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陷落:希特勒女秘書回憶錄》

《帝國的陷落:希特勒女秘書回憶錄》

書中的講述者時而是少女容格,時而是老嫗容格。少女容格,把對納粹政權所謂內幕愈發濃烈的好奇心改寫為回憶札記出版,企圖藉此為自己辯護,少女容格仿佛已經死了。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帝國的陷落--希特勒女秘書回憶錄/文匯譯叢帝國的陷落--希特勒女秘書回憶錄/文匯譯叢

書中的講述者,時而是少女容格,時而是老嫗容格。少女容格,把對納粹政權所謂內幕愈發濃烈的好奇心改寫為回憶札記出版,企圖藉此為自己辯護,少女容格仿佛已經死了。老嫗容格卻再不想扮演道德信徒了,她不過希望還能更深一層反思,而非像當初的企圖一般流於泛泛:君子之貌太容易媚惑人,所以透視永遠必要。人該聽從來自良知的聲音。認罪與改悔其實無需預備太多勇氣。世人總得一邊繳著學費一邊自我改善。

媒體推薦

“我放手了,只讓負罪感、痛苦與悲傷將我吞噬。忽然間,我因親歷者的身份而備受矚目,這令我更受個人罪感的嚴厲拷問。因為那些訪談中,從來沒人問過我是否內疚,他們只談歷史事實。而壓在我身上的負罪感愈發沉重,促光不斷反思。今天,我為兩件事情深感歉疚:為幾百萬人死於納粹手中的厄運:以及為少女特勞德爾,她曾那么缺乏自信,竟沒有在關鍵時刻勇敢地說出‘不’字。”——特勞德爾·容格

影響

根據本書改編的電影《帝國的陷落》,是德國2004年反思二戰的宏篇巨製,2005年獲第7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2005年第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受擴展映。
世人明白,戰爭不僅僅是巨人與惡魔之間的較量,那些普通人,那些在戰爭期間生活在戰爭策源地的普通人們,又如何看待自己在戰爭中的角色?60年來,他們也在反思……

作者推薦

謹以此書獻給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
書絕非遲暮的自辯,亦不作自首陳詞。我並不打算以此為一生懺悔。確切地說,它是一番和解的嘗試,並非與我身外的世界,而是與我自身和解。它不指望得到諒解,只在幫補理解。
兩年半,我曾任希特勒的女秘書。由此不難想見,我的生活至今風波不斷。1947到1948年,記憶尚鮮亮,我落筆寫過與阿道夫·希特勒唇齒相依的日子。那年代裡,“咱們全體”眼望前方,同行者遭清洗遭驅逐——運動出乎意料地成功。當年執筆理當不苟言笑,主調也罷,小插曲也罷,我都要牢牢握住,以免有一天,那些將來或許還有點用處的細節,會紛紛隨風飄散或泯滅於遺忘的墓堆。 

圖書背景

詞句毫不檢討,又顯親褻,再翻幾十年前努力克制著寫下的手稿,我又驚又愧,這不正是當初試圖避免的嗎?我怎會競如此天真,如此輕狂?因此,我至今怯於將手稿在祖國付印。另外也因為,眼看針對阿道夫·希特勒及其“千年帝國”的批判如潮,我個人的歷史和視角,又有何成書的必要呢。我也害怕追逐轟動效應,乃至把書變成對錯誤年代的讚許。
我從未掩飾我的過去,然而戰後多年,這個世界偏偏為之粉飾:她多么年輕,不諳世事,上司心如蛇蠍,外貌卻平庸中和,她怎能洞察,云云。非納粹化委員會給我以“小跟班”定性,減免罪責。連聽過我陳情的熟人——納粹政權的同謀也好,遭納粹政權迫害過的異見分子也好——都異口同聲如此認定。我樂得接受這類無罪宣判。乃至納粹德國天崩地坼時,我甚至還加倍隆重地慶祝了自己25歲生日,從此抱定明正決心:就活下去吧。
到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我才開始認真反思我的經歷,以及漸漸腫脹的負罪感。過去35年間,這不啻折磨:去了解自己,去挖掘當時的動機,太難了。就讓自己這樣說:1942年我才22歲,太年輕,又滿心好奇,叫阿道夫·希特勒迷得神魂顛倒,他是個和藹的上司,又像父執一樣的朋友,坊間的告誡我通通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我追隨他陪伴他,最後幾近悲慘收場。他的罪惡如今路人皆知,我也將為負罪感纏縛至咽氣一刻。
兩年前我認識了作家梅麗莎·米勒她找我作時代證人,回答好些關於阿道夫·希特勒的問題,比如他於藝界的雅好等。談話多涉及我的生活,尤其是與希特勒相遇後所受的潛移默化。梅麗莎·米勒屬於戰後出生的第二代,眼光囿於她關於第三帝國罪惡的識見。幸而她不是以正義自命的那類事後諸葛亮,思考方式並不片面。她垂聽著,我們這些從前站立在元首的光環下的時代證人到底還有什麼可講述的,她步步尋索來龍去脈。
“我們不能將傳記當作事後辯白,相反我們得肩負這些生活下去。然而,我們可以修正自己。”賴納·孔策在《一年日記》中如是說,尤其對我,這引言意味深長。“人們並不單單要求你公開下跪,”他繼續說,“沉默的愧色比任何告白更具說服力——也更真誠。”因此梅麗莎·米勒說服了我,將這部手稿公開出版。既然她能藉此理解,向法西斯希特勒屈膝曾是順理成章的事,而那年頭要清醒意識到我們正傾力於一場種族大屠殺,卻那么不可思議,我想,讀者也能理解吧。但願如此。
去年梅麗莎·米勒又把安德烈·埃萊爾介紹給我,在我看來,他不僅是位極富魅力的藝術家,還是個堅持政治正確的積極分子。我們談及那個叫特勞德爾·胡姆普斯①的女孩子,我與她勢不兩立經年,而這場深談給我的可貴啟示綿綿無盡。整個過程都用攝像機拍下來了。安德烈·埃萊爾奧特馬爾·施米德拉爾將素材整理成紀錄片《在死亡的角落》,可與本書互為參照。

作者簡介

一般而言,關於女秘書之前上司的一切,不至於撩動人們的好奇心。我當過3年希特勒的女秘書,這之後,無論走到哪兒,總有人問:“您說說,他這人到底怎么樣?”從無例外,第二個問題隨即跟上:“貼得那么緊,他可對您私下裡說過什麼沒有?”而我的回答,總讓他們大掃其興,或者他們乾脆就不相信,我既沒有見識過希特勒舉世聞名的歇斯底里,也說不出希特勒到底有沒有嚼食地毯的嗜好。我當上希特勒的女秘書,並不因為我有多大的能耐,也不因為我在納粹黨內從來安分守己,順服上峰。或多或少,只不過出於偶然。 
如果一切能夠重新開始,我不會選擇當希特勒的女秘書,而該順應我原來的夢想,走舞蹈演員的路。但願,在此將所有的事情一五一十說清楚,就能理清我的思路。我與妹妹早年都上過體操學校和舞蹈學校,那時我從不懷疑,將來的職業也無非是體操或舞蹈演員。不幸的是,我們太窮了,從舞校一畢業,我就得考慮,在這年紀上,我得儘快賺點錢養家。那時候,我把世事設想得太美好太輕鬆,當個辦公室文員,待遇頗豐,足以負擔我上業餘舞校的費用。然而這世界並不如我所想像地那么簡單,比方說,得找一家公司,既給豐厚的薪水,又給我足夠的業餘時間來培養個人愛好。不過後來我還是如願以償,找到了一位僱主,滿足上述兩個條件,至於工作本身,我是絕無一絲興趣的。我只想,文員的飯碗,反正不會長久端下去,那滿塞著打字機的世界會讓我忍無可忍,總有一天,我會一走了之。當然,首先得參加舞蹈考試。那年,戰爭開始了,漸漸地,每個人都感受到了時勢的束縛,每個人都必須把義務放在首位。所以我也得放棄經濟上的考慮,而服從國家的利益。1941年我順利通過了舞蹈考試,又與公司打了一場辭職的拉鋸戰,公司堅稱,職業選擇和崗位限制根據《德國生存空間新法令》,以國家意志的名義,納粹黨對職業分工的構想和計畫都作了規定:上崗和換崗均受控制,並以“職業義務”為準繩。都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人們不能想怎么樣,就怎么樣,而只能並且必須做那些對國家來說最重要的事。現在國家明明緊缺女秘書與速記員,不需要舞蹈演員,舞蹈演員純屬多餘。我那年都21歲了,戰爭卻不見得會閃電結束,看來還會持續很久。再過幾年,千辛萬苦練出來的靈活四肢,不免要生鏽了,最後我只好埋葬了舞蹈演員的夢想。也許夢想肥皂泡的破滅,也不全出於客觀條件的制約,對那家公司和那個上司,我可是憋了一肚子氣,辭職未允,還受了一頓謾罵,說我滿心個人主義,把生活弄得一塌糊塗。公司總算放我離開那崗位後,不管再出多高的薪水,我也不願意回頭多望一眼。從此,生命中的雪崩滾滾而來,到1945年在柏林,幾乎將我整個兒捲入地底。

琅琅評價

這個跟施洛德的回憶互相印證,可以得出一個希特勒的大致印象。
至少如果希特勒不是失敗最後敗亡的話,我估計這兩位女秘書會一直慶幸他們有一個好上司
至於史達林,應該比較一下,兩個人幹得壞事不分伯仲,但是我敢肯定,史達林的秘書肯定會羨慕這兩位希特勒的秘書

此書是希特勒貼身秘書中的一位,陪伴元首兩年半時間,書中內容真實而不乏鮮聞之事,總之要從側面了解元首這本書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