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中國》

《封面中國》

在1923年到1946年的20多年間,這群中國現代史的重要人物,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演繹出了一幕幕雲譎波詭、風雲激盪的歷史劇,也成為中國歷史進程當中的一個個逗點。

基本信息

《封面中國》《時代》周刊
在1923年到1946年的20多年間,這群中國現代史的重要人物,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演繹出了一幕幕雲譎波詭風雲激盪歷史劇,也成為中國歷史進程當中的一個個逗點。在本書中,李輝採取翻譯並摘錄《時代》報導原文,與當事人回憶錄、相關史書的描述相映照的方式,來解讀這些歷史人物的命運和歷史事件的演變過程,從而串起一部中國現代史,確乎是一種新穎獨特的嘗試。

內容簡介

本書以《時代》雜誌封面人物為引,重新講述現代中國的光榮挫折,並在歷史的縫隙里忠直地解析人心和政治的風雲。從1923年到1946年,在20多年的歷史跨度中,作者先後選擇了吳佩孚、蔣介石宋美齡馮玉祥閻錫山、幣原、溥儀汪精衛、陳誠、史迪威、宋子文、馬歇爾等封面人物為焦點,以編年體的方式來敘述中國的歷史進程。採取以翻譯並摘錄《時代》報導原文,與當事人回憶錄、相關史書的描述相映照的方式,來解讀歷史人物的命運和歷史事件的演變過程。本書將帶你回憶從1923年到1946年陸續成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中國面孔,重溫這些舊聞軼事、陳跡殘影的當代回聲,解讀歷史人物的命運和歷史事件的演變過程。有別於一般的文學傳記,這部書歷史味道更為濃厚,作者希望這部書“是文學的,更是歷史的”。讀者可以在歷史的尋找中感悟人生,感悟現實,充實今日的情感。作者李輝被2007年的第五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評選為“2006年最佳散文家”。兩年前,李輝開始為《收穫》雜誌撰寫“封面中國”系列文章,以1920年代到1940年代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中國人,或與中國密切相關的外國人為線索,走進民國史,解讀民國史,力求通過對這些封面人物的追索,呈現出一部新的歷史。

特色及評論

這是一個美國著名刊物《時代》雜誌與中國20世紀歷史之間的故事。這也是中國歷史自身的故事,一個如何被外面的世界關注描述的故事,一個別人的描述如何補充著歷史細節的故事。本書將帶你回憶從1923年到1946年陸續成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中國面孔,解讀歷史人物的命運和歷史事件的演變過程。李輝的寫作堅韌沉實、端莊耐心。他的文字,不求絢麗的文采或尖銳的發現,而是以一種責任誠意,為歷史留存記憶,為記憶補上血肉和肌理。他在史料上辨明真實,在人物中尋求對話。他的一系列著作,作為文化史研究的生動個案,為理解20世紀的中國增加了豐富的注釋。他發表於2006年度的“封面中國”系列散文,以《時代》雜誌封面人物為引,重新講述現代中國的光榮與挫折,並在歷史的縫隙里忠直地解析人心和政治的風雲。這些舊聞舊事、陳跡殘影的當代回聲,融入了講述者的感情.也敞開了歷史新的可能性和複雜性。李輝的寫作告訴我們,真正的歷史就在每一個人身上,熱愛現實者理應背著歷史生活。 

作者介紹

李輝,1956年出生於湖北隨縣(今隨州市)。1982年畢業乾復旦大學中文系,隨後在《北京晚報》擔任文藝記者和文學副刊編輯:1987年11月至今,在《人民日報》文藝部擔任編輯。以文學傳記、隨筆寫作為主要方向。主要作品有《胡同集團冤案始末》、《沈從文與丁玲》、《蕭乾傳》、《黃苗子與郁風》、《滄桑看雲》、《在歷史現場》、《和老人聊天》、《百年巴金——一個知識分子的歷史肖像》、《一紙蒼涼——杜高檔案》、《黃永玉——走在這個世界上》等。1997年散文集《秋白茫茫》獲首屆魯迅文學獎。2007年4月,因發表“封面中國”系列作品而被第五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評選為“2006年最佳散文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