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迪厄的社會理論》

《布迪厄的社會理論》

《布迪厄的社會理論》講述的是布迪厄是近40年來在西方學術界中被人們引用最多的當代法國著名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和思想家。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
.
者:(法)高宣揚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12
ISBN:756082925 版次:1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頁數:206頁 印張:1次
所屬分類:圖書>社科>社會科學總論>(分類細分與勘誤)

內容介紹

他從20世紀60年代起,就積極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理論和方法論的革新,試圖打破西方傳統的主客二元對立的固定思考模式,創建了“建構的結構主義”的獨特思想風格和理論研究新視野。他的著作極其豐富而艱深。本書作者以深入淺出和流暢的文體,系統地說明和分析布迪厄社會理論的基本脈絡、主要概念及其對於當代社會問題的批判性探索成果,分別重點地說明其中最關鍵的“文化再生產”、“生存心態”、“場域”、“本”及“語言象徵性權力”等範疇,並就現代社會學校教育文化特權的再生產、權力正當化、生活風格及文化品味等當代消費社會的中心問題,做了詳盡的分析,不但有助於推動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各系學生、研究生及教師進一步深入研究布迪厄的社會理論,而且也有助於進一步了解當代西方社會的基本問題。

作者簡介

姓名:(法)高宣揚著
作者簡介:
作品:《布迪厄的社會理論》《福柯的生存美學《薩特的密碼》《法蘭西思想評論(第二卷)》《德國哲學通史》《法蘭西思想評論(第三卷)》《法蘭西思想評論-第4卷》

目錄

叢書總序
作者自序
引言
第一章學術生涯及理論脈絡
第一節思想理論背景
第二節社會學和社會學家的職責
第三節思想和研究方法
第四節研究生涯及基本
第二章文化再生產理論
第一節文化再生產問題的指出
第二節文化研究的對立模式和方法
第三節扭轉社會人類學文化研究的方向
第四節文化再生產的象徵性結構
第五節文化再生產的可能性及其與文化產品的關係
第六節文化再生產研究與人類自由
第七節文化再生產理論的中心議題
第三章文化再生產的普遍性及其象徵性
第一節以文化再生產為主軸的象徵性實踐
第二節象徵與象徵性
第三節象徵性與中介性
第四節攝影鑑賞的象徵性
第五節文化愛好的象徵性結構
第六節實際活動的象徵性意義
第七節象徵性實踐概念的複雜性及其局限性
第四章“生存心態”的雙重結構及其雙向動作
第一節“生存心態”概念的由來及重構
第二節生存心態的“前結構”與歷史
第三節“生存心態”的雙重結構化
第四節作為分類系統的生存心態:品味與語言風格
第五節“生存心態”的自律性
第六節“生存心態”的相對穩定性及其轉化可能性
第五章場域與社會結構動力學
第一節社會場域的基本性質
第二節作為場域典範的經濟市場
第三節對於場域概念的雙重閱讀和雙重詮釋
第四節資本及其在場域中的轉化
第五節權力及其在場域中的鬥爭策略
第六節場域的象徵性
第六章語言的象徵性權力及其運作邏輯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