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篇》

這些邏輯著作被看作是獲得知識的工具,由亞里士多德邏輯學著作的注釋者們彙編成書,名曰《工具篇》。 《工具篇》一書,集中了亞里士多德關於邏輯學的理論。 ”(亞里士多德:《形上學》,俄文版第51頁)就此,列寧評論說,業星士多德對一般和個別的問題的看法是辯證的。

《工具篇》(《The Organon》)書名。亞里士多德邏輯學著作的彙編本。它包括亞里士多德的《範疇篇》、《解釋篇》,《分析前篇》,《分析後篇》、《正位篇》和《辨謬篇》。這些邏輯著作被看作是獲得知識的工具,由亞里士多德邏輯學著作的注釋者們彙編成書,名曰《工具篇》。
《工具篇》一書,集中了亞里士多德關於邏輯學的理論。第一次論述了形式邏輯的三條思維規律,提出了十個範疇,規定了判斷的定義和分類,研討了三段論的格和規則。指出認識的一般道路就是通過歸納從個別上升到一般和從一般推出個別。亞里士多德說:“沒有歸納,就不可能有從一般中取得的‘知識’,同樣,沒有感性知覺,也不可能有藉助歸納得到的‘知識’。”(亞里士多德:《分析前篇和分析後篇》,1952年列寧格勒俄文版第218頁)亞里士多德反對柏拉圖把“理念”看成是脫離實物的本質。他說:“我們反正不能同意這樣的說法,似乎除了個別的房屋之外還有什麼‘一般的’房屋。”(亞里士多德:《形上學》,俄文版第51頁)就此,列寧評論說,業星士多德對一般和個別的問題的看法是辯證的。亞里士多德力求依據客觀實在來闡述邏輯範疇,聯繫認識內容來探索思維的形式,並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繫與過渡。可以說,他“已經研究了辯證思維的最主要的形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笫3卷59頁)“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是尋求、探索,它接近於黑格爾的邏輯學”,“亞里士多德處處都把客觀邏輯和主觀邏輯混合起來,而且混合得處處都顯出客觀邏輯來。”(《列寧全集》第38卷第412、416頁)但是,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他並沒有真正解決客觀邏輯和主觀邏輯的關係,辯證法在亞里士多德邏輯學中還是偶然的、不徹底的、尚未發展的、倏忽即逝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