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競賽:“風險投資之父”多里奧特傳奇》

《完美的競賽:“風險投資之父”多里奧特傳奇》

《完美的競賽》是風險投資之父,多里奧特傳都奇。作為當代一流的技術與財經作家,安特的這本權威著作生動地描述了風險投資行業是如何從多里奧特這位偉大人物的手中誕生的。任何對創新、企業家精神或是美國風險企業的發展歷史感興趣的人都應當讀一讀這《完美的競賽》。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FACEBOOK公司、沃爾瑪和奇蹟娛樂公司的董事會成員詹姆斯·布瑞耶爾
多里奧特是第一位經營正規風險投資企業的專業人士。在他的大力促進與領導下,風險投資才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行業。
哈佛大學商學院投資銀行學教授喬希·勒納
多里奧特所具有的激勵企業家不斷進取的卓越能力,及其對商業發展過程的深刻理解幫助他開創並塑造了風險投資這個新興行業。
國際數據集團創始人兼主席派屈克·麥戈文
如果沒有了像聯邦快遞、蘋果、英特爾、史泰博和谷歌這樣的企業——這些企業都是在風險資本的扶持下慢慢發展壯大的,那我們的生活會變成怎樣?《完美的競賽》深刻剖析了多里奧特為他身邊每個人的生活和職業帶來的深刻影響,既包括他深愛的哈佛商學院的學生們,也包括他全力支持過的創業企業家。
哈佛商學院外事部資深副院長迪米特里·阿貝洛夫
·《人生不設限》超級暢銷勵志書>>·《史上最好玩教養法》獨家50折熱賣>>

內容簡介

國人對風險投資的認識主要局限在風險投資是天使資本、風險投資對中小企業和新型公司的發展與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風險投資的基本運作過程等方面,但是風險投資行業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哪些波折,風險投資為什麼會率先在美國興起,它對美國經濟的發展到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等等,人們並不十分了解。尤其是,國內關於風險投資之父——喬治斯?多里奧特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的介紹少之又少。很多人都聽說過“美國研究開發公司”這個名字,知道這家公司曾經享譽美國甚至整個歐洲,直至今日仍對風險投資業有著深遠的影響力,但可能並不清楚這家公司的締造者與管理者就是多里奧特先生。在多里奧特的領導下,美國研究公司所做的眾多投資都取得了巨大了成功,極大地促進了電腦、核粒子加速器、醫療設備和海水淡化等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與進步,為美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書以美國研究開發公司的興衰史為著眼點,從中透視出美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歷程與卓越貢獻;與此同時,讀者還能從本書中了解到多里奧特這位傳奇將軍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披露了他鮮為人知的感情生活。總而言之,這本傳記是全面了解現代風險投資之父多里奧特的難得佳作。

作者簡介

斯賓塞·安特,《商業周刊》資深記者,曾寫過許多封面故事,並多次獲得優秀報導獎殊榮。
曾任TheStreet財經網站專職記者、《連線賺職記者,以及《商業2.0》的專欄作家。
曾為《紐約時報》、《連線》、《沙龍》、《Spin》等知名媒體撰寫過文章,深受業內人士推崇。

目錄

第一部分人生第一堂課(1863-1898年)
第1章永爭第一
第二部分哈佛人氣王(1899-1940年)
第2章軍隊歷練
第3章棄麻省理工投哈佛
第4章執鞭哈佛
第5章事業愛情雙得意
第三部分從戰場到商場,卓爾不凡(1940-1967年)
第6章人生轉折點
第7章風投創始人
第8章風險資本完美誕生
第9章勢如破竹
第10章王者之風
第四部分成敗皆英雄(1967-1987年)
第11章卸甲歸田
第12章風投西部開拓史
第13章隕落的流星
結束語
譯者後記
·查看全部>>

前言

早在商業活動的初期,風險投資就已經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或面目存在於下世間。哥倫布橫跨大西洋的壯舉,就受到了西班牙國王和義大利投資者的資助,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就是風險投資家。直到20世紀後半葉,風險投資才逐漸成為大規模的專業化行業。這場大變革的領導者就是喬治斯·多里奧特(GeorgesDoriot)。
現在我已經記不清自己是什麼時候聽到喬治斯·多里奧特這個名字的了,記得就在2002年,當時我正在查閱有關風險投資發展歷史的資料,雖然資料不太豐富,但是多里奧特這個名字被反覆提到了好多次。我找來一大堆報紙和雜誌,一些書籍花了一兩章的篇幅介紹多里奧特的事跡,還查到了一個電影短片,但是沒有一本完全介紹其生平的傳記。
“他是現代風險投資行業的創始人,但是市面上宣傳他的書籍或文章卻很少。”喬希·勒納(JoshL~erner)說。他是哈佛商學院專門研究私募股權投資的一位教授,“他是第一位經營正規的風險投資企業的專業人士。在他的大力促進與領導下,風險投資才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行業。”
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多里奧特成為第一家風險投資企業的總裁:總部位於波士頓的美國研究開發公司(AmericanResearchand:Develop一:mentCorporation,ARD),從此風險投資業開始初具雛形。著名投資家查爾斯·克德林(CharlesF。Kettefing)預言說不出5年,美國研究開發公司就得關門大吉。在接下來的25年時間裡,多里奧特用實際行動證明克德林的預言是完全錯誤的:美國研究開發公司共培育了100多家新企業,其中多家企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進一步推動了美國經濟與技術的發展。

精彩書摘

慈愛的母親卡米爾(Camille)的反應和喬治斯預料的~模一樣。卡米爾自己也是一位教師,她知道對於沒有安全感的小孩子來說,父母對其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大加讚揚有多么重要。她把喜出望外的小喬治斯抱在懷裡,慈愛地拍拍他的頭,然後慷慨地拿出了一盤家裡自製的小甜餅作為獎勵——這種小點心可是只會出現在特殊的家庭場合。然而,嚴厲的父親奧古斯特(Auguste)的反應卻大不相同。與母親卡米爾相反,奧古斯特對兒子獲得獎狀這件事反應很平淡。他只是簡單的瞥了一眼獎狀,馬馬虎虎地點了點頭,隨後冷靜嚴厲的目光盯住兒子問道:“為什麼不是第一名?”
奧古斯特說這話時的聲調很平靜,但是喬治斯聽了以後,感覺心臟像遭受了重擊一樣的難受。父親冷冷的目光深深地刺痛了他,與以往所受到的各種懲罰相比,這種方式更讓喬治斯感到痛苦。在那個時刻,喬治斯不知道自己腦袋裡想些什麼,也不知道該如何應答。他以為父親會表揚他,以為父親會為他感到驕傲自豪。然而他被父親的實際反應重重地傷害了。他感到很丟臉,飛快地跑回了自己的房間,眼裡湧出大滴大滴的淚水。他原以為的勝利和榮耀竟然只獲得了這樣的結果。喬治斯想知道這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什麼父親會感到失望?
這件事給他帶來的傷害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當喬治斯冷靜下來仔細回想當時的情景時,他開始慢慢了解父親這樣做的原因。多年以後當喬治斯回想起這件事時,他告訴朋友,父親並不是責怪自己沒能考取第一名。父親感到不滿意的是只拿到了第二名,喬治斯就已經表現得興高采烈了。奧古斯特是當地一位很有名氣的汽車工程師,他一直教育自己的孩子不管做什麼都要做到最好,否則不值得表揚。奧古斯特相信,表揚就意味著承認不需要改進或進步了。後來,喬治斯慢慢意識到,父親提出的問題表面上看起來很冷酷,實際上卻是出於好意,父母想通過這種方式鼓勵孩子們做到最好。1889年,法國正處在現代歷史上最和平的時期——儘管1870-1871年間普法戰爭失敗的陰影與傷痛仍然存在,法國被迫將歐洲霸權拱手讓與新建立的德意志王國。法蘭克福條約的內容十分苛刻:法國要向德國賠償50億法郎,而且在支付全部賠款以前,法國還要承擔駐紮在法國東部的德國占領軍的全部開銷。最讓法國人感到痛苦的是,整個阿爾薩斯和一半的洛林被割讓給新德意志王國。緊接著,在條約簽訂幾日後,法國國內爆發了巴黎公社革命,法國開始陷入內戰的泥潭。
在與普魯士王國的戰爭結束以後,直到20世紀早期,法國沒有再介入其他戰爭或爆發革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法國國內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流血衝突事件。於是,奧古斯特先是在位於凡爾賽的兵工廠服役,隨後又到法國政府機關的警衛部隊呆了一段時間。期滿以後,奧古斯特離開軍隊,重返故鄉。那時,他剛好26歲,身體強壯,意氣風發。
離開部隊時,奧古斯特已經為自己的將來鋪好了路:他打算到著名的法國標緻汽車公司工作。離開部隊以後,多里奧特回到了家鄉瓦朗蒂涅。瓦朗蒂涅是位於法國東北部的一座美麗的村莊,靠近瑞士和德國的邊境,標緻公司的生產廠和合作賣場就在那裡。儘管瓦朗蒂涅的大多數村民都是農民,但他們同時也在工廠幹活。事實上,多里奧特家族的很多成員都曾在標緻汽車的工廠工作過,其中包括奧古斯特和他的父親雅克·多里奧特(JacquesDoriot)
在神聖羅馬帝國的早期,瓦朗蒂涅位於杜布斯河的西岸。到了17世紀晚期,自1672爆發持續到1678年的荷蘭戰爭結束以後,國王路易十四占領了瓦朗蒂涅所在的省份。路易十四對那個地區垂涎已久,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相當於是這個古老帝國東部邊界的屏障,占領該地區有助於保障首都巴黎的安全。向東面望去,奧古斯特能看到羅馬人修建的水渠、綠色的森林和連綿起伏的小山。向地平線極目遠眺,他能驚訝地看到地勢不高、呈鋸齒形的山脊。這條山脈橫亘法國和瑞士兩國的邊界線,就像是一頭巨大的駝背鯨。儘管瓦朗蒂涅看上去與其他的法國村莊沒什麼兩樣,不過實際上它至少擁有一個顯著的特徵。法國人口中絕大多數的民眾信奉的是羅馬天主教,但是瓦朗蒂涅是法國境內少數幾個只信奉新教的地區之一。事實上,羅馬天主教對該地區的影響力非常小,以至於村子裡沒有一座天主教教堂。後來,奧古斯特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唯一一個兒子——喬治斯深情地回憶了故鄉和當地人的勤勞樸實,他說:“我很想念我的故鄉。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並不富裕,他們只有努力幹活才能換來自己想要的一切。他們經常去教堂做禱告,新教的牧師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為人和藹,當地人都很尊重他們。”
村莊房屋的建築風格充分反映了當地百姓勤勞樸實的特點。在19世紀晚期,瓦朗蒂涅村的房屋式樣都比較簡單,但是由於使用的建築材料主要是石頭,因此房屋很堅固,屋頂上覆蓋著紅色的磚瓦;房屋周遭環繞著石頭砌成的矮牆,路人能從外面看到庭院裡的情形——房子周圍的花園裡種滿了鬱鬱蔥蔥的植物,小鳥在嘰嘰喳喳地歡叫,甚至還能聞到沁人心脾的花香。
奧古斯特服役5年後重返故鄉時,瓦朗蒂涅村仍然是一派田園風光,但變得比以往更加忙碌。奧古斯特於1863年10月24日出生。奧古斯特的父母一共養育了8個兒女,奧古斯特排行第7。奧古斯特的父親雅克剛開始時也是一個農民,後來進入標緻工廠做工,一段時間後還當上了車間的班組長。1878年,奧古斯特15歲的時候,雅克安排他進廠當學徒,學習鉗工和金工的手藝。奧古斯特在工廠工作了6年,隨後被徵召入伍。現在,他終於退伍返回了家鄉,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標緻工廠工作。
努力工作是讓奧古斯特唯一感到高興的事。從一張其中年時期的照片可以看出,奧古斯特個頭中等,體格健壯,神情十分嚴肅。他最主要的面部特徵是擁有一個法國式的高鼻子,耳朵也很大,臉上還留著當時很流行的又黑又濃密的鬍鬚。“我父親人非常好,他很安靜,非常有思想,很和藹可親,而且體格十分健壯。”喬治斯回憶道,“他工作非常努力。我聽媽媽說,爸爸年輕時一天要工作12-14個小時。年紀大了以後,他也還繼續保持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