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之死:雷曼兄弟》

《巨人之死:雷曼兄弟》

《巨人之死——雷曼兄弟》儘可能做到了真實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可讀性的統一。此書旨在讓讀者了解有“十九條命的貓”美稱的華爾街的寵兒,雷曼兄弟公司,怎樣由小到大,歷經風雨稱雄華爾街,又怎樣身陷次貸危機,最終慘澹謝幕的歷程。我們以敘述的方式,立足於史實,儘量客觀地介紹雷曼兄弟公司158年的重大事件,以及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全球金融風暴的演變,特別是中國從中能夠尋找到怎樣的機遇。

基本信息

目錄

引言生命倒計時
第一章 開拓者的足跡
激情與夢想——到美國去
雷曼的建立
棉花生意:雷曼兄弟的第一桶金
亂世出英雄——內戰風雲
封鎖與反封鎖
出使北方
乘著時代的風——內戰後的全面發展
商品貿易的復興
總部的北遷
進軍商人銀行業務
第二章 奮戰華爾街
和著歷史的節拍一一巨人在崛起
孵化零售業
征戰好萊塢
大蕭條中的金融創新
平凡的日子
大發嬰兒財
奔騰的雷曼,翱翔的雷曼
高科技行業的伯樂
飛越大西洋
不得不說的幾個故事
 雷曼與高盛曾經的緣分
 小魚吃大魚——雷曼併購庫恩一婁布
雷曼合夥制的終結
第三章 世紀之交的新生
涅檠重生
獨立前傳
獨立日
在風雨中成長
襁褓中求生存
抓住危機中的機遇
大換血——1996年業務重組
躲過危機中的危險
瘋狂的1999年——90年代的頂峰
助亞洲一臂之力
隨著泡沫膨脹
“.com”泡沫效應
泡沫之後的新千年
雷曼陷入安然醜聞
安然並不安然
安然事件中的雷曼
撕下華爾街的偽善面具
雷曼中國淘金記
雷曼闖中國
小心!華爾街的危險遊戲
開發中國“金礦”
第四章 勇敢者的遊戲
尊貴的賭徒
華爾街鬥牛犬
企業文化之光
次貸危機演義
房子連著美國夢
山姆大叔喜歡房奴
架起住房貸款通向資本市場的橋樑
這裡的葡萄不酸
全靠你了,華爾街
圍繞MBS的多米諾骨牌
崩塌的金字塔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卓越的戰績
昔日的夥伴
達摩克利斯之劍
附:致股東和客戶的一封信
我們的業績
我們的經營
我們的員工,我們的全球關注
我們是誰
第五章 巨人之死
暴風雨中的掙扎
聰明反被聰明誤
華麗的外表讓人頭暈目眩
失足掉進做空漩渦
傷口流血,誰來負責
華爾街的陰謀
雷曼“減肥”記
最後的15天
尋找買家——焦灼的一星期
來自大洋彼岸的希望
巨人最後的背影
 第11章 而不是第7章
巴克萊與摩根大通出手
“棋子”與“棄子”
第六章 餘波未了海嘯方興
恐慌中的美利堅合眾國
又一個“黑色星期一”
街頭“自賣”求飯碗
汽車巨頭,命懸一線
危機催生歐巴馬
危機肆虐全球
灰暗的英倫天空
德國戰車,威風不再
延燒歐洲大陸
冰島:一個國家破產的傳說
莫斯科塔停建在半空
危機燒向拉美
亞洲的錢袋子漏了
全球救市浪潮
降息:全球同此涼熱
英國:老工黨又回來了
美國:一波三折的7000億美元
歐盟:救市眾口難調
亞洲:金融合作邁上新台階
中日韓:三國結伴托韓圓
雷曼風暴登入中國
商業銀行:跌停沒商量
QDII:“籃子掉了”
房地產:必擠的泡沫
實體經濟:蝴蝶效應
中國:百年危機,百年機遇
該出手時就出手
負責任的大國
時代在拷問
參考資料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開拓者的足跡
激情與夢想——到美國去
雷曼的建立
雷曼的創始人亨利·雷曼(HenryLehman)1821年生於德國,父親是一位猶太販牛商人。也許是因為身為猶太人,亨利·雷曼和他的兄弟們都具備著成功商人所必備的不畏苦難、勤奮堅忍、滿懷希望、把握時機的秉性,而且還傳承了猶太人獨到的經商天賦和對財富敏銳的嗅覺,這些都是日後成功創立並不斷壯大雷曼所必備的條件。
亨利離開故土隻身來到美國打拚是在18世紀中期。由於維也納會議,當時的德國被分裂成38個經濟和政治上都互不相干的獨立國家。在很多小邦中,封建色彩很濃厚,有的連國會都沒有,政治、經濟都把持在地主貴族手中。工業還沒有發展起來,仍以手工工場和小手工業為主,而政治的分裂又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反觀大西洋彼岸的美洲大陸,自獨立戰爭之後,美國的經濟取得了顯著進步。北部工業迅猛發展急需勞動力,工人平均工資水平是當時歐洲的兩倍多,南部和西部肥沃而廣袤的土地等待開墾。到處都是機遇,遍地都是財富,一片生機勃勃。
於是,1844年,年僅23歲的亨利·雷曼像那時許許多多富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一樣,懷著對美洲大陸的憧憬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遠渡重洋來到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在他眼中,美洲大陸就是一片承載著激情與夢想的樂土,只要勤奮就能致富,生活充滿希望。來到蒙哥馬利後,亨利開起了一家名為H.Lehman的紡織品商店,經營紡織品、雜貨,並為當地的棉農提供生產器具。憑著勤勤懇懇的經營,3年之後生意步人正軌且日漸興隆。
在這期間,亨利通過書信向遠在德國的家人們描述了他在美國的生活和所見所聞。亨利的兄弟們被他筆下那些新奇的事物和美國的繁榮所吸引,更為亨利事業的成功所鼓舞,也夢想著有朝一日能踏上那片新大陸,開創一片自己的天地。就在這時,反猶太浪潮席捲歐洲,很多國家恢復了對猶太人的種種限制,德國也不例外,留在德國的雷曼兄弟們生活越來越艱難。於是,亨利的兄弟們先後離開家鄉,到美國投奔亨利。第一個來的是伊曼紐爾·雷曼(EmanuelLeh-man),1847年商號隨之改名為H.LehmanandBro。後來,隨著梅耶·雷曼(MayerLehman)的到來,1850年商號又改名為LehmanBrothers(雷曼兄弟)。自此,雷曼兄弟的名字產生了。三兄弟也許沒有想到,多年之後雷曼兄弟會成為華爾街投資銀行中響噹噹的名號。他們更不會想到,158年後的今天,雷曼兄弟會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
棉花生意:雷曼兄弟的第一桶金
19世紀上半葉是美國農業大發展時期。農具的改良、農業的初步機械化、農業技術的進步、勞動力的不斷供應,以及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都為美國農業向商品化、專業化的轉變創造了條件。南部地區則形成了一個包括南卡羅來納、喬治亞、阿拉巴馬等10個州的棉花地帶,總面積達40萬平方英里。這裡土壤鬆軟,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且降雨適時,非常適合棉花生長。河川溪流眾多,便於交通運輸。1793年惠特尼軋棉機的發明更使棉花生產變得十分有利可圖。南部的奴隸主們紛紛建立起棉花種植園,利用奴隸進行棉花生產,再將原棉銷往北部的紡織廠或直接出口歐洲。內戰前,南部出口的棉花占世界棉花供應量的3/4。英國、歐洲大陸和美國北部的棉紡織業嗷嗷待哺,主要都依靠南部供應原棉。“棉花就是大王”。種植園主所控制的南部有了“棉花王國”的稱號。
雷曼兄弟所在地阿拉巴馬州就位於美國著名的“棉花王國”之中。雷曼三兄弟自然明白棉花的價值,但那時他們還沒有大規模經營原棉貿易的本錢。經過長時間的觀察,雷曼兄弟們發現,棉農的資金鍊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特徵。在原棉出售變現之後,棉農的資金自然很充裕,但在出售之前,他們手中並沒有太多現金可用於日常消費,特別是在棉花收穫的季節,各種開支會突然增多,而收入還沒有實現,這時是棉農手頭最緊的時候。於是,雷曼兄弟們首創了一種“以棉代幣”的經營方式,即允許現金不充裕的棉農用原棉代替貨幣與其交換商品,這樣就可以解決棉農們資金短期不足的問題。之後雷曼兄弟們再將原棉運往北方銷售,又可以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就這樣,雷曼兄弟又做起了原棉的採購和批發生意,幾年之後棉花生意成了雷曼兄弟的主導產業。
1855年,年僅33歲的亨利·雷曼因患熱病去世,其餘兩兄弟繼承了商號,並繼續擴大棉花等商品的貿易與中間商業務。到了1858年,隨著北方工業化的進步和棉紡織業的興旺發達,原棉交易中心由南部遷至紐約。為了便於抓住商機,年僅32歲的梅耶·雷曼獨自移居紐約,在曼哈頓區萊伯特大街119號開了一家分支機構,這一舉動為後來總部北遷和進軍華爾街打下了基礎。
雷曼兄弟的生意越做越興旺,財源滾滾而來,到內戰之前已躋身到奴隸主階層。
亂世出英雄——內戰風雲
19世紀50年代的10年中,雷曼兄弟的生意一直經營得非常紅火,在整個南部地區建立了不少分號。但繁榮之中危機暗藏,內戰的陰影正向他們籠罩過來。
19世紀上半期,美國的經濟發展是按兩條路線進行的。在北部和西北部各州,工業革命的興起使資本主義經濟得以迅速發展,而在南部各州,由於市場的廣闊和奴隸制度的廣泛存在,利用奴隸勞動的種植園經濟也在快速發展。由於奴隸勞動極為廉價,南部奴隸主拒絕在種植園採用新技術,這就阻礙了農業的機械化和工業市場的擴大,因而遭到北方工業資產階級的反對。此外,奴隸主熱衷於土地的擴張,在新擴張的土地上建立奴隸制,這又與希望向外擴張的工業資產階級產生了矛盾。這種矛盾隨著北方工業化的發展和西部大開發日益尖銳,而林肯競選的勝出進一步激化了這一矛盾。1861年,北方自由僱傭勞動制與南部奴隸制度之間的一場決戰終於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封鎖與反封鎖
雷曼兄弟的生意在內戰中受到了極大衝擊,這源於戰時北方對南方的封鎖。南方在戰前對外依存度很高,只生產棉花、菸草等幾種經濟作物,而糧食和工業製成品的供應則完全依靠從北方或歐洲進口。只要將南方對外邊境全部封鎖,讓其貿易無法正常進行,南方就會出現嚴重的供給不足,陣腳自亂。所以封鎖南部是北方的重要戰術之一,而封鎖的重點就是南方的主產品——棉花。北方以小麥的出口貿易為條件要挾歐洲,使之放棄與南部的棉花貿易。南方生產的棉花和菸草運不出去,無法換取各種生活必需品,導致南方軍備不足,士氣低落,明顯處於被動。
棉花生意是南方經濟的命脈,同樣也是雷曼兄弟業務的重點。北方封鎖了南部的棉花貿易之後,雷曼兄弟收購的棉花就沒有買家,資金立刻緊張起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勇敢出擊。已移居紐約的梅耶發現,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北方政府,南方受封鎖,北方的棉紡織業就沒了生產原料,他們同樣深受打擊。於是,他利用自己身在北方之便,多次穿梭於南北封鎖線,頂著硝煙戰火將伊曼紐爾在南部收購的原棉偷運給北方的棉紡織商,再換取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偷運回南方。梅耶的這一勇敢舉動保住了雷曼兄弟的商號。
出使北方
雷曼兄弟的反封鎖行為不但使其自身逃過一劫,還成功地幫助南方大大緩解了物資短缺之苦,所以深受南部聯邦政府的尊敬,梅耶也得以與里奇蒙當局發展起親密的關係。雖然他的身份不過是一位新公民,卻成了當局頗為信任的交易顧問。內戰期間,阿拉巴馬州政府曾請梅耶北上,代表州政府請求救援。帶著南部聯盟政府總統傑弗遜·戴維斯的一封信,梅耶出使北方,希望能遊說北方政府格蘭特將軍同意由他組織一支南方戰俘救援團,以幫助在戰爭中被俘的大量南方戰俘。阿拉巴馬的官員還單獨寫了一封推薦信,將梅耶描述成“一位品質卓越的商人,南方優秀的愛國者之一”。
雖然梅耶在反封鎖中的功績很大,但他當時在南方的聲望以及交際手腕還都不高,雷曼商號的大名剛開始廣為傳播。所以他雖然出使北方,卻始終未能跟格蘭特將軍見上一面,更別說進行遊說了。幸好美國也講究“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梅耶最後只得悻悻而回。但對於一個初來乍到的年輕人,能在戰火中保住自家產業已屬不易,同時又幫助政府解決戰時物資就更難能可貴了,更不用說代表政府出使敵方。若非具有超乎常人的膽識與機敏,這些都是無法做到的。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