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導讀》

《巴黎聖母院導讀》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德式教堂,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 另外巴黎聖母院兩邊的商店也很有名氣,可以買到很多精美的紀念品。

基本資料

教堂所在地:法國巴黎西岱島東南端

《巴黎聖母院導讀》《巴黎聖母院導讀》

建造時間:1163~1345
建築風格:哥德式

簡介

聖母院可以說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儘管原名上並不帶地名,但我們卻習慣於稱它為“巴黎聖母院”。不少法國的天主教教堂都以“聖母院”(Notre-Dame)命名,卻沒有哪一座的名聲和地位能與巴黎聖母院媲美。它矗立在塞納河中西岱島的東南端。西岱島被譽為巴黎的頭腦、心臟和骨髓,是司法、治安和宗教的中心。

詳細介紹

法國天主教大教堂。位於巴黎塞納河城島的東端,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該教堂以其哥德式的建築風格,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德式教堂,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聖母院坐東朝西,正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復原並放回原位。“長廊”上面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於1220—1225年。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麼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台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

曾經有許多重大的典禮在這裡舉行,例如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讚美詩,又如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巴黎聖母院廣場上有法國公路網“零起點Pointzero”標誌,從巴黎到什麼地方有多少公里,是從這個“原始點”開始測量的;從什麼地方到巴黎有多少公里,也是指的到達這個“圓點”的距離。

旅遊信息

交通:搭乘捷運4號線在Cite站下車
開放時間:教堂周一至周五8:00-18:45;周六和周日8:00-19:45
塔樓10月1日至3月31日10:00-17:309月1日至9月30日9:30-19:307月1日至8月31日9:00-22:00
友情提示:據說去巴黎聖母院有人說最好從NorthPortal步入,一進門就能撞見絢麗奪目的3個玫瑰畫窗。另外巴黎聖母院兩邊的商店也很有名氣,可以買到很多精美的紀念品。

同名小說

《巴黎聖母院》

創作背景

《巴黎聖母院》(創作於1831年)(又稱《鐘樓怪人》)是法國作家,詩人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普賽女郎愛絲美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舍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小說封面這部書的遭禁是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的俄國.因為雨果思想活躍,既有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傾向,又同情剛剛興起的無產階級的革命,因此保守頑固的沙皇下令在俄國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

小說《巴黎聖母院》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真實歷史,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民眾,人民民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鬥爭。小說中的反叛者吉卜賽女郎愛斯美拉達和面容醜陋的殘疾人卡西莫多是作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弗羅洛和貴族軍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慾。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使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小說浪漫主義色彩濃烈,且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它是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範本。小說的發表,使雨果的名聲更加遠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