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勱傳》

《張君勱傳》

張君勱在中國近現代歷史舞台上活躍了半個多世紀,在許多方面發生過不可估量的影響。

基本信息

簡介

張君勱傳張君勱傳

張君勱在中國近現代歷史舞台上活躍了半個多世紀,在許多方面發生過不可估量的影響。《張君勱傳》對張氏的思想和一生的重大活動都有較詳細的分析評述,態度客觀公正,是目前海內外第一部全面研究張氏的較好的著作。

本書材料相當豐富,就筆者所見而言,作者在占有材料方面確是超過了前人。這是此書取得成功的主要前提。同時在寫法上,作者能抓住張氏一生思想活動的主要線索,採取“一以貫之”的手法,將其思想、言論、著述與活動融為一體,讀來順暢、自然,步步有關聯,層層有深入,極具整體性和歷史感,堪稱是一部成功的傳記著作。

作者簡介

鄭大華,男,湖南永順縣人,曾上山下鄉,“文革”後第一屆大學生。1990年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87年前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政治史、尤其是清末立憲運動研究,先後發表《重評〈欽定憲法大綱〉》、《論清末統治集團內部的立憲派》、《關於清末預備立憲幾個問題的商榷》等系列文章,在學術界較早提出清末的立憲之爭不是傳統所說的“真假立憲”之爭,而是立憲的性質之爭,即是立日本式的二元制(清政府)還是英國式的虛君制(立憲派)之爭;《欽定憲法大綱》是一部以日本明治憲法為藍本的憲法大綱,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性;在清統治集團內部存在著一個主張立憲的立憲派。這些觀點提出後產生過一定影響(參見章開源先生主編的《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1980——1989年論文選)》以及章先生為該書所寫的“代前言”《最近十年辛亥革命研究述評》)。1987年後轉攻中國近代思想史,尤其是民國思想史,先後出版了國內外第一本以梁漱溟和胡適為中心繫統比較文化保守主義和西化思潮的著作《梁漱溟與胡適:文化保守主義與西化思潮的比較》(中華書局1994年版),第一本系統研究中國現代著名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張君勱的生平和思想的著作《張君勱傳》(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一本研究嘉道經世思想家包世臣的著作《包世臣》(台北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一本系統研究鄉村建設運動的著作《民國鄉村建設運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以及《梁漱溟與現代新儒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張君勱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版)、《梁漱溟傳》(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晚清思想史》(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民國思想史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民國思想家論》(中華書局2006年版)等著作。到目前為止,共出版中國近代思想史專著11部,合著3部,譯著4部,點校整理資料8種12冊,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
目前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人民政府“芙蓉學者計畫”首批特聘教授,湖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任國內外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兼職教授和兼職研究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