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自傳》

《居里夫人自傳》是偉大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留下的唯一的人生自述,真實再現了居里夫人憑著對科學事業的熱愛和執著,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最終取得非凡成就的人生歷程。

基本信息

簡介

作者:(法國)瑪麗·居里
封面封面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33927389
頁數:161頁
版次:第1版
紙張:平裝
開本:32
商品標識:asinb0027aaxoy

內容

居里夫人自傳》講述了我們偉大的科學家在實驗室里的生活並不是像許多人想像的那樣是一首甜美的田園詩。它更經常的是與艱苦環境、與內心的慾念進行的一種艱難的鬥爭。一個偉大的發現並不是從科家的頭腦里呼之即出的,不是像智慧女神密涅瓦從主神朱庇特的腦子裡突然冒出來那樣,它是科學家日積月累的勞動成果。在成果湧現之前,有多少個日日夜夜是處於左右搖擺,猶豫不決之中啊,總覺得不會成功,好像大自然在跟自己作對,使人不免會沮喪失望但必須鼓起勇氣,繼續堅持下去。

結構

《居里夫人自傳》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自傳》語言直白,坦誠,是一個普通女孩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頑強奮鬥走上科學之路的真實寫照。第二部分是由居里夫人撰寫的丈夫皮埃爾·居里傳記,通過居里夫人的記敘、兩人的書信和日記、他人的評價等多個角度展現了皮埃爾·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書稿記錄了並肩戰鬥的兩位科學名人的一生,從中體現出來的致力於科學的精神和崇高品德至今仍值得世人學習,對於青少年讀者更有教育意義。

書評

《居里夫人自傳》是偉大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留下的唯一的人生自述,真實再現了居里夫人憑著對科學事業的熱愛和執著,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最終取得非凡成就的人生歷程。這部自傳自1924年出版以來,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相繼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成為世界上讀者最多的個人傳記之一,被譽為不同年齡、不同社會地位的人的“通用教科書”。它還入選了哈佛大學113位教授開列的“推薦閱讀書目”和法國權威雜忠《讀書》推薦的“個人理想藏書”書目。居里夫人也因此成為世界青年心目中的“人生導師”,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奮發向上,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取得輝煌成就。

作者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瑪麗·居里,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原籍波蘭。居里夫人是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第一個獲得物理化學兩項諾貝爾獎的偉大女科學家。巴黎大學理學博士。1895年與皮埃爾·居里結婚。他們共同就貝克勒爾在當年首先發現的放射性元素。1906年居里逝世後,她繼續研究放射性,獲得成就,並著有《放射性通論》《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等,推動了原子核科學的發展。因對放射性現象的研究工作,和居里貝克勒爾共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獎,後又獲得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她是巴黎大學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國科學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時還被其它十五個國家聘為科學院院士。他共接受過七個國家二十四次獎金和獎章,擔任了二十五個國家的一百零四個榮譽職位。

目錄

譯序 居里夫人自傳
居里夫人居里夫人

獻辭
原版引言
第一章 少女時期·婚姻
第二章 婚後生活·發現鐳
第三章 戰爭時期的救護工作
第四章 美國之行
皮埃爾·居里傳
作者前言
題記
第一章 居里家族·皮埃爾的幼年和求學之始
第二章 青春夢想·第一項科研:發現壓電效應
第三章 理化學校實驗室主任·對稱性原理·磁學
第四章 婚姻和家庭·個性和品格
第五章 夢想實現·發現了
第六章 奮鬥和名聲·遲到的關注
第七章 民族的悲哀·神聖的實驗室
居里夫人居里夫人

評價皮埃爾·居里的文章選錄
附錄
一九○三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獎辭和獲獎演說
一九一一年諾貝爾化學獎授獎辭和獲獎演說
居里夫人生平大事年表
譯後記

文摘

居里夫人自傳

我的美國朋友們要我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寫下來。一開始,我覺得這一建議對我來說實在是難以接受,但我最後還是被友人們說服了,湊湊合合地寫了這個簡略的生平傳記。但我不可能在這本簡略的傳記里寫出我一生中全部的感受,也無法詳述我所經歷過的所有事情。時過境遷,許多當時的感受已經記憶模糊,時間愈久,就愈加模糊不清,竟至有時還以為有些事情與己無關。還有許多事情似乎應該是與我有關的,但一提筆想寫下來時,卻又好像是別人所經歷的事情。無疑,人的一生中總會有一些主要的思想和某些深刻的感受在影響著和支配著他的一生,使其生活沿著一條主線在往前走。這條主線通常比較容易確定,容易找到。有了這條主線,就會明白當初為什麼這么做而沒有那么做,就可以看到當事人的性格等各個方面的特點。
我祖籍波蘭。我名叫瑪麗·斯科洛多斯卡。父母雙親都出生於波蘭的一個小地主家庭。在我的祖國波蘭,像家父家母那樣擁有一份不大產業的中產階級家庭為數頗多。他們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個階層,彼此之間往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到目前為止,波蘭的知識分子大多源自這一階層。
我的祖父領導著一所省立中學,閒暇時還乾一些農活。我的父親勤奮好學,曾就讀於俄國的聖彼得堡大學,畢業後回到祖國,在華沙的一所大學預科學校擔任物理和數學教師。他娶了一位與他情投意合、志趣相同的年輕女子為妻。她很年輕,但已是華沙一所女子學校的校長了。在當時,她所從事的教育事業被看做是極其崇高而莊嚴的事業。
我的父母親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嚴肅認真,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他們的學生遍布波蘭全國,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這些學生至今仍對我的父母親愛戴而感激,永遠地懷念著自己的恩師。即使在今天,每當我回到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