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

《工廠》

紀錄片《鐵西區》的第一部是《工廠》,它的英文很有意味地被翻譯為“銹帶”(RUST)。中國的工業被放在了西方工業的歷史譜系中指認和拼接,它一方面提醒的是:中國的工業史其實離不開與西方工業史之間的關涉,工業化的過程是總體的世界歷史。

概述

《工廠》《工廠》
《工廠》《工廠》

紀錄片《鐵西區》的第一部是《工廠》,它的英文很有意味地被翻譯為“銹帶”(RUST)。中國的工業被放在了西方工業的歷史譜系中指認和拼接,它一方面提醒的是:中國的工業史其實離不開與西方工業史之間的關涉,工業化的過程是總體的世界歷史;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一個西方工業文明歷史進化圖譜的先在與合法,今天的鐵西區不過是七、八十年代美國中西部傳統工業銹帶區和德國傳統工業魯爾區衰落的重演,是共同的歷史理性在不同的時間、空間的展開,我們並沒有可能逃脫這個法則的強制。工業在辯證的和歷史的意義上是社會的自然規律的客體,盧卡奇如是說。工廠主人公,是影片的命運,它的發展、延續,經過怎樣一個過程,是最重要的東西。在王兵的影片中,作為存在客體的工廠開始獲得主體性的意義,因此《工廠》並沒有傳統影片敘述中貫穿始終的人物和情節,冶煉、軋鋼、電纜,這三個建於1934年的工廠是影片的主角,生產流程是影片的主要情節。影片對工廠作了極其詳細的辨認、推理與論證,觀察、進入、選擇、遞進、平衡、實現,《工廠》是《鐵西區》三部曲中結構最複雜的一部論文。《工廠》嚴密地按照工廠的操作流程來進行,整個影片結構按照工序來剪輯。先是電解銅的粗煉,然後通過進料口轉到下一個大的工序:電解銅;返回到粗煉,鏇轉、精煉,把銅敘述完,進入到對於鉛的敘述;從車間裡幾個人在焊東西,到鉛樓,鉛的操作新廠,然後進入工人的休息室,把鉛敘述完離開這個工廠。再轉到對電纜廠的敘述,並回到原來沒有敘述的從鉛電解到鉛鑄型的過程,再回到鉛樓。這是一個過程,影片的前兩個小時結束。後面進入對工廠進入停頓狀態的描述,先回到銅,銅敘述一半以後,跳到鋅,把鋅敘述完的時候,這個鋅車間就要停工了,等再回到銅的時候,銅的工序也停了,最後回到影片開始時的電解銅,它是整個工廠最後一個停工的。空的廠房,幾個人在洗澡,整個工廠都完了,而這是曾經是有人在生活的,——銅的敘述結束,接著去結束對鉛的敘述,冶煉廠關閉,工人們到30公里外的療養院做最後一次療養去排除身體裡的鉛,一個工人掉到水塘里淹死了;然後回到原來的電纜廠,電纜廠因交不起採暖費被迫讓留守人員放長假,工廠辦公室內的冰凍結了半米多厚,大家在凍得冰冷的廠房裡鏟冰;最後敘述空的軋鋼廠怎麼被拆掉。影片結束的時候回到影片開始時在冶煉廠銅冶煉車間工人休息室理髮的工人,跟他回家,從他那裡進入對火車的敘述:火車移動在工廠區的空曠的雪野中,——這樣,影片又一層一層地回到敘述開始的地方,再一層一層地結束,從而完成了一個敘述的循環,這也是工廠生產的循環和工廠生命的循環,而這個循環是以自我封閉來結束的,循環被靜止了,工廠倒閉了。對於王兵,“工廠,它的龐大和質感都有一種吸引力,感覺就像一個人過去的理想”。現在,工廠成為理想的廢墟。

評論

在《工廠》的敘述循環中,王兵認為它的各個單元都是環環相扣的,每一個敘述單元都是多元素的,既是對生產工序的敘述,又是對事件的敘述:工廠從正常運作到停產,同時也是對影片中的工人及其心境的敘述。每一個觀眾都可以從當中看到他所需要的,一個過去工廠的工人會看到的他曾熟悉的完整的工廠。研究工業的人可以看到全部的工業流程,從礦料開始到最後的產品。而在所有的敘述中一直貫穿的副結構線索是關於人:工人,他們的工作與生活。

《工廠》中的工人是影片敘述的重要元素,卻不是主角,而是配角。我們看到工廠有它自己的生命節律,鋼鐵的機器、冶煉爐、傳送帶、吊車,它們巨人般自動地移動、上升、轟鳴,既怪誕又神秘,龐大的體積把人壓迫得渺小而微不足道。工人似乎不過是巨大的機器客體性的附庸,——影片要探討的正是工人與工廠的關係,他們的個人生活與每天面對的這些一道道工業流程的關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外部的質感所裸露出的生活的真相。工人們在休息室聽著收音機講著股份制改革,討論他們的下崗、工資和養老金的問題,聊天、打牌、吃飯、洗澡、打架、罵粗話、講葷段子、看色情電影,休息室是他們的工作與日常生活銜接與交界的地帶。王兵想表達在一個特定國家在特定的社會時期所形成的一種特定的生活關係:工人的生活方式,他們生活的細節,他們的愛好,比如在同樣的澡池裡洗澡,穿同樣的衣服,用一樣的飯盒,做一樣的事情,談一樣的話題,----他們都是面目不清的無名的存在,群體的存在,被客體化的存在。這些人群構成了一個整體的命運,並形成為影片另一個重要的復調結構,與關於工廠的敘述主結構對比和呼應,他們看上去碎屑、無聊的碎片般的生活被影片的結構整合為宏大的總體描述:關於工廠的概念和人的生活的各個因素的對比,個人的命運被淹沒在總體的歷史趨勢中,這種整體的歷史感和命運感,在影片裡有非常確定的表達。影片中讓人震驚的是反覆鋪陳的洗澡情境,不同的工人們以同樣麻木的神情在鏡頭前裸露他們的肉體,肉體被還原為一種客體的存在,被暴露的生殖器表現的卻是肉體的去勢,身體的裸露與否已經不構成對文明的定義,文明和欲望一起消失,剩下的只是被強大的工廠機器所閹割的無能的肉體,以及不能被肉體實現的本能:他們毫無表情地坐在電視機前,螢幕上播放的是肉慾的赤裸裸的三級片的錄像帶,肉體成為“物”和“他者”的存在。

該片由《工廠》、《艷粉街》《鐵路》三個相對獨立的部分組成:4個小時的《工廠》、3個小時的《艷粉街》和2小時15分鐘的《鐵路》。鐵西區是瀋陽的重工業企業的集中區,創立於建國初期,在它輝煌的年代裡,在鐵西區工廠里上班,並且家住工人村的工人們是讓全瀋陽市最羨慕的人。今天的鐵西區裡的工廠大多倒閉或轉產,工人們大多下崗為生計而愁。影片《鐵西區》所紀錄的是1999年到2001年之間,工廠逐漸走向停產關閉,計畫經濟體制模式逐步崩潰這一大背景下,鐵西區裡的人們工作、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態。

保羅·塞尚作品及相關知識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國著名畫家,後期印象畫派後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畢生追求表現形式,對運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創造,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其獨特的主觀色彩大大區別於強調客觀色彩感覺的大部分畫家。
丁托列托
保羅·塞尚
佛羅倫斯畫派
歐仁·德拉克羅瓦
威尼斯畫派
印象畫派
《綁架》
弗朗西斯科·戈雅
居斯塔夫·庫爾貝
喬治·修拉
浪漫主義畫派
埃米爾·伯納
《靜物蘋果籃子》
《鄉路》
奧諾雷·杜米埃
《小溪》
《靜物》
《樹葉》
《小橋》
《工廠》
尼古拉斯·普桑

《田園詩》
後期印象畫派
新印象畫派
《解剖》
《洋蔥》
《白楊樹》
立體主義派
《痛苦》
阿歷山德羅·馬尼亞斯科
《聖·維克多山》
《玩牌者》
《穿紅背心的男孩》
《水果盤、杯子和蘋果》
《吸菸的男子》
《坐在頭蓋骨旁的男孩》
《義大利女孩》
《浴女們》
《肖凱肖像》
《縊死者之屋》
《綠蘋果》
《僧侶肖像》

《彈鋼琴的女孩》
《堆成金字塔形的頭蓋骨》
《穿紅條衫的女人》
《穿紅馬甲的孩子》
《抽菸斗的男人》
《橙子和瓶子》
《黑堡》
《那不勒斯的中午》
《麵包和雞蛋》
《麗達和天鵝》
《藍色花瓶中的花》
《靜物和水壺》
《裸女》
《比貝瑪斯峽谷》
《水果和掛毯》
奧爾唐絲·富蓋
《三浴女》
《塞尚夫人》
《遠眺格爾丹》
《洗浴者》
《現代奧林匹亞》
《五浴女》
《浴中男人》
《甜烈酒》
泰奧多爾·迪雷
《聖安托萬的企圖》
《池塘》
《黑人西比翁》
《巴德萊娜》
《稻草瓶》
《加夏醫生的家》
《熱德布芳盆地》
《埃斯塔克海景》
《五斗櫥》
《蘭花瓶》
《封齋前的星期二》
《古斯達沃·熱弗魯瓦像》
《村莊之路》
《高大的女浴者》
《一覽馬賽灣》
《多米尼克大叔》
《埃斯泰克的海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