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學》

《局部解剖學》

《局部解剖學》第三版根據2007年鄭州會議的精神,在前一版教材的基礎上,注重解剖學的科學性、臨床科學的實用性、專升本教育的特殊性,適應21世紀醫學教育的世界化步伐,以專科起點本科水平為主要切入點,把局部解剖學和臨床套用結合起來,編寫重點放在局部解剖學知識點,擴大臨床聯繫和斷層解剖學,並在解剖學專業名詞和部分臨床常用名詞後附英文,以便教學實際中使用。

基本信息


1圖書信息

書名:局部解剖學
作 者:康健
局部解剖學局部解剖學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7-1
ISBN:9787030281784
開本:16開
定價:55.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了適應我國高等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根據我國5年制高等醫學院校學生的培養日標和要求而編寫的。全書分為下肢、上肢、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盆部與會陰、脊柱區共8章。在內容方面除了借鑑國內外同類教材的優點外,力求做到科學性、先進性和適用性的統一,並增加了知識框、中英文圖注和臨床聯繫等內容。
本教材供我國5年制高等醫藥院校臨床、預防、基礎、護理、影像、檢驗、麻醉、中西醫結合、口腔、藥學、法醫等專業學生使用。

圖書目錄

緒論
第1章下肢
第2章上肢
第3章頭部
第4章頸部
第5章胸部
第6章腹部

2圖書信息

局部解剖學
作者:金東洙,文小軍臧衛東 主編
出版社:鄭州大學出版社
局部解剖學局部解剖學

出版時間:2008-9-1
字數:447000
開本:16開
ISBN:9787811068368
定價:¥50.00

內容簡介

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國內外很多局部解剖學、系統解剖學教科書和圖譜,糾正了前一版的不足之處和錯誤;同時參閱解剖學研究論文,豐富了臨床套用內容。本教材中使用的名詞以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醫學名詞》、《組織學名詞》為標準名詞。

目錄

緒論
一、局部解剖學的範疇
二、局部解剖學的學習方法
第一章 頭部
第二章 頸部
第三章 上肢
第四章 下肢
第五章 胸部
第六章 腹部
第七章 盆部
第八章 會陰
第九章 脊柱區

3圖書信息

書名:局部解剖學
作 者:徐達傳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03月
局部解剖學局部解剖學

ISBN:9787040253511
開本:16開
定價:55.00元

內容簡介

《系統解剖學》教材自2003年出版發行以來,以其圖文並茂、貼近臨床、印製精美等特點受到廣大醫學院校師生的歡迎。本教材與《系統解剖學》配套,從編寫體例到編寫風格與《系統解剖學》相映,內容上著重論述正常人體局部結構、層次和毗鄰關係,以屍體解剖操作為主線,理論描述與解剖操作緊密結合,突出局部解剖學與臨床的密切聯繫,注重實用性。本教材適用於醫學各專業本科生局部解剖學教學,同時也可作為臨床研究生局部解剖學教材。

圖書目錄

緒論
一、人體結構概述
(一)皮膚
(二)淺筋膜
(三)深筋膜
(四)肌
(五)血管
(六)淋巴管和淋巴結
(七)神經
二、解剖器械和使用方法
(一)解剖刀
(二)解剖鑷
(三)解剖剪
(四)拉鉤
(五)其他器械
三、各種結構的解剖技術
(一)皮膚解剖法
(二)淺筋膜解剖法
(三)深筋膜解剖法
(四)肌肉解剖法
(五)血管神經解剖法
(六)臟器解剖法
四、解剖操作要求
第一章下肢
第一節概述
一、境界與分區
二、表面解剖
(一)體表標誌
(二)頸乾角和膝外翻角
(三)體表投影
第二節臀部
一、境界
二、淺層結構
三、深層結構
(一)深筋膜
(二)肌層
(三)梨狀肌上、下孔及其穿行的結構
(四)坐骨小孔及穿行結構
(五)髖關節的韌帶及髖周圍動脈網
第三節股部
一、股前內側區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二、股後區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第四節膝部
一、膝前區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二、膝後區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三、膝關節的韌帶及動脈網
第五節小腿部
一、小腿前外側區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二、小腿後區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第六節踝與足部
一、踝前區與足背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二、踝後區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三、足底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三)足弓
第七節下肢的解剖操作
一、下肢前部淺層結構的解剖
(一)皮膚切口
(二)解剖淺筋膜內結構
二、下肢前部深層結構的解剖
(一)解剖股三角及其內容
(二)解剖收肌管及其內容
(三)解剖股內側肌群及閉孑L神經
(四)解剖小腿深筋膜
(五)解剖小腿前外側區及足背深層
結構
三、下肢後部淺層結構的解剖
(一)皮膚切口
(二)層次解剖
四、下肢後部深層結構的解剖
第二章上肢
第一節概述
一、境界與分區
(一)境界
(二)分區
二、表面解剖
(一)體表標誌
(二)體表投影
三、物理檢查
(一)上肢的長度、軸線和提攜角
(二)對比關係
第二節胸前區淺層與腋區
一、胸前區淺層
二、腋區
(一)腋窩的構成
(二)腋窩的內容
第三節臂前區肘前區和前臂前區
一、淺層結構
(一)皮膚與淺筋膜
(二)淺靜脈
(三)淺淋巴管和淺淋巴結
(四)皮神經
二、深層結構
(一)深筋膜
(二)臂肌前群
(三)臂部血管神經束
三、肘窩_
四、前臂前區深層結構-
(一)前臂肌前群
(二)前臂血管神經束
(三)前臂屈肌後問隙
第四節肩胛區、三角肌區、臂後區、肘後區
前臂後區
一、淺層結構
(一)淺靜脈
(二)淺淋巴結
(三)皮神經
二、深層結構
(一)深筋膜
(二)肌與局部結構
(三)血管
(四)神經
第五節腕和手
一、腕
(一)腕前區
(二)腕後區
二、手
(一)手掌
(二)手背
(三)手指
第六節上肢的解剖操作
一、胸前區淺層與腋區
(一)皮膚切口
(二)解剖淺層結構
’(三)解剖深層結構
二、臂前區、肘前區和前臂前區
(一)皮膚切口
(二)解剖淺層結構
(三)解剖臂部深層結構
(四)解剖肘窩
(五)解剖前臂深層結構
三、肩胛區、三角肌區、臂後區、肘後區
和前臂後區
(一)皮膚切口
(二)解剖淺層結構
(三)解剖深層結構
四、腕和手
(一)解剖腕前區、手掌和手指掌面
(二)解剖腕後區、手背和手指背面
第三章頭部
第一節概述
一、境界與分區
二、表面解剖
(一)體表及骨性標誌
(二)體表投影
第二節面部
一、面部淺層結構
(一)皮膚與淺筋膜
(二)面肌
(三)血管、淋巴及神經
二、面側區
(一)腮腺咬肌區
(二)面側深區
(三)面側區的間隙
第三節顱部
一、顱頂
(一)額頂枕區
(二)顳區
(三)顱頂骨
二、顱底內面
(一)顱前窩
(二)顱中窩
(三)顱後窩
三、顱內、外靜脈的交通
(一)通過面部靜脈與翼叢的交通途徑
(二)通過導靜脈的交通途徑
(三)通過板障靜脈的交通途徑
第四節頭部的解剖操作
一、面部
(一)屍位及切口
(二)層次解剖
二、顱部
(一)解剖顱頂部軟組織
(二)開顱取腦
第四章頸部
第一節概述
一、境界與分區
(一)境界
(二)分區
二、表面解剖和體表投影
(一)表面解剖
(二)體表投影
三、頸部的結構特點
第二節頸部層次結構
一、淺層結構
(一)皮膚
(二)淺筋膜
二、頸深筋膜及筋膜間隙
(一)頸深筋膜
(二)頸筋膜間隙
第三節頸前區
一、舌骨上區
(一)頦下三角
(二)下頜下三角
二、舌骨下區
(一)頸動脈三角
(二)肌三角(甲狀腺區)
第四節胸鎖乳突肌區及頸根部
一、胸鎖乳突肌區
(一)境界
(二)內容
二、頸根部
(一)境界
(二)內容
第五節頸外側區
一、枕三角
(一)境界
(二)內容
二、鎖骨上三角
(一)境界
(二)內容
第六節頸部淋巴
一、頸部淋巴的特點
二、頸部淋巴結的分群及其引流範圍
(一)頸上部淋巴結
(二)頸前淋巴結
(三)頸外側淋巴結
第七節頸部的解剖操作
一、頸前區和胸鎖乳突肌區
(一)皮膚切口
(二)解剖頸部淺層結構
(三)解剖舌骨上區
(四)解剖舌骨下區
二、頸外側區和頸根部
(一)頸外側區
(二)頸根部
第五章胸部
第一節胸壁
一、表面解剖
(一)境界
(二)體表標誌__
(三)胸部的標誌線
二、淺層結構
(一)皮膚
(二)淺筋膜
(三)乳房
三、深層結構
(一)深筋膜
(二)肌層
(三)肋和肋間隙
(四)胸廓內血管和胸橫肌
(五)淋巴結
(六)胸內筋膜
第二節膈
一、膈的位置與分部
(一)位置
(二)分部
二、膈的裂孔與薄弱區
三、膈的血管、淋巴和神經
四、膈的功能
第三節胸腔及其內容
一、胸膜
(一)壁胸膜的分部
(二)胸膜的體表投影
(三)胸膜的血管、淋巴和神經
二、胸膜腔
(一)胸膜腔
(二)胸膜隱窩(胸膜竇)
三、肺
(一)肺的體表投影
(二)肺門和肺根
(三)支氣管肺段
(四)肺的血管、淋巴和神經
第四節縱隔
一、上縱隔
(一)胸腺
(二)上腔靜脈及其屬支
(三)主動脈弓及其分支
(四)氣管胸部及其分支
(五)食管和胸導管
(六)縱隔前淋巴結
二、下縱隔
(一)前縱隔
(二)中縱隔
(三)後縱隔
第五節胸部的解剖操作
一、胸壁、胸膜和肺的解剖方法
二、縱隔的解剖方法
(一)上縱隔的解剖方法
(二)中縱隔的解剖方法
(三)後縱隔的解剖方法
其他章節
第六章腹部
第七章盆部與會陰
第八章脊柱區
第九章人體斷層解剖
主要參考文獻
中英文名詞對照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