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趙昌歲朝圖軸》

《宋趙昌歲朝圖軸》

該畫幅中梅花、山茶、水仙和長春花,以硃砂、白粉、胭脂、石綠畫成,再用石青填底,色彩明麗,顯得富麗堂皇。其構圖特殊,由湖石和繁密交錯的花朵,布滿整個畫面,絲毫不留空地,整齊嚴肅,極具裝飾的效果。在宋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中提及,南唐宮廷中有被稱為“鋪殿花”的繪畫作品,為宮院掛設之用,必需位置端莊,駢羅整肅,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態,而此幅作品的構圖命意正與之相吻合,可作為此一風格延續的代表。

基本資料

【名稱】宋趙昌歲朝圖軸
宋趙昌歲朝圖軸宋趙昌歲朝圖軸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宋代
【作者】趙昌
【規格】該幅103.8x51.2公分;詩塘30.9x51.6公分
【收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作品簡介

主題與關鍵字:奇石、茶花、年節、水仙、梅(白.紅.蠟梅)、牡丹。石渠寶笈續編(御書房),第四冊,頁1917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頁48-49故宮書畫圖錄,第一冊,頁199-200“歲朝圖”上雖有趙昌的名款“臣昌”二字,但以筆墨畫風及苔石坡草等的畫法而論,則不似宋代風格。詩塘上乾隆皇帝題曰:“蓋畫幅本大,或有破損處,為庸賈割去,別署偽款,所存已非全璧。”而從畫幅邊緣裁切的不甚自然來看,當有此可能性。趙昌善畫花果,常於清晨朝露下,遶欄觀賞花卉,並即時描繪之,因自號“寫生趙昌”。然傳世的作品甚少,故已難於確認其繪畫風貌。

作品賞析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有鋪殿花一條謂:“江南徐熙輩,於縑素上畫叢豔疊石,傍出藥苗,雜以禽鳥蜂蟬之妙,供宮中掛設。又有裝堂花,意在位置端莊,駢羅整肅,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態。”蓋略同於今之圖案畫,該幅構景命意,或此一派之流衍。

作者簡介

趙昌(約十世紀末至十一世紀初),字昌之,廣漢(令屬四川)人,一作劍南(今四川劍閣之南)人。性情爽直高傲,剛正不阿。時州伯邵牧爭求筆跡,不肯輕與。工書,擅畫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蟲。初師滕昌祐,後過其藝,亦效徐崇嗣“沒骨法”,常於清晨朝露未乾,圍繞花圃觀察花木神態,調色描繪,自號“寫生趙昌”。當時盛行厚彩重色,而趙昌所作一片平滑,明潤勻薄,活色生香。1008-1016年(真宗大中祥符)間,聲譽益隆。丁朱崖奉白金五百為壽,昌感其意,親往謝之。此時,朱崖邀其至東閣,求畫生菜數窠及爛瓜生果等,昌揮筆遽成而去。晚年其自矜所作,往往深藏不市,若見自家畫作流落市井,則復自購以歸之,故世罕傳。《宣和畫譜》著錄其作品154件,《宋中興館閣藏畫》著錄其作品27件。傳世作品有《四喜圖》軸,圖錄於《中國名畫寶鑑》;《粉花圖》軸,圖錄於《中國名畫集》;《寫生蛺蝶圖》卷,相傳為其所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