津回到上海不久,而舅舅家就住在“大光明”附近。這時的她是一個“侉氣而快樂”的小女孩,“粉紅底子的洋紗衫褲上飛著藍蝴蝶”。母親很快也從國外回來了,帶來了時髦而美好的一切:新衣服、童話書、熱鬧的家、“蘊藉華美的親戚朋友”。多年後的張愛玲對於這一段幸福時光的回憶之一,是母親和親戚“並坐在鋼琴凳上模仿一齣電影里的戀愛表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