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槍》

《尋槍》

《尋槍》(The Missing Gun)是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出品的一部懸疑影片,由陸川執導拍攝,姜文、寧靜、伍宇娟等演員聯袂出演。影片講述警察馬山一夜夢醒後,發現自己的槍不見了,在丟失的槍裡面有三顆子彈。由於丟槍事件令派出所的“先進集體”稱號不保,馬山也不能被評為“先進個人”。之後,馬山以前的戀人李小萌被槍殺,小鎮似乎被籠罩在重重迷霧中,充滿了危險。於是,馬山開始走上了一條不尋常的尋槍之路。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尋槍  尋槍

2002年國產小成本電影《尋槍》是導演陸川的處女座,由姜文寧靜伍宇娟主演。

導演陸川賦予了《尋槍》鮮明的好萊塢類型電影的范兒,影片雜糅了懸疑、驚悚、黑色幽默、象徵隱喻等元素,以全新的角度詮釋了普通人的生存困境與心理世界,大量的超現實主義橋段使得全片散發出的迷人魅力。

《尋槍》和陸川的意義活學在於,它是“一個分水嶺,代表著一批被影碟薰陶的小青年,開始在壁壘森嚴的製作體系外扣擊主流電影的大門”。

劇情介紹

尋槍劇照尋槍劇照

馬山是西南山區小鎮上的一名普通警察。一天早晨醒來,馬山發現手槍不翼而飛。他的槍里裝有三顆子彈,他知道偷槍的人是要殺人的!馬山仔細回想著前一天晚上的情景,他妹妹結婚他喝醉了,被人送回家。一時間,所有參加婚禮的人都成了他的懷疑對象,用機警的目光審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賣“羊肉粉”的劉結巴見了馬山就不結巴,這在馬山心中留下個疑點。

通過細緻的調查,馬山去找那天送他回家的車的主人周小剛,開門的竟是他十幾年前的戀人李小萌。李小萌的出現,使案情越發複雜起來,他對李小萌複雜的感情與對丟槍的懷疑糾纏在一起,又夾雜了馬山當國小教師的妻子認為馬山移情別戀而對他的不理解。隨後的一個深夜,李小萌在周小剛家突然被人打死,而殺人工具正是馬山丟失的槍。馬山作為殺害李小萌的嫌疑人而被拘禁,他平靜的家庭生活也被打破了,八歲的兒子和妻子都陷入了恐懼和擔憂之中。

馬山冷靜地分析出,殺人兇手是衝著周小剛來的,李小萌是被誤殺,是替周小剛死的。子彈的落點證實了他的分析,馬山被放了出來。順藤摸瓜,他又查出周小剛的造假酒窩點焦點集中在周小剛身上,兇手還會來找周小剛的。馬山穿上周小剛的衣服,裝扮成周小剛開始外出。果然兇手出現了,並向他開了一槍。

原來偷槍的就是劉結巴。周小剛製造假酒,害死了他的親人。面對黑洞洞的槍口,馬山突然明白,要使不再有人被殺,惟一補救自己過錯的辦法就是讓子彈射入自己的身體。他掙扎著、喊叫著,迫使結巴又向他開了一槍……

關於主演

姜文
1963年1月姜文出生在唐山的姥姥家,童年便是在唐山度過。父親是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軍人,母親則是一名國小音樂教師。在從姥爺家回到父母身邊後,又輾轉到過貴州、湖南。1973年,也就是姜文10歲時,全家才遷到北京定居。四處遷移的生活和部隊的特殊環境對姜文產生了不小影響,同時也大大豐富了他的社會閱歷。
小時候的姜文基本上是個普通的孩子,不過在鄰人說來,姜文卻自覺“長得醜”;少年時代的姜文則相當調皮,愛和人鬥智慧。中學時代姜文遇見了好朋友英達,在交往中受到英達父親英若城的影響,遂喜歡上了表演(演戲)。1979年中學畢業後的姜文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但沒被錄取,寄來的公函里勉勵他“安心工作,安心學習”。第二年姜文又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最終依靠張仁禮的慧眼賞識被破格錄取。同班同學裡有呂麗萍、叢珊等,姜文是中戲表演系80班中年紀最小的一個,也是成績最好的一個。
寧靜
姓名:寧靜
出生日期:1972年4月27日
生肖:鼠
出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貴陽市
國籍:中國
丈夫:保羅·克塞美國
身高:168cm
體重:不定
血型:AB型
星座:金牛座
愛好:音樂、運動
曾就讀的國小:貴陽市省府路國小
曾就讀的中學:貴陽市第十九中學
曾就讀的大學:貴州藝術專科學院(現為貴州大學藝術學院)、上海戲劇學院
人生格言:順其自然

原著作者

小說《尋槍》原著作者:凡一平,1964年生,廣西都安人,壯族。先後畢業和就讀於河池師專中文系和復旦大學中文系,現為廣西民族學院駐校作家,廣西政協委員、致公黨廣西區委會常委。先後就讀於河池師專和復旦大學中文系。已先後在《詩刊》、《當代》、《十月》、《青年文學》、《上海文學》《小說家》,中國電影出版社等發表和出版長篇小說兩部、中短篇作品愈百篇,並多次獲獎。有作品入《小說選刊》、《中國文學》、《散文選刊》、《中國文學》、《散文選刊》、《作家文摘》、《傳奇文學選刊》等多種選本。著有長篇小說《跪下》、《變性人手記》、《順口溜》,中篇小說《尋槍》、《理髮師》等。小說《跪下》,榮獲廣西文藝最高獎——銅鼓獎,被改編成同名二十集電視劇。小說《尋槍記》被改編為電影《尋槍》,小說《理髮師》改編為同名電影。根據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還有:《無悔的忠誠》、《撒謊的村莊》等。

藝術成就

 《尋槍》 《尋槍》

《尋槍》劇情曲折,像是一個類型片但又不是某個類型。它融合了懸疑片驚悚片、心理恐怖片等諸多表現元素,又繼承者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傳統,以一個全新的角度詮釋了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和心理世界。
這是陸川編劇導演的第一部電影作品,前後歷時三年才最終完成。在劇作上,是一個典型的封閉空間(小鎮)的故事,很有超現實主義的色彩,特別是那個造型不倫不類的白宮,更加顯示了現實的荒誕性。影片甚至封閉了時間,即警察局長說到必須在周五的這個時候把丟失的槍放在我的桌子上!這就使得本片情節十分緊張,可看性強。
在視聽語言上,本片也頗有新意。這部電影運用了大量的主觀鏡頭,代表著男主角馬山的主觀視角和感受,使得本來由客觀鏡頭展示的現實變得主觀而荒誕起來。自“尋槍”行動展開伊始,馬山的意識世界就變得天鏇地轉、似夢似真。大量模擬馬山運動的晃動鏡頭,你甚至可以從以後陸川的大作《南京南京》中找到。
著名演員姜文的參與也是該片的一大看點,他在此片中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緻領會與真實表演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使得本來一個頗為傳奇性的故事有了人物真實的根基。

影片看點

尋槍劇照尋槍劇照

《尋槍》這部電影運用了大量的主觀鏡頭,大多是男主角馬山的主觀視角和感受。自“尋槍”行動展開伊始,馬山的意識世界就變得疑神疑鬼、似是而非。換作馬山的主觀鏡頭語言,則表現為影像和聲音的誇張其辭、如夢似幻——影像上:畫面的濃烈渲染,鏡頭的搖曳不定,景別的似近而遠;聲音上:人物話語 分貝量的增強,音響效果重錘猛擊,音樂伴奏或緊或緩。藉此過分渲染,從而傳達出人物情緒,更深刻地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形象。
有一組鏡頭是說馬山在夜晚開著摩托追蹤一輛車,尋找槍丟失的蹤跡和線索。此時是由馬山開摩托的一個客觀鏡頭(全景)轉換作馬山的主觀視角鏡頭(近景):(馬山)看見路及路邊的景物(樹、牛、牆屋)都在飄移,晃動不定、朦朧不清,似乎在跟馬山玩捉迷藏。這個鏡頭出神地傳達出馬山由於失槍開始“懷疑”身邊一切事物的主觀情緒,“懷疑”視角此時形象地再現了只能存在於人腦的抽象意識,把人物心理刻畫得栩栩如生。接下來幾分鐘的劇情直接都用馬山的主觀鏡頭繼續講述:他開著摩托,視角模糊、景別不清,在行駛的路上也只給出前照燈打出的一圈微弱的光亮。通過鏡頭對準路面向前推進,漸入一幕幕過去24小時內出現在馬山身邊的人物:妻與子向他揮手告別說明馬山離家已漸行漸遠、新婚夫婦默然凝視的眼神反映親屬也和他有所疏遠。馬山對人“不信任”此時已嚴重影響到他與周圍人正常的交際生活關係,而這一切的導火線僅僅是“丟槍”。
馬山恨不得“槍”馬上就能出現眼前。車繼續前行,不遠處閃現一個拿槍人的背景,這個背景隨著馬山摩托的顛簸一直在晃動,看得出此時給的還是馬山的主觀鏡頭(馬山本人始終沒有出現)。這個鏡頭讓觀眾感同身受地感受到“我(馬山)”要找到槍否則人命關天(用警察局長說的話就是“槍裡面還有三顆子彈就是三條人命,如果遇到職業殺手一槍兩個就是六條人命!”)的焦慮急切。以上三組鏡頭配的均為緩慢極具迷幻色彩的音樂,聲畫結合展現主人翁的“懷疑”心理。這幾組主觀鏡頭也說明,馬山自己已經認識到由於“尋槍”導致他與人的隔閡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了。是否繼續找下去,答案是肯定的,但又如何避免以上諸多“問題”,又怎樣撫慰猜測多疑的情緒以及精神上的創傷?“樹欲靜而風不止”啊!國內慣例,大凡人到中年仍舊活得憋屈的男人必有隱疾。《瘋狂的石頭》中的包世宏和《雞犬不寧》中的馬三便是明證!《尋槍》中最明顯的反應在這種精神創傷對夫妻二人正常性生活的影響,以及由此帶出的一系列感情問題。對於馬山,早醒、失眠、多疑、焦慮,等一系列精神壓力的帶出,與其惶惶不安的活著,還不如痛快的死去。我想在片尾馬山靈魂出竅狂笑著跑開,應該算是一種精神境界如釋重負的終極解脫!

幕後故事

2002年04月21日,第九屆大學生電影節,《尋槍》作為第一部參賽影片在中國電影資料館進行了放映。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倪震在看完《尋槍》後表示,《尋槍》的出現標誌著中國電影又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一位專門負責北京電影市場發行的專業人士也滿懷信心的表示,現在能夠讓影院滿座的影片還只有《哈里波特》和《指環王》這樣的美國大片,但是等《尋槍》在國內正式公映的時候,將會為國產片創造一個奇蹟。

對此陸川也是信心“爆棚”,“今天有800個大學生來看我的電影,明天就會有8萬普通觀眾走進電影院。很多年輕導演覺得只有拍地下電影才有出路,但我想說,中國的主流電影陣地也應該被我們年輕導演占據。”另據來自本屆電影節組委會的訊息,本屆大學生電影節很可能特別設立導演處女作獎,《尋槍》導演陸川無疑已經成為這一獎項的熱門人選。

影片評論

尋槍劇照尋槍劇照

《尋槍》尋了一個多鐘頭之後,終於聽到了發自肺腑的槍聲,槍響過後,所有的抑鬱和緊張一掃而光,晴天麗日,光線充足,戲裡戲外的人全都解放了:姜文帶著刺眼致命的槍傷,興高采烈地走近鏡頭;觀影的民眾,無不面含春風、通體舒泰,個別餘興未了的,還要饒舌地說上幾句通片採用的貴州某地方言。
有個記者說,姜文在《尋槍》里演的那個叫馬山的警察,因為把槍丟了,從頭至尾都像個即將被閹割的緊張狂,他說得狠了點,但解釋到位。在中國,警察丟了槍是大事,最少也要背上嚴重警告;搞不好萬一出上點什麼事(像馬山的局長說的“如果是職業槍手,一槍打中兩個,就是六條人命;萬一打中三個,就是九條人命”),起碼判個玩忽職守罪。因此我們理解馬山在丟槍之後對於立功所得5000塊獎金無動於衷的反應,這筆錢等於是歪打正著買斷了他下半生的警察生涯,如果他找不到槍的話,他就和街口賣麻辣粉的結巴劉毫無區別,甚至更沒有尊嚴。所以,他恐懼。
一個人最恐懼的時候,往往是真正的恐懼來臨前夜;當你避之不及的東西終於與你面對面了,就算是死亡,甚至超出了死亡意義的東西,那時候,倒沒什麼可怕了。所以一部以一個人的犧牲來結尾的電影,能取得商業喜劇的效果,得益於淡化死亡本身公式化的沉重,和對之前恐懼緊張心理的深刻描述。姜文曾說,《尋槍》之前的電影或者角色,令他走不出來,煩躁非常。通過拍《尋槍》,自己才逐漸地快樂起來。現在來回想一下通片貫穿的搖晃鏡頭、喘息聲、斥責聲、紛亂的笑語、漆黑的礦洞、狹窄的胡同、霧蒙蒙的山麓以及亂七八糟“辣妹子辣”的歌聲和女演員白牆一樣的臉,這就是沸騰真實的生活本身,馬山在暴怒的幾天中強化記憶了這一切,他幾十年浸淫其中卻渾然不覺的生活。通片,只有兩個鏡頭讓人心頭一靜,也是馬山心態的寫照:一個是初戀情人李小萌的死,死於第一顆子彈,白衣素裹、長發飄散,死得很完美,暗合她在馬山心湖投下的最後倩影;另一個就是馬山自己的死,死於第二顆子彈,由於已經向妻子兒子做了小小的表達,他死得後顧無憂、通體舒泰。此時槍里還剩一顆子彈,它已經失去了素有的威力,在馬山興奮猶有眷戀的眼神中,化作一腔齏粉。《尋槍》在槍膛里打出第三顆子彈的時候,超越了生活本身。

視頻欣賞

[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