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身邊的女人們》

《希特勒身邊的女人們》

《希特勒身邊的女人們》本書的主人公,就是希特勒身邊的七個女人,本書以豐富翔實的史料,揭示希特勒身邊的七個女人陷入迷途的經過和緣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希特勒身邊的女人們》《希特勒身邊的女人們》

本書的主人公,就是希特勒身邊的七個女人:格莉、勞巴爾、愛娃、布勞恩、尤妮蒂、米特福德、瑪格達、戈培爾、威妮弗雷德、華格納、萊妮、里芬施塔爾、特勞德爾、容格。這幾個女人,雖然家庭出身、所受的教育、文化素養不盡相同,人生經歷也各有所異,但她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她們都曾經追隨希特勒這個大獨裁者,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為希特勒、為納粹政權效勞。

前言

為什麼有那么多女人受希特勒的蠱惑?為什麼希特勒身邊的女人們喪失良知,依附效忠於他,甚至給他以摯愛,而且至死不悟?本書以豐富翔實的史料,生動的細節描寫,揭示希特勒身邊的七個女人陷入迷途的過程和緣由,讀者不僅可以從中了解她們曲折人生的發展軌跡,而且還能從其他多個角度認識當年風雲一世、遺臭萬年的歷史罪人希特勒及其第三帝國的真面目。

精彩文摘

1932年11月,愛娃成為希特勒的秘密情人已近一年。這期間,兩人的關係時密時疏、時好時壞。這時納粹黨的勢力已非常強大,希特勒為拉選票奔走於全國各地,為翌年奪取政權作最後衝刺。身為秘密情人的愛娃無法跟在他身邊,便被擱在一旁,受到冷落。當時,她還住在父母家裡,除了去照相館上班,就是在家等待希特勒的電話或信件,為此她專門找了個藉口,在自己的房間裡裝了電話,旁人不得使用。對於當時的政治風雲,愛娃知之甚少,也不感興趣。當然,她也希望希特勒能功成名就,自己成為總理的情人。說不定希特勒有朝一日娶她為妻,那么,她就是總理太太了。事與願違,希特勒一連好幾個月沒有和她聯繫。絕望之中,愛娃想到了自殺。1932年深秋的一個晚上,二十歲剛出頭的愛娃寫下遺書,偷偷地拿起了父親的手槍,扣動槍栓。幸好發現及時,她被送往醫院搶救,活了下來。後人很難揣測和理解愛娃自殺的真實動機。是熱戀中的情人一時頭腦發昏,還是為了以此“懲罰”鐵石心腸的情人而將自己寶貴的生命視若兒戲?也許,愛娃並不看重自己的生命,她的生命只是個空虛美麗的外殼。她完全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但她並不喜歡工作,更不想一輩子呆在照相館的暗室里;她既沒有什麼遠大理想和抱負,也沒有野心,只想著如何精心打扮自己。此時,她的生命依附於希特勒,他的地位和財富能夠滿足她的虛榮心。失去了他的愛以及他擁有的一切,她的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愛娃自殺的舉動頗有效果,希特勒聞訊後驚惶失措,匆匆趕到醫院安撫情人。是因為差點失去心上人而感到震驚?恐怕不是。一年前,希特勒心愛的女人、他的外甥女格莉在他的寓所自殺身亡,已鬧得滿城風雨。人們不僅對希特勒和格莉之間的曖昧關係議論紛紛,而且有人認為格莉之死並非自殺,而是希特勒下的毒手。此事最後雖然不了了之,但當事人因此大傷元氣。如今到了希特勒奪權最關鍵的時刻,如果情人自殺的訊息被公諸於世,那他的仕途很有可能就此劃上句號。希特勒感到僥倖的是,這起本該成為爆炸性新聞的事件,其內幕無人知曉。愛娃謊稱自己出於好奇擺弄父親的手槍,不小心出了事故。就是對父母,她也沒有道出真情。因此,沒有人來追究此事。虛驚一場的希特勒許下諾言,今後一定要多多關心照料愛娃。他不希望再發生類似的事件,以免影響他的政治前途。他說:“我今後得多關照她,哪怕只是為了避免她再幹這樣的蠢事。”

作者後記

本書得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十周年之際出版簡體字版,作者感到非常高興。這裡要感謝陳孝全先生的熱情推薦,感謝上海三聯書店的支持和劉宏偉先生所付出的心血。翁崎2005年3月

緒言

如果要排列一份20世紀罪人的名單,希特勒無疑應當放在榜首。從1933至1945年的德意志第三帝國時期,他不僅在德國國內實施獨裁統治,迫害、屠殺千千萬萬無辜的猶太人和平民百姓,而且對外侵略擴張,一手策劃、挑起了震驚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企圖實現其奪取“生存空間”、稱霸歐洲乃至全球的美夢。但是,如果沒有幫凶,沒有士兵的衝鋒陷陣,沒有民眾的盲目追隨,希特勒一人的能量再大,也無法做出那么多喪盡天良的壞事。希特勒的得力幹將、納粹的政要是清一色的男人,將猶太人投入毒氣室的大都是男人,在集中營里拿猶太人做試驗的也是男人,指揮作戰的將領是男人,扛著衝鋒鎗奔向前線的同樣是男人。男人們在希特勒走向罪惡的道路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少有女人直接參與他們那些令人髮指的暴行。但是,許多婦女卻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支持納粹的統治,狂熱地追隨希特勒,使他亢奮,使他感到心理上的滿足,使他更加不可一世。無論在首都柏林,還是在召開納粹一年一度黨代會的紐倫堡,或是在舉辦華格納音樂節的拜羅伊特,只要希特勒一出現,就有成千上萬的人歡呼雀躍。在洶湧如潮的人流中,女性占據了很大的比重,她們的表情比男人更為狂熱,在雷鳴般的呼聲中,她們的聲音比男人更加響亮。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在德國南部貝希特斯加登希特勒的山莊別墅附近,只要他一出門散步,就有眾多狂熱的追隨者圍集在道路兩旁,為的是一睹“領袖”風采,並且當著他的面伸出右臂,高喊一聲“嗨,希特勒”,表示自己的忠貞。這當中,女性占絕大多數。希特勒一走,她們中的許多人爭先恐後,撿上幾顆他腳踩過的石子,如獲至寶,拿回家中珍藏起來。在納粹掌權的整個時期,希特勒的總理辦公室每天都會收到一大疊寄給他的信件,其中一部分是與他素昧平生的婦女的求愛信。在女性群體中,最為推崇希特勒,也是給他幫助最大的,當數他身邊的一些追隨者。這些人雖然從未直接參與迫害、屠殺猶太人和無辜平民,從來沒有為希特勒窮兵黷武的政策出謀獻計,也從來沒有上過前線指揮作戰,但是,她們一味盲從,給希特勒以支持,無疑為他的上台、納粹政權的鞏固助了一臂之力。本書的主人公,就是希特勒身邊的七個女人。這幾個女人,雖然家庭出身、所受的教育、文化素養不盡相同,人生經歷也各有所異,但她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她們都曾經追隨這個大獨裁者,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為希特勒、為納粹政權效勞。格莉?勞巴爾和愛娃?布勞恩大體屬於一類。前者是希特勒的外甥女,後者是他的秘密情人。她們年輕、漂亮,追求富貴、舒適的生活,仰慕名人,卻無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來達到目的,於是只能依附於人。這樣,她們便一頭栽進了希特勒所設的圈套,不能自拔。她們其實對政治毫不關心,對希特勒的事業毫無興趣,同時還不得不忍受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希特勒因為對外甥女產生了不正常的愛慕之情,所以對她實行嚴密的監視,並且處處限制她的行動,使她無法像同齡的女孩那樣走自己的路,也無法像她們那樣結交男友,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最後,她在痛苦和無奈之中選擇了自殺,結束了年輕的生命。無獨有偶,希特勒的情人愛娃也偏愛這一招,痛苦絕望的時候,她沒有想到離開暴君,找回自我,而是以死要挾,並且創下了自殺三次的記錄。最後一次是在第三帝國瀕臨滅亡之際,她和窮途末路的希特勒同歸於盡。尤妮蒂?米特福德則屬於另一種類型。她出身英國貴族,和二戰時期的英國首相邱吉爾以及羅素等世界級名人都沾親帶故。與格莉和愛娃不同的是,她對富貴、舒適的生活沒有太大的興趣,卻追求極端、尋找刺激,在姐姐黛安娜及其男友、英國法西斯黨的創始人莫斯利的影響下,在英國極右組織中找到了歸宿,並且萌生了結識希特勒的念頭。經過不懈的努力,這個在德國名不見經傳的英國女子,居然如願以償,得以經常相伴於希特勒左右,成為和希特勒接觸、交往最多的外國女人。尤妮蒂愛慕希特勒已經到了把他奉若神明的地步。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後,尤妮蒂不堪忍受自己的祖國和希特勒德國交戰,開槍自殺,雖然當時沒有死去,卻留下了致命的後遺症。瑪格達?戈培爾是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妻子,也是希特勒心目中的知己。她在公眾場合和紀錄片中頻頻露面,所起的作用比某些納粹政要更大。因為希特勒沒有明媒正娶的妻子,瑪格達儼然成了第三帝國的“第一夫人”,不僅在電台向全德婦女發表講話,為納粹四處募捐,還以身作則,與戈培爾一起為“領袖”生下六個健康的“純種”雅利安兒女,並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將自己與前夫所生的長子送往前線,成為第三帝國宣傳的“榜樣”。最後,她和丈夫在毒死六個年幼的子女之後,跟隨希特勒走向死亡的深淵。在希特勒周圍的女人中,威妮弗雷德?華格納和萊妮?里芬施塔爾屬於事業型的女強人。威妮弗雷德是著名的華格納音樂節總監,也是希特勒的知音和支持者,第三帝國期間,音樂節成為納粹的宣傳工具;而與此同時,威妮弗雷德又對納粹政權的受害者提供幫助,拯救了不少猶太人以及同性戀者。萊妮則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也是希特勒的知心朋友,她在希特勒的授意下,拍攝了多部藝術水平很高的納粹宣傳片,為希特勒及其納粹黨歌功頌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萊妮竭力為自己辯護,認為她追求的是純藝術,與政治無關;而威妮弗雷德簡直是死不改悔,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仍然無視希特勒對世人犯下的的彌天大罪,把他說成是自己可以信賴的朋友。特勞德爾?容格是希特勒最年輕的女秘書。她涉世未深,難以看清暴君的真實面目,反而把他當成慈父般的朋友。她替希特勒列印文稿,更多的則是和其他女秘書一起,陪伴希特勒和納粹政要吃喝聊天。在希特勒行將滅亡之際,特勞德爾奉命打下了他口述的“政治”遺囑和私人遺囑,成為大獨裁者走向滅亡的見證人。希特勒死後,她才離開了他藏身的地下避彈室。戰後,特勞德爾經過痛苦的自我反省,終於認清了希特勒的猙獰嘴臉。為什麼有那么多女人受希特勒的蠱惑?為什麼希特勒身邊的女人們喪失良知,依附效忠於他,甚至給他以摯愛,而且至死不悟?發生在二十世紀這一人類悲劇的歷史教訓是深刻的,希望本書講述的故事會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