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問題》

《家庭問題》

《家庭問題》是1964年在中國上映的影片。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導 演:傅超武

編 劇:胡萬春 傅超武

主 演:張伐張良趙聯謝怡冰宏霞 (更多)

上 映:1964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黑白

類 型:劇情片

演職人員

家庭問題 (1964)製作團隊 職員表

傅超武

《家庭問題》《家庭問題》

.... 導演

胡萬春 .... 編劇

傅超武.... 編劇

張鴻眉.... 導演助理

胡萬春 .... 原著

盧俊福 .... 攝影

遲習道 .... 製片人

龔建清 .... 錄音師(收音)

張駕珊 .... 剪輯

何瑞基.... 美工

蕭珩.... 作曲

上影樂團 .... 伴奏

呂其明 .... 指揮

楊龍生 .... 化妝

家庭問題 (1964)演員表

張伐.... 杜師傅

張良.... 杜福民

趙聯.... 社福新

謝怡冰 .... 媽媽

宏霞 .... 秀英

張翼 ....李廠長

張小玲 .... 小玲

宣景琳.... 外婆

吳茵.... 大姨媽

蘇茵 .... 小姨媽

高笑鷗.... 王主任

於沖 .... 徐師傅

張鴻眉 .... 阿強

故事梗概

家庭問題 (1964)故事梗概

根據胡萬春同名小說改編。 某鋼鐵廠的工段長杜師傅,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福新是一個鉗工,與杜師傅同在一個車間工作;小兒子福民剛從技術學校畢業回來,即將走上工作崗位。可是就在當天晚上,杜師傅發現福民對勞動有不正確的看法,追求生活享受。福民看不起工人,說工人的手像銼刀看見爸爸送他的新帽子,嫌太土氣,怕壓壞了他的飛機頭。杜師傅意識到自己過去對福民在生活上照顧太多,對他的思想教育放鬆了。恰巧,福民分配到杜師傅領導的車間當見習技術員杜師傅為了幫助兒子克服缺點,把兒子培養成工人階級的接班人,就和李廠長商量,決定讓福民到車間當工人,以便在勞動中鍛鍊提高。這一天,福民來到車間,杜師傅叫福新教他敲榔頭,練基本功。福民心不在焉,敲疼了手,狠狠地將榔頭摔在地上,不幹了。杜師傅叫他拾起榔頭,責備地說:“你還不害臊!工人丟榔頭,就是戰士丟武器,你想做逃兵!”福民回到家裡,向母親傾訴了自己的委屈。福民媽在舊社會生活了半輩子,吃盡了苦頭,但她還存在舊思想的殘餘,聽說廠里讓兒子去當工人,覺得不像話。於是她請來了老母親、大姨媽和小姨媽,聯合起來“圍攻”杜師傅,可是未能如願。“圍攻”失敗後,福民情緒低落,賭氣把飛機頭剃成平頭,跟媽媽說廠里呆不下去了,要到外面找工作。福民媽怕兒子離家出走,硬要杜師傅找李廠長說說,仍然讓福民做技術員。杜師傅看到要幫助福民首先要打通福民媽的思想,就寫了一張字條叫福民媽去找李廠長。福民媽來到李廠長家,李廠長說自己的女兒小玲主動要求到農村紮根落戶,有人說小玲是我們的獨生女,我又是廠長,應該讓女兒享享福,要是按照這個想法孩子就會變成懶漢。這時,小玲收到媽媽從外地寄來的“麥種”和信,媽媽在信上囑咐小玲,要在實際勞動中鍛鍊成一個有文化的新農民。福民媽看到這一切深受教育,她沒有替兒子講情就尷尬地走了。福民雖然留在車間勞動,但總覺得英雄無用武之地。這時廠里開展技術革新,車間正研究雙層地輥的設計圖,福民認為這是大顯身手的機會,於是閉門造車,設計了一張不切實際的草圖,後經福新幫助,雙層地輥的設計終於成功。在試製中,缺少兩個皮帶盤,杜師傅叫福新和福民分頭到廢料堆里去找,而福民竟將轉爐車間的兩個皮帶盤拿來了。杜師傅嚴厲地批評了他的錯誤。福民通過這一系列事情,認識到自己的思想確實不對頭。從此以後,福民在勞動中認真地進行鍛鍊,在大家的幫助下,提高了思想,改正了缺點,

導演簡介

傅超武

上海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傅超武1922年2月1日出生在山東昌邑。1938年參加八路軍。1939年入山東沂水縣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學習。畢業後到山東縱隊二旅文工團當演員。後任宣傳隊中隊長。1949年調任華東大學任文藝系講師和文工團長。創作過《人民的血》《英雄好漢》等戲劇。雖說他在劇本創作上已獲得成功,但他更醉心於電影事業。1950年7月,他終於實現了做電影人的夢想,調到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不久任譯製片導演。先後導演了《安娜•卡列尼娜》、 《舍甫琴科》等十餘部譯製片。1955年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專修班學習,結業後回上海,相繼任天馬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先後導演了《香飄萬里》、《金沙江畔》、《家庭問題》等近20部影片,他的影片著力於人物感情的刻畫,如《金沙江畔》中對頭人的處理,即揭露他的反動本性,又恰當地表現他的父女之情,讓觀眾感覺到影片的自然真實。 

傅超武拍片特別注意環境氣氛的真實感,對拍攝工作十分嚴格,在拍表現唐山大地震的影片《藍光閃過之後》時,他對特技工作提出嚴格的要求,第一次在銀幕上逼真地再現了地震時的一瞬間。傅超武在電影創作中勇於探索,富於創新。1980年,神話戲曲片《白蛇傳》的拍攝,他放棄了舞台劇的拍攝方法,而是運用故事片的拍攝手法,用外景實景代替傳統的布景,“虛”、“實”結合,為電影的拍攝手法提供了一次新的償試。由於該片形式新穎,公映後,反響異常熱烈,得到廣大觀眾的稱讚。該片於1982年獲第五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文化部1980年優秀影片獎。

傅超武追求清新,明快,真實的藝術風格,拍片中,他注意發掘人物的心靈感情,減少外部動作的強烈和火爆的場面,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以情動人,讓觀眾回味無窮。

傅超武於1992年10月26日去世,終年70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